嚴建平
20世紀六十年代,有兩位散文家很受歡迎,一位是寫抒情散文的楊朔,一位是寫知識散文的秦牧。時至如今,人們更喜歡朱自清那平淡中蘊含深情的文體,而知識散文,則似乎后繼乏人了。1982年,《新民晚報》復(fù)刊時,就碰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夜光杯”作為綜合性的副刊,其區(qū)別于文藝副刊的一個標志,就是非常強調(diào)傳播知識。而其時,像葉永烈這樣成熟的科普作家已紛紛轉(zhuǎn)型,改寫報告文學(xué)了。一時作者難覓。就在這個時候,陳鈺鵬出現(xiàn)了。
一開始,陳鈺鵬是利用自己上海外國語學(xué)院高材生的優(yōu)勢,給《藝術(shù)世界》雜志寫介紹外國文藝的稿子,被雜志主編吳承惠(秦綠枝)一眼看中,并請他到家中深談。1982年《新民晚報》復(fù)刊,吳承惠調(diào)回報社擔任“夜光杯”副刊的負責(zé)人,陳鈺鵬因此被延攬為“夜光杯”的作者。爾后,他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報紙的需要,以寫知識散文為主了,這一寫就是38年,作文1000余篇。
生活中到處是知識
時有讀者問陳鈺鵬,你怎么會喜歡寫知識散文的?他回答說:“因為我熱愛生活,而熱愛知識,首先是因為熱愛生活。生活中到處是知識,只有熱愛生活,才能對生活中的知識感興趣?!?/p>
陳鈺鵬從小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杭州的故居,有兩個天井(一個前天井和一個后天井)。每至春夏,他會將吃水果剩下的核或種子埋進前天井的泥土里;在后天井的一棵大柏樹下,放置著不少他從家里尋出來的瓦盆,種的是鳳仙花、雞冠花、蔥、菜秧——所謂的平民花卉和秧苗。他心里老惦記著這些植物,每天必去觀察和關(guān)注它們的成長。
學(xué)生時代,他愛好抄錄讀過的好文章,積累各種知識。20世紀六十年代初,《辭?!罚ò磳I(yè)分的)單行本試行版問世了,他當然沒有經(jīng)濟能力去買,就算有這個能力,也無處可買,因為是內(nèi)部發(fā)行,整個學(xué)校的圖書館只有一套,而且不許外借,在閱覽室內(nèi)閱讀也不行,只能在藏書室內(nèi)翻翻。管理圖書館的那位老師非常同情和支持他的行為,為他在自己的座位和書架之間安置了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允許他在這張桌子上翻閱、抄寫和畫圖。于是,每天下午沒有課的時候,人們都能在這位老師的身后發(fā)現(xiàn)陳鈺鵬。茫茫辭海,不可能什么都抄錄和臨摹的,他因此想到,以《辭海》中的人物為主線,凡是有肖像插圖的詞條,全部抄錄和臨摹,有了人物的線條,有關(guān)知識便盡在其中了。在大學(xué)畢業(yè)前,他終于做成了一本厚厚的《人物小傳》(以活頁方式裝訂)。他自己也覺得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到了“文革”時期,無書可讀,在百無聊賴中,陳鈺鵬買了一本《實用五金手冊》,知道了泥工用來抹墻的工具叫“鏝”,把門上的那個東西確切地講應(yīng)該叫“合頁”。
后來他被分配到太原的一家工廠當工人,他所在的機修車間是大學(xué)生集中的地方,其中就有來自人民大學(xué)的劉夢溪(后來成了著名紅學(xué)家)。當時陳鈺鵬把劉夢溪稱為“圖書館”,因為劉的宿舍里放著滿滿一書架的書,陳鈺鵬一面看書一面做著筆記,就這樣扎扎實實地為自己充了許多電。他相信,這些知識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的。
做叫得應(yīng)的作者
陳鈺鵬的知識來自生活,而他的知識又用來為生活服務(wù),所以他最適合為具有時效性的報紙副刊寫稿,是個叫得應(yīng)的作者。
記得2008年1月底,中國南方遭受接連數(shù)天的強降雪,給出行的人們帶來了措手不及的困難,大雪封鎖了高速公路,迫使關(guān)閉了航空港、取消了各種移動型活動,讓準備回家過年的農(nóng)民工叫苦連天?!耙构獗币M織文章,幫助大家抗擊雪災(zāi),我馬上想到了陳鈺鵬,打電話請他盡快寫一篇關(guān)于國外對付雪災(zāi)、采取除雪措施等方面的文章,最好明早交稿?!昂玫?,盡量按時交稿?!彼患偎妓鞯鼗卮稹Uf得輕巧,實際上是有難度的,上班時間是不能寫文章的,只能晚上寫,而偏偏這天晚上單位提前請員工吃年夜飯,等用完餐,朋友冒著暴雪艱難地開車將他捎回家,已是晚上十點半了。趕快啟動電腦!一個勁兒喝清咖提神,完工時已是凌晨2點了。真所謂“我快你也快”,以《掃雪·推雪·融雪》為題的文章于次日見報了。
三十多年來,鈺鵬不但是我們編輯叫得應(yīng),讀者叫了他也應(yīng)得快。有一位蘇州讀者給他來信,信中問到他在《從腳說起》一文中所指的浮石何處有賣。鈺鵬記得制作假山盆景時會用到浮石的,于是利用星期天休息的時間專門到當時的黃陂路花鳥市場去尋問,轉(zhuǎn)了一大圈也未見到一塊浮石,只好問營業(yè)員,營業(yè)員說目前沒有貨,過一段時間再來看看。陳鈺鵬本想買上一二塊送給那位讀者便是了,無奈之下只好寫信告訴那位讀者,不妨到蘇州的一些花鳥市場去淘淘看。
鈺鵬的叫得應(yīng),還體現(xiàn)在他對應(yīng)承的事極端負責(zé)任的態(tài)度。為此,他曾經(jīng)有過一次扒火車的經(jīng)歷。
1991年,由陳鈺鵬擔任主編兼翻譯的《世界經(jīng)典愛情小說》系列(第一輯6種)由上海知識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的前身)出版,銷售形勢特好。于是出版社想了一個點子,到蘇州舉辦一次以愛情為主題的報告會和《世界經(jīng)典愛情小說》簽名售書會,議程為:第一天由陳鈺鵬簽名售書,第二天由余秋雨和鄧偉志作關(guān)于愛情的專題報告,第三和第四天安排上海來的客人游覽東山和西山。其時陳鈺鵬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他惦記著自己答應(yīng)《新民晚報》的一組“十日談”文章“生財有道”還有四篇沒有完成,只得謝絕主人的美意,決定第二天晚上和知識出版社社長結(jié)伴回上海。誰料到火車站一問,得知當天沒有去上海的列車了,兩人正進退兩難,只見從遠處慢慢駛進一輛列車,車身上掛著牌子“烏魯木齊——上?!?。車停了,但不開門,只聽列車員說:“本次列車不停蘇州?!辈灰粫?,車又啟動了,他倆看見后面掛著的行李車半開著門,突然不約而同爬上了火車,直往列車長辦公處跑,車長見狀狠狠將兩人罵了一頓;但想想人既然已經(jīng)上來了,這么晚了趕下去也不妥,終于允許辦了補票?!渡斢械馈愤@組“十日談”及時和讀者見面了。
注重細節(jié)和注入感情
陳鈺鵬的知識散文除了短小精悍外,還有兩大特點:注重細節(jié)和注入感情。注重細節(jié)主要表現(xiàn)為選題時常常讓小事物唱主角,以《何止笑靨秀美人》為例,笑靨即人臉上的酒窩,在動筆前,他做足了功課,從古詩詞入手使讀者了解到中國古代有多重視酒窩;繼而慢慢鋪展開來:酒窩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酒窩有動態(tài)窩……之別,酒窩可以人造的……人身上有很多窩……腰窩同樣很美,西方人尤為重視,最后提醒讀者:腰窩是不能隨便動的。短短一篇千字文,古今中外全部涉及到位,為讀者提供了以前無人去涉獵的知識。
又如《是魚不是魚》,是講書魚(衣魚、書蟲)的,對象夠小的了,作者把童年與小玩伴游戲時發(fā)現(xiàn)的一個奇怪問題加以解密,此處充分顯示出作者的細心、耐心和對知識的渴望。把留存幾十年的問題解決掉,同時又以辯證的觀點指出衣魚于人類也有好處:衣魚可入藥,制成中藥“白魚散”,可治小兒疾病、可利尿。
注入情感是陳鈺鵬知識散文的重要特點之一,他常常自律說:“寫好知識散文最忌羅列知識。”在這樣的自我要求下,有著嚴重故鄉(xiāng)情結(jié)的陳鈺鵬在文字中不時透露出故鄉(xiāng)情和對兒時的小朋友們和鄰居的懷念之心(比如《錦繡一片香兩家》是寫薔薇花的,除了花團錦簇的薔薇花、薔薇-玫瑰-月季的辨正、薔薇色的軼事和民間傳說,開頭和結(jié)尾均流露出“一家種花兩家香”的鄉(xiāng)情);有的讀者說,這種情感的迷你散文就像作者故鄉(xiāng)杭州奎元館的蝦爆鱔面一樣有滋有味——光滑柔韌的面條猶如樸素流暢的文字,精致美味的蝦爆鱔澆頭堪稱字里行間的多彩知識和情意。
細節(jié)需要觀察,有時還要辨析。陳鈺鵬曾有一個與老外辯論的故事。
那年他去德國出差,下榻在勒弗庫森的一家中等連鎖酒店,一住就是50天。酒店位于一個幽靜的街區(qū),有一條小街穿過,小街上幾乎都是一幢幢獨立的兩層樓或三層樓房子,有兩幢房子的墻上攀滿了爬山虎;時值夏秋之交,那些植物由綠色慢慢轉(zhuǎn)成橙色或紅楓色,很多房客覺得它們是爬山虎,因為爬山虎的葉子到了秋冬會有較明顯的變色。但有些人(包括酒店經(jīng)理)卻說是常春藤,雙方于是爭論了起來,陳鈺鵬也蠻有興趣地參與了,他認定這是爬山虎。酒店經(jīng)理知道他將在他酒店住很長時間,于是半開玩笑地說要跟他打賭。時間過得很快,陳鈺鵬要回國了,退房時經(jīng)理說:“陳先生你是對的,送你一塊巧克力;你借用的插座轉(zhuǎn)接器可以帶走,不用還了。你德語說得真好,歡迎你再來?!焙髞?,陳鈺鵬寫了一篇關(guān)于爬山虎和常春藤的知識散文《一簾蔥綠漾微波》。
時間用在求知上
陳鈺鵬給我深刻的印象是,他最看重時間和知識,根本不需要以商量的口吻和他談及交稿時間,他為“夜光杯”寫稿時,幾乎會開一晚上的夜車,在黎明到來前睡2個小時,早上,當編輯打開電腦后,文章即從郵箱跳了出來。
對待時間問題,陳鈺鵬是采用不同態(tài)度的,他說,當時間可由他自己支配的時候,他肯定是分秒必爭的,很多機會可造成這樣的時間:在(乘出租車)去機場的路上、在機場候機廳候機的時候、坐在機艙里的時候,這些時間比較零星,胡亂地消磨或幾個人擠在一起打牌(現(xiàn)代人首選看微信),時間也就消逝了,沒有了。但如果利用這些時間來處理一下自己正在做的某件事情(尤其是在考慮寫作上的問題),有時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率。還有,根據(jù)陳鈺鵬的經(jīng)驗,開飯時間,對一個正在寫作的人來講,最好不要規(guī)定得死死的,不必要求他一叫就上桌,因為他可能正有幾句話要寫下來,否則會打斷思路的;再說,有的事物跟心情有關(guān),斷下來,心緒便亂了。陳鈺鵬常說,時間這個無形的概念,其作用往往與時間的使用者有關(guān)系,使用得好,能產(chǎn)生效益,使用得不好,也就是鐘擺的無用功罷了。
陳鈺鵬通常每天平均要比別人多做5個小時的工作,這就是他所謂“干兩番事業(yè)”——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一番是賴以生存的翻譯工作,另一番就是他自己喜歡寫作;他的基本事業(yè)干得非常出色,受到各方面的好評,陳鈺鵬被譽為冶金系統(tǒng)德語口譯的佼佼者,曾擔任過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訪問中國冶金企業(yè)時的口譯,曾被多位部長、副部長指定擔任技術(shù)口譯。他的翻譯作品更是多達十幾本。第二番事業(yè)同樣成績斐然,2018年出版了《知苑新語》上、下冊,很受好評。
關(guān)于陳鈺鵬,有這樣一則有趣的軼事:妻子擔心他經(jīng)常開夜車會搞壞身體,所以規(guī)定他開夜車不超過12點鐘,但有時實在需要延續(xù)下去,于是他在時鐘(當時家里用的是三五牌臺鐘,臥室也是書房,妻子一覺醒來就能看見)快要走到12點時,將分針撥回一刻鐘,每每要重復(fù)三四次……
然而人畢竟不是鐵打的,1996年冬天,陳鈺鵬在東北出差,天寒加熬夜,得了流感,當?shù)蒯t(yī)生只說是支氣管炎,到后來咳嗽時帶血。但為了完成兩番事業(yè),仍堅持熬夜寫作,回滬會診,三家醫(yī)院的專家得出同樣結(jié)論:早期癌癥可能性極大。最后在胸科醫(yī)院接受手術(shù)。
手術(shù)過程中,他妻子就被通知去聽結(jié)果,看見主任醫(yī)生匆匆走來,她嚇得說不出話來,是沒有必要開下去了?“不要緊張,不要緊張,你先生不是癌癥,是炎性假瘤,確切地說,是慢性肺炎機化導(dǎo)致病灶和早期惡性腫瘤相似?!逼拮拥臏I水頓時直掛下來。“好,好,破財免災(zāi)。”陳鈺鵬也掉下了淚水說,“只要活著,寫作著總是美麗的。”
就這樣,陳鈺鵬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實踐了“兩番事業(yè)”,用自己的智慧,將各種有用的元素有機地構(gòu)思成人們愛讀的知識散文,今天已達一千篇之多?!扒摹薄磺ё治?,就是這樣捏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