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嘯
胡嘯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博士后
為響應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落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后續(xù)聯(lián)絡機制,配合教育部“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計劃”,總結前期工作并規(guī)劃下一階段任務,深化院校間聯(lián)系以及探討有關學術、合作等議題,由中央音樂學院主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lián)盟大會2019年4月29日至5月1日在京舉行。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三十多所院校和國內近二十所院校的五十余位院長及七十多名沿線國家的音樂家參會。與會人士圍繞會議主題“‘一帶一路’音樂——理解、分享和協(xié)作”,通過“院長論壇”“‘一帶一路’音樂藝術展演”“學術講座和工作坊”等形式開展了多層次的對話交流,進一步推動了聯(lián)盟的工作與發(fā)展。
中央音樂學院于2017年5月成立的“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lián)盟,曾被國家列為年度“一帶一路”270項成果之一。在聯(lián)盟成立大會上,中央音樂學院提議每兩年舉辦一次“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lián)盟大會,并將此納入聯(lián)盟工作章程之中。
2019年花團錦簇時節(jié),第二屆“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lián)盟大會如約而至。4月30日上午,大會在中央音樂學院召開,出席者有全體參會嘉賓、教育部和該院領導、媒體代表以及學院師生。開幕式由中央音樂學院副書記苗建華主持。簡短的宣傳片播放過后,中央音樂學院彈撥樂室內樂團獻上兩首充滿西域風情的作品《夜宴》和《那拉提》。余音稍停,12位斯里蘭卡音樂家載歌載舞步入舞臺中央,男子擊鼓,女性起舞,給觀眾帶來了一股熱情奔放的南亞島國之風。
三個別樣的“預熱”節(jié)目過后,三位嘉賓上臺致辭。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首先代表學院對各位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接著回顧了聯(lián)盟設立的初衷與取得的重要成果。他強調,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矛盾沖突此起彼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對話交流或許行之有效。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在人際交往中扮演著獨特作用。所以我們要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音樂文化的了解,國家之間也應加深彼此理解。接下來發(fā)言的是“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lián)盟組織委員會主任郭淑蘭。她主要就聯(lián)盟建立以來的重點工作進行了介紹,例如設立“一帶一路”音樂交流與研究中心、擴充聯(lián)盟成員、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創(chuàng)作并上演一批相關作品、編輯出版《絲綢之路音樂研究文集》等。第三位致辭的是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方軍。他指出,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幾天前剛剛順利落幕,第二屆“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lián)盟大會此刻舉行恰逢其時。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專門提到要打造好音樂教育聯(lián)盟新平臺,足見聯(lián)盟之重要意義。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相信聯(lián)盟通過開展多種內容的學術交流與演出活動,為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為增進沿線各國人民間的民心相通作出更大貢獻。
開幕式結束后,與會中外嘉賓參觀了“一帶一路”樂器展和“一帶一路”成果展。
相比首屆聯(lián)盟大會,本屆會議因時間等原因規(guī)模略微縮小,但規(guī)格并未降低,僅參會的國內外各大音樂學院院長就有五十余位。因此院長論壇和院長工作會議是本次大會的重點日程與內容。如何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聯(lián)盟的工作,院長們較之前次都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和計劃。30日下午至5月1日上午,6場院長論壇分別在兩個會場同時進行。代表們主要圍繞以下三個議題展開討論:1.音樂教育資源共享;2.合作和面向未來的音樂教育;3.不同國家音樂教育的獨特性。
在這樣一個國際會議場合,向他國人士引介本?;虮緡魳方逃闆r是許多院長希望做的事情。就“不同國家音樂教育的獨特性”話題,中央音樂學院、俄羅斯西伯利亞格林卡音樂學院、阿塞拜疆巴庫音樂學院、羅馬尼亞國立音樂大學等院校的負責人概述了各自學院的教學特色。它們中既有與我國高等專業(yè)院校辦學情況相近的學院,如越南國家音樂學院、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音樂學院、烏茲別克斯坦國立音樂學院;也有教學模式更偏向歐美專業(yè)院校的,如新加坡楊秀桃音樂學院、韓國國立首爾大學音樂學院;還有體現(xiàn)出自身鮮明教育特色的,如巴庫音樂學院、孟加拉達卡大學,二者均以教授本國傳統(tǒng)音樂為主。
在全球化時代,如何讓音樂教育與時俱進,對此幾位院長在“合作和面向未來的音樂教育”板塊中暢談了自己的想法??ㄋ栆魳穼W院院長哈提表示,雖然卡塔爾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人口也不多,但百姓非常喜歡音樂,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十分樂于學習音樂。該學院作為本國最高音樂學府,為了給學生提供優(yōu)質教育,利用資金充沛等優(yōu)勢,從世界各地招募優(yōu)秀教師任教。所以教師隊伍的國際化與高質量化是學院同步時代發(fā)展的一項措施。蒙古國音樂舞蹈大學校長布仁克胡、阿爾巴尼亞藝術學院院長帕庫與孟加拉達卡大學校長烏都丁都認為,在各國文化日益趨同,各國傳統(tǒng)文化日漸衰微的今天,保護與發(fā)展本國傳統(tǒng)音樂既是學院的責任,也是學院可用于展示辦學特色之所在。因此傳統(tǒng)音樂是未來音樂教育需持續(xù)重點關注的內容,大力扶持有關傳統(tǒng)音樂的工作亦為學院的重要任務。泰國黎逸戲劇學院院長蘇提雍、瑞士日內瓦高等音樂學院院長夏維爾、捷克布爾雅納藝術學院院長梅迪克等人指出,在各國交流愈發(fā)密切的當下,每個人都成為“地球村”村民,均有分享各種音樂文化的權利和條件,合理的學院教學應是兼顧本國音樂與世界其他國家音樂。然而這種設想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或出現(xiàn)顧此失彼,或產生西方專業(yè)音樂獨攬世界其他國家音樂的現(xiàn)象。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將是未來音樂教育需要重點討論的理論與實踐題目。此外來自天津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學院等國內學校的相關負責人紛紛表示,學院發(fā)展需服務國家大局,各院校教學應配合區(qū)域整體規(guī)劃而安排,如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之于天津、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之于星海、振興東北戰(zhàn)略之于沈陽、東北亞建設之于哈爾濱、“一帶一路”倡議之于西安等。
關于“音樂教育資源共享”一題,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院長布羅亞、墨西哥自治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巴塞羅、英國切塞姆音樂學院院長喬納斯、烏克蘭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院長魯特申科、羅馬圣契雅納音樂學院院長恰姆皮等人均認為,聯(lián)盟成員間應進一步加強資源共享,各院??筛鶕陨砬闆r取所長貢獻力量,具體方面包括互派師生、開放課程、互認學歷、合作辦學、新增共同專業(yè)等。
院長工作會議5月1日下午進行,俞峰主持。院長們圍繞“聯(lián)盟功能及未來合作”這一主題,詳細探討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統(tǒng)音樂網絡課程設置、“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lián)盟網站建設及資源貢獻、歌劇《圖蘭朵》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演出事務以及其他聯(lián)盟框架內的合作事宜。德黑蘭藝術大學校長斯塔尼指出,伊朗既是古絲綢之路又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國家,它同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沿線國家交往歷史悠久,尤其是在音樂方面。今后,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網絡等資源將傳統(tǒng)友誼延續(xù)下去。印度尼西亞梭羅藝術學院院長瑪胡姆談到,印尼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印尼不僅只有佳美蘭,還有其他富有特色的音樂,希望借助聯(lián)盟的平臺,讓大家對印尼傳統(tǒng)音樂有更全面的了解。越南胡志明音樂學院院長黃洪龍講到,“一帶一路”版的《圖蘭朵》令人印象深刻,既延續(xù)著普契尼版的框架又加入了中國特色,希望有機會將歌劇帶到越南演出。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包愛軍表示,本院可利用自身特色在跨界族群音樂研究方面提供幫助。大家共聚一堂,暢所欲言,集思廣益,使不少議題得到落實或細化,為下一階段聯(lián)盟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工作會議結束后緊接的是大會閉幕式,包括入盟簽約儀式和領導致辭。首先,俞峰代表中央音樂學院與新加入“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lián)盟的院校負責人簽署入盟協(xié)議。此次共有阿根廷國立藝術大學、烏茲別克斯坦國立音樂學院、西藏大學藝術學院等17所院校加入聯(lián)盟。隨后,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趙旻致閉幕詞。他首先指出大會取得三點成果:一是進一步深化了聯(lián)盟成員間的聯(lián)系,夯實合作基礎;二是通過對話交流,使大家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三是充分探討了院校間將來合作的空間。關于聯(lián)盟未來發(fā)展,他提出了五點思考:第一,“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lián)盟是展示世界音樂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平臺;第二,注重項目化管理和推進,開拓務實合作渠道;第三,多方爭取支持,主動對接當地社會發(fā)展需要;第四,做好日常交流,重視集中成果展示;第五,策劃建立覆蓋各沿線國家的音樂資源數據庫。
除上述議程外,斯里蘭卡、伊朗、捷克、卡塔爾四國學者還分別為學院師生舉辦了四場講座,題目分別是《簧樂器的流變》《伊朗傳統(tǒng)音樂》《當代音樂中鋼琴演奏家的新角色》和《阿拉伯音樂》,另有多國音樂家在會議期間奉獻上了小型互動演出。
為了給沿線國家音樂家展示本國音樂和給與會者從視聽層面了解他國音樂的機會,匯聚絲路精神,會議主辦方精心準備了兩場音樂會。普契尼作曲的歌劇《圖蘭朵》既是一部體現(xiàn)“絲綢之路”內容的作品,也是一部多次被改編、衍生出不同版本的音樂節(jié)目。2018年10月,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央音樂學院出品了“一帶一路”版本的《圖蘭朵》。4月30日晚,由俞峰院長親自執(zhí)棒指揮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合唱團與少年合唱團演出的“‘一帶一路’《圖蘭朵》歌劇音樂會”在歌劇廳上演。感人的劇情、豐富的配樂、精湛的演唱、經典的唱段以及作曲家郝維亞教授續(xù)寫的新結尾不僅給觀眾以多重體驗,而且表達出的絲路主題或將引發(fā)處于新時代語境中的參會者們產生新的思考。
另一場名為“‘一帶一路’多元音樂文化專場”的音樂會5月1日晚在音樂廳舉行,來自沿線七國的七十余位音樂家獻上了一場時長近兩個半小時的精彩節(jié)目,現(xiàn)場座無虛席。第一個亮相的是斯里蘭卡藝術大學代表團,他們帶來了本國傳統(tǒng)鼓樂合奏、舞蹈與北印度古典聲樂。接下來登臺的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代表團,六位成員分別操持塔爾、乃依、卡曼恰等土耳其傳統(tǒng)樂器奏響《先祖帕西熱》《恰克恰克》《西賈孜斯爾托》等六首馬卡姆古典風格的作品。稍后,越南國家音樂學院的兩位教師演奏了越南傳統(tǒng)樂器特龍琴。悠揚的長調開啟蒙古國家音樂學院的表演,六位音樂家呈上民歌演唱、箏與樂隊合奏、馬頭琴與樂隊合奏、單簧管與樂隊合奏等曲目。兩位印度音樂家隨后獻藝北印度古典聲樂形式克亞爾和塔布拉獨奏。之后,兩位緬甸音樂家獻技彎琴獨奏與民歌演唱。壓軸上場的是伊朗LIAN樂隊。這支民間樂隊借助當地傳統(tǒng)樂器風笛、號、鼓、烏德演繹了布舍爾民間音樂,波斯灣風情組曲《海港回憶,你屬于我們,水手之歌》別具特色。音樂會在伊朗樂隊的《難忘朋友!難說再見!》歌聲中落幕,同時宣告本屆大會完滿結束。
短暫的三天中,代表們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對音樂教育聯(lián)盟的未來作出了規(guī)劃,就相關議題達成諸多共識,成果可見。這次聚會不僅是為主辦方同邀請方之間的交流而籌辦,也給邀請方之間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接觸機會。會議間隙,各國賓朋話友誼、談合作、謀發(fā)展,他們也都有所收獲。因此可以說,本屆大會既是雙邊更是多邊的對話平臺。
自首屆聯(lián)盟大會以來,中央音樂學院圍繞“一帶一路”在機構設置、規(guī)章建立、內容設計、伙伴擴展、對外宣傳等方面制定實施了一系列舉措。在學院成立的“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lián)盟秘書處的具體負責與執(zhí)行下,定期邀請沿線國家院校的師生或民間音樂家來校講學演出,同時安排本院師生前往沿線國家交流學習;組織工作人員赴沿線國家考察,聯(lián)系合作院?;驒C構,累計簽約入盟成員六十余個;委約本院教師創(chuàng)作絲路作品并策劃上演;為沿線國家學生申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幫助他們實現(xiàn)來華學習夢想;編輯出版《絲綢之路的回響》中國作曲家新作品系列樂譜;舉辦“一帶一路”《圖蘭朵》歌劇歷史考據與文化內涵研討會等學術會議,等等。
“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lián)盟秘書處秘書長張伯瑜教授認為,如果將前期工作比喻為“大寫意”,那么接下來的工作就好似“工筆畫”。下一階段,我們將進一步細化在創(chuàng)作、研究和表演三大領域的合作內容,具體包括向沿線國家作曲家委約作品、商洽學院版《圖蘭朵》在沿線國家演出以及組織沿線國家院校的師生錄制課程等,努力讓“一帶一路”音樂深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