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神韻”到“格調(diào)”
        ——論帝王與康乾時期詩學思想之轉(zhuǎn)變

        2019-12-16 00:29:09
        殷都學刊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王士禎沈德潛格調(diào)

        吳 蔚

        (北京聯(lián)合大學 應用文理學院, 北京 100191)

        清代前中期詩學思想經(jīng)歷了從王士禎的“神韻”說到沈德潛的“格調(diào)”說之轉(zhuǎn)變。王士禎和沈德潛都是主動向清廷靠攏,并受知于帝王的文學家,都是當時的文壇盟主。為何康熙選擇了王士禎,而乾隆卻拋棄“神韻”,選擇了“格調(diào)”?關(guān)于二者的研究,論者頗多,但大多分別從二人各自的角度加以論述,對于轉(zhuǎn)變的原因,尤其是與帝王文學思想的關(guān)系探討不多,比如《從沈、翁對王士禎的批評看清前中期詩學思想的發(fā)展演變》[1]一文提出“詩歌上的這些變化都是由當時各個階段的政治或文化政策決定的”,但沒有展開論述。故本文試圖對此作一探討。

        一、 “神韻”與“格調(diào)”的關(guān)系

        關(guān)于“神韻”與“格調(diào)”之關(guān)系,前人已多有論述,并且形成了各種看法。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神韻”出自“格調(diào)”,明代“神韻”說是從“格調(diào)”說分化出來的。明末陸時雍《詩鏡總論》賦予神韻獨立于格調(diào)的地位;第二,“神韻”與“格調(diào)”有溝通的基點,“神韻”和“格調(diào)”都反對“詩以意為上”,“認為藝術(shù)比意圖更為重要,注重對事物的‘直接處理’,強調(diào)對瞬間感覺的捕捉”,認為“作詩不可太切”[2]。第三,沈德潛的“格調(diào)”說兼容了王士禎的“神韻說”,“在審美追求上,既崇尚闊大朗健的氣象,又表現(xiàn)出對‘神韻’古淡、清遠的美學風格的喜好?!盵3]

        但無論是王士禎的神韻說,還是沈德潛的格調(diào)說內(nèi)涵都十分豐富,都不是明代格調(diào)和神韻可以比擬的。王士禎“神韻說”建立起了一個包括作者、作品、讀者、世界這四要素在內(nèi)的完整的理論框架,包含“傳神”與“余韻”的結(jié)合,“禪境”與“詩境”的融通,“興會”與“性情”的共鳴[4]。蔣寅先生稱:“沈德潛的詩學觀念與其說是發(fā)展了格調(diào)派的學說,還不如說體現(xiàn)了古典詩學的一般觀念,或者說‘為中國古典主義詩學作了總結(jié)’”[5]。因此,二者之間的區(qū)別還是很明顯的。這里只拈出其中與本文有關(guān)的幾點略作陳述。

        首先是詩歌的本體和作用。在這個問題上,沈德潛的態(tài)度很明確,即強調(diào)“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強調(diào)詩歌應發(fā)揮社會作用,服務(wù)政治生活。關(guān)于這一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學界多有批判,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開始不斷為他正名。有人認為沈氏倡詩教是漢代經(jīng)學和宋儒理學調(diào)和的結(jié)果;也有人認為是其“人格精神的詩化表現(xiàn)”;還有人認為他將詩教與詩品、人品聯(lián)系起來,又重視詩歌敘事、抒情、言志的功能,有別于封建衛(wèi)道者將詩教看成是儒家的教條。[6]蔣寅先生關(guān)于古典主義詩學總結(jié)的結(jié)論也是首先基于這一點。

        而王士禎對此沒有明確的論述。雖然如此,通過側(cè)面卻可以看出他的態(tài)度,即詩歌莫談國是。既然如此,那詩歌主要功能是緣情,而且此情還是虛無縹緲、不可捉摸之情。比如屈大均《秣陵》詩中“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有著濃郁的嘲諷意味和深刻的理性批判精神。而王士禎的《秋柳》詩采用了委婉曲折、朦朧迷離甚至有些優(yōu)美的方式來表達,其結(jié)果就是:深沉的痛恨變成了淡淡的憂傷,由濃烈變得清淡;“亡國恨”變成了無法實指的似是而非的情感,由切實的可捉摸的現(xiàn)實變得悠遠而無跡可求。

        其次是關(guān)于詩歌風格,王士禎神韻說的核心在于追求清淡悠遠的風格,他認為清淡悠遠的詩歌就神韻天然,“神到不可湊泊”。所以,這又不僅僅是風格問題,更是一種詩歌的境界。從理論上看他繼承了司空圖“味在酸堿之外”和嚴羽興趣說的宗旨,對他們的以禪喻詩加以繼承和發(fā)揮,主張“不黏不脫,不即不離”[7]。沈德潛則追求大音壯聲、雄渾壯闊的風格。他批評王士禎“于杜少陵所云‘鯨魚碧海’、韓昌黎所云‘巨刃摩天’者,或未之極”[8]。

        再次是關(guān)于詩歌的宗法,王士禎和沈德潛無疑都宗法唐詩。王士禎雖然中年曾經(jīng)一度“祧唐宗宋”,但總的說來是宗唐的,即使兼事兩宋,也是為了強化神韻的宗旨。但二人所宗法的唐人是明顯不同的。王士禎宗法王孟韋柳,不喜杜甫。王孟韋柳的詩歌正是沖和淡遠的代表,而杜甫的詩歌沉郁頓挫,不符合王士禎的審美理想。沈德潛宗李杜韓,尤其是杜甫。杜甫作為詩圣,是人品和詩品結(jié)合的代表,正符合詩教的要求。

        二、 康熙、乾隆詩學思想異同

        康熙與乾隆兩代帝王都留下了數(shù)量可觀的詩歌作品,康熙留存1100首詩歌,乾隆更是存詩43000多首。這些詩歌雖然藝術(shù)價值不太高,但為我們研究他們的詩學觀提供了基礎(chǔ)。總的說來,康乾二人的詩學觀基本是一致的。表現(xiàn)在都秉持實用主義文學觀,將詩的認識作用與國家的治理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都強調(diào)詩言志、重視詩教,都尊唐詩??滴踉凇度圃娦颉分姓f:“朕萬幾余閑,回環(huán)覽詠,尋其指歸,晰其正變,而三百年升降得失之故,亦因以可考焉。于是論世觀人,即其章句,勒為成書,置諸幾席,每勤批閱,加以精研?!盵9](三集卷二十一)他研讀唐詩,目的是想從唐代三百年變遷中找到治國理政的依據(jù),足以可見他對詩歌功用的重視。乾隆則總是在自己的詩作中不忘表達內(nèi)圣外王之志,他說:“予向來吟詠,不為風云月露之辭”,“即游藝拈毫,亦必于小中見大,訂訛析義,方之杜陵詩史,意有取焉?!盵10]他尤其重視“視農(nóng)觀稼”主題的表達,以示重農(nóng)勸農(nóng)的帝王之志。[11]但仔細辨析,二人的詩學觀仍有不少區(qū)別。

        1.對詩教的理解有所不同

        康熙強調(diào)溫柔敦厚的詩教,重視詩歌的教化作用,希望發(fā)揮詩歌正人心、厚風俗的作用。他標榜醇雅詩風,親自組織編選《御選唐詩》《詠物詩選》《四朝詩選》等詩歌選本,并在文章中反復強調(diào)詩教觀點。《日講詩經(jīng)解義序》稱:“朕嘗思古人立訓之意,既有政教典禮、紀綱法度以維持之矣,而感通乎上下之間,鼓舞于隱微之地,使人從善遠惡而不自知,優(yōu)游順適而自得,則賴乎詩。如天之生萬物也,日以喧之,雨以潤之,露以濡之,雷霆以肅之,而又必宣暢八風以疏通而條達之,然后萬類咸遂其生養(yǎng),而無促迫矯強之弊。故教至于詩而微矣,治至于詩而極盛矣。”[9](二集卷三十一)從其描述可以看出,他強調(diào)的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從毛奇齡《西河詩話》中所述,康熙《望西山積雪》:“積雪西山秀,仙峰玉樹林。凍云添暮色,寒日淡遙岑?!币彩谴娲鈱懢暗脑姼?,并沒有直接的言志和教化。

        乾隆也重視詩教,但他個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相比康熙顯得更為直切。他認為只要是為了詩教,可以不計較詩歌的語言藝術(shù)性?!耙辔┦敲讨畼繁赜醒灾蛔恪6L言之者,舍是其何以哉?”他認為不必在風骨體裁等方面與李杜去爭高下,而要關(guān)注那些“李杜高王所未及而有合于夫子教人學詩之義”[12]。他更側(cè)重紀實性和說理,也很少有單純的寫景的詩歌,要么就是記錄自己的政事和見聞,要么大發(fā)議論,要么寫景也總是要加上一個言志或教化的尾巴。他在《御制詩四集》卷四四《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并效其體》詩序中稱自己喜好白居易《新樂府》詩,“喜其不尚辭藻而能紀事實具美刺,一代政要略見梗概,有《三百篇》之遺意?!痹诖缩r明地表示出自己不好華麗的辭藻,而欣賞白居易新樂府詩那種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明白曉暢的紀實詩風。故而乾隆的詩歌相比于康熙顯得更為直白,辭藻缺乏凝練,缺少含蓄蘊藉的藝術(shù)價值。

        相比康熙重視詩歌風格的醇雅,乾隆更為重視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看重詩人的人品和氣節(jié)。他的詩教觀不僅強調(diào)符合儒家禮義,還更進一步要求“發(fā)乎情,止乎忠孝”。他說:“古之人一吟一詠,恒必有關(guān)國家之故,而藉以自寫其忠孝之誠?!盵13]卷九詩人詩作能否表現(xiàn)出忠君的品質(zhì),就成為了詩歌品評的重要標準,甚至唯一標準。乾隆編選《御選唐宋詩醇》只選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蘇軾、陸游六大家,其余均不錄,主要因為他們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學識人品為后人稱頌,符合忠君的品質(zhì),符合朝廷的文化需求和政治需要。《詩醇》并且不重視詩歌的體裁的區(qū)分,而以詩歌的內(nèi)容為選詩的重要標準,也體現(xiàn)了乾隆的詩學思想。

        2.詩歌宗法的具體對象不同

        康熙重風格醇雅,乾隆重內(nèi)容重忠孝,由于二人詩教觀的側(cè)重點不同,造成了詩歌評價標準不同,宗法的對象也有很大不同??滴踝谔剖呛翢o疑問的,編選《全唐詩》的目的就是確立唐詩高標。而宋詩因為隱含著對亡國遭遇的同病相憐而受到貶斥。康熙編選的《四朝詩》中宋詩只有七十八卷,甚至比元詩八十一卷還少,完全與宋詩應有的地位不相匹配,足以看出他對宋詩的態(tài)度??滴蹼m然尊唐,但唐代詩人眾多、流派紛呈,他是有所偏好的。從康熙親自干預編選的《御選唐詩》[注]根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版《御選唐詩》統(tǒng)計得出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他的喜好:

        從李杜兩位大詩人,以及“神韻”派所推舉的王孟兩位山水詩人所選作品列表可以看出,康熙選擇比例最高的竟然是王維,其次是孟浩然,而比例最低的卻是杜甫??滴鯇Χ鸥Φ膽B(tài)度與乾隆頗不相同?!队x唐詩》中錄杜甫的詩歌74首,而李白卻有114首,而在《全唐詩》中,杜甫的詩歌比李白要多很多。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將杜甫詩中“三吏”“三別”、《羌村三首》《北征》等反映安史之亂并且有很強現(xiàn)實批判性的詩歌給刪除了。在康熙心目中這些憂愁感憤的詩歌顯然都應劃到“變風變雅”之列。而杜甫詩歌以議論為詩,以事為詩,被人視為宋詩的源頭,這大概也是康熙不喜杜詩的原因之一。

        乾隆以人存詩,秉持忠孝的觀點選詩?!短扑卧姶肌分袑Χ鸥υu價又最高,杜甫“每飯必思君”的忠君思想無疑成為了最佳選擇?!蹲x杜子美集》中贊揚杜甫“之子誠忠愛,遺編足探尋。憂還匡社稷,逸志托山林?!盵14]初集卷六并且屢次把杜甫與李白、王維等人相比,認為杜甫始終不忘憂國忠君,其他詩人如李白從永王璘、王維事偽職,都不及杜甫的忠誠。他還贊美杜甫的謙遜的美德,《讀杜子美集有感》寫道:“卓哉少陵翁,獨能秉謙德。當時言詩者,非甫則云白。觀其寄李詩,自謂如不及,其實菽粟言,何用誇奇特。茲人嗟以往,誰得其正脈。獨嘉不伐心,永言以為式。”[13]初集卷四詩中稱杜甫才得詩歌的“正脈”,可見其對杜甫的推崇。再如白居易,歷來以白俗稱世,有老嫗解詩的故事流傳,但《唐宋詩醇》認為這是“附會之說,不足深辯”[12]卷十九,明顯也是因為白居易作新樂府詩有美刺精神,是忠君的體現(xiàn),故而為其直白作辯解。否則,白居易的詩歌與其倡導的醇雅詩風實在有一定的距離。

        3.論詩歌創(chuàng)作的側(cè)重點不同

        康熙論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取法唐詩。對于如何師法,他在《全唐詩序》中說:“學者問途于此,探珠于淵海,選材于鄧林,博收約守,而不自失其性情之正,則真能善學唐人者矣。豈其漫無持擇,泛求優(yōu)孟之形似者可以語詩哉?”[9]三集卷二十一康熙反對學唐詩單純的形式模仿,言下之意即追求神似。他主張在保持“性情之正”的前提下,把握唐詩的神韻,發(fā)揮詩人的獨創(chuàng)性,“精思獨悟,不屑為茍同”[15]。這也似乎是針對明代前后七子模擬盛唐詩歌而不得要領(lǐng)而發(fā)。那么,康熙所說的唐詩的神韻主要是什么?“朕觀唐人詩,命意高遠,用事清新,吟詠再三,意味不窮。近代人詩雖工,然英華外露,終乏唐人深厚雄渾之氣。”[16]康熙欣賞唐詩“吟詠再三,意味不窮”的含蓄雋永、有韻外之致的風神,而對于“近代人”的詩歌“英華外露”進行了批判,可見康熙更看重學習唐詩余韻回響、涵詠不盡的神韻。

        乾隆論詩歌的創(chuàng)作重事理切實,反對以禪入詩、以禪論詩。對于標舉盛唐氣象的嚴羽多有批評。其作《四集》卷四六《題嚴羽滄浪集》詩云:“若嚴羽此集,津津以禪門乘果定詩之品格,其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羽早自犯。”嚴羽所說的“不涉理路,不落言筌”,指的“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審美境界,他的“盛唐詩人,惟在興趣”說的就是詩歌含蓄深遠、韻味無窮的意境。乾隆反對嚴羽,實際上就是反對康熙學習唐詩神韻的說法,只不過沒有直接說明。他還說:“嚴羽滄浪集《詩辨》以為,禪道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不惟引釋教以證儒宗,已為冠履倒置”,“夫詩有別裁,偶涉禪趣,固無不可,若宋之蘇軾及我朝之張照,每有吟詠,托禪意者十之八九,已失詩之本旨?!鼻Λ@得“別材”“別趣”的妙悟說持否定態(tài)度,只認同偶涉禪趣,否則就失去了詩的本旨。他所謂本旨當指詩言志與詩教,也就是說他認為嚴羽的別材、別趣說會削弱詩歌的政治用途。

        綜上,康熙和乾隆的詩學觀念看起來似乎都是屬于帝王實用主義的文學思想,乾隆也一向以尊崇先皇來自我標榜,實際上還是有很大差別??滴踝⒅卦婏L醇雅,乾隆更注重詩人的品德和氣節(jié);康熙尊唐詩但不喜杜甫,乾隆尊唐詩推崇杜甫;康熙欣賞唐詩的含蓄雋永、吟詠再三,乾隆卻反對“羚羊掛角,無跡可求”,認為嚴羽的興趣說對詩教無益。

        三、 康乾異同與詩學思想轉(zhuǎn)變之關(guān)系

        由此看來,康熙選擇王士禎的“神韻”說,乾隆選擇沈德潛的“格調(diào)”說似乎順理成章。

        神韻說的出現(xiàn)對康熙來說恰逢其時。從表層看,王士禎宗法王孟韋柳的詩歌,而不好杜詩;康熙喜好盛唐山水詩人王孟,對杜詩的態(tài)度二人也是一致的。從深層看,“康熙選擇了王士禎,其實就是選擇了一種典雅與溫厚的‘神韻詩風’”。[17]基于對唐詩“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的共同追求,王士禎詩歌清淡悠遠的風格恰好符合康熙所說的“吟詠再三,意味不窮”的含蓄雋永的標準。而時人“英華外露”恰恰為康熙所批判。施閏章曾說王士禎的詩歌“如華巖樓閣,彈指即現(xiàn),又如仙人十二樓,縹緲都在天際。余即不然,譬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須從平地筑起”[18]。他一語道出了王士禎詩歌悠遠的特點,遠到飄緲如在天際,猶如仙人樓閣。對于王士禎來說“羚羊無些子氣味,虎豹再尋他不著”[19];對于康熙來說,能夠把明朝遺民直露的哀思變得遠而淡,是他急切想做到的。

        乾隆對“神韻”的態(tài)度通過史料對比也很明確。稍加比較就可發(fā)現(xiàn),乾隆的文學思想幾乎與王士禎的“神韻”說處處對立:乾隆重切實,王士禎追求虛無縹緲的神韻;乾隆好杜詩,重紀事,王士禎推崇王孟韋柳,好山水詩;乾隆反對嚴羽“以禪入詩”,王士禎的“神韻”說以嚴羽《滄浪詩話》為理論基礎(chǔ)。因此,乾隆心中必然排斥“神韻”無疑。雖然,我們看到乾隆對王士禎的評價還是很高,但這并不能說明乾隆對他的認同,只能說是對他在康熙朝文壇歷史地位的尊重。而實際上王士禎的“神韻”說顯然已經(jīng)不符合乾隆朝的詩歌美學思想。我們從四庫館臣《御選唐宋詩醇》提要的評價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考國朝諸家選本,惟王士禎書最為學者所傳。其古詩選,五言不錄杜甫、白居易、韓愈、蘇軾、陸游,七言不錄白居易,已自為一家之言。至《唐賢三昧集》,非惟白居易、韓愈皆所不載,即李白、杜甫亦一字不登?!康澞顺謬烙疴耪?,倡神韻之說……故其推為極軌者,惟王、孟、韋、柳諸家。然詩三百篇,尼山所定,其論詩一則謂歸于溫柔敦厚,一則謂可以興觀群怨。原非以品題泉石,摹繪煙霞,洎乎畸士逸人,各標幽賞,乃別為山水清音,實詩之一體,不足以盡詩之全也。[20]

        這一大段簡直就是對王士禎的專門批駁。其中多處點明其與乾隆的文學思想不同之處:《古詩選》中竟然不錄杜、白、韓、蘇、陸的詩,《唐賢三昧集》竟然連李白也不登,與乾隆所推崇的六大家相去頗遠;儒家所倡溫柔敦厚的詩教不是山水清音可以涵括的,作者甚至把這類詩人稱為“畸士逸人”。可以說,乾隆的詩學觀念就是建立在對王士禎的批判之上的。

        而乾隆與沈德潛的詩學觀有著驚人的相似性:沈德潛將“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觀奉為詩歌的最高準則,與乾隆強調(diào)的詩歌為政教服務(wù)的詩教觀相一致;沈德潛并尊李杜,尤推杜詩,他的《唐詩別裁集》所選杜詩排列第一,遠超李白,《杜詩偶評》專評杜詩,這與乾隆對杜詩的極力推崇高度吻合;在詩歌風格方面,沈德潛追求大音壯聲、雄渾壯闊的風格,與乾隆追求蓬勃昂揚的盛世之音也相契合。乾隆還認同“氣盛言宜”,推崇韓愈,沈德潛則贊賞韓詩“巨刃摩天”的恢弘氣度。難怪乾隆寫詩稱“玉皇案史今煙客,天子門生更故人”[21],并且為沈德潛的詩文集作御序,稱雖然“人臣私集自古無御序”,“夫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遇。德潛受非常之知,而其詩亦今世之非常者。故以非常之例序之”[22]。對沈德潛恩寵有加,一時傳為美談,羨煞旁人。

        帝王與詩壇盟主之間存在著詩學觀念的吻合,是雙向選擇的結(jié)果。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康乾對詩壇盟主的選擇也不僅僅是個人的喜好,還有著很深的時代背景和政治原因。康熙所處的清初社會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故而詩教的主要任務(wù)在于引導漢族士人遠離政治,遠離對明朝的思念。而乾隆時期民族矛盾已經(jīng)淡化,詩教的主要任務(wù)在于引導士人忠君,故而清遠淡泊的山水清音就無法滿足需要。這個時候詩教的目的不是讓士人遠離政治,而是積極參與到清王朝的治理和對皇帝輔佐上來。故而才有康乾的不同選擇。

        相比之下,從神韻到格調(diào),王士禎與沈德潛的境遇也有所不同??滴跖c王士禎的遇合有更多臣子主動迎合的成分,與后者中歲“越三唐而事兩宋”,又折返唐音,以及他入職翰林院有很大關(guān)系[23]。自康熙二十二年登上詩壇盟主的地位,王士禎終其一生都得到帝王的重視,其神韻說直到雍正、乾隆朝仍有著很大影響。而沈德潛受知于乾隆時已經(jīng)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他的詩學思想經(jīng)過大半輩子的沉潛和思考已經(jīng)發(fā)展成熟,因此登上詩壇盟主的地位有更多帝王選擇的成分。晚年因為以詩存人(錢謙益)而觸怒因人存詩的乾隆皇帝,沈德潛最后落得“因詩始,因詩終”的結(jié)局,更說明他對于詩學思想有著自己的堅守。而他的“格調(diào)”說很快也被詩壇新的思想所取代,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與帝王的貶斥不無關(guān)系。試想,在當時文網(wǎng)嚴密的情況下,對于一個死后被皇帝挖出來鞭尸的文人,誰又敢公然地贊美和遵從?

        清代前中期的詩學觀念從“神韻”到“格調(diào)”固然有詩學本身發(fā)展的原因,但帝王的提倡是其中重要因素??滴跖c乾隆雖然都倡導醇雅詩風,但實際上詩學思想仍有諸多不同,康熙以“吟詠再三,意味不窮”之深厚雄渾的盛唐元音為尚,重視詩風的建設(shè);乾隆更強調(diào)詩人的人品和氣格,強調(diào)以忠孝論詩,更注重詩歌的思想和內(nèi)容。而王士禎與沈德潛分別與二人的思想有高度的契合,故而被推舉而主盟詩壇。“神韻”本出自“格調(diào)”,清代前中期詩學又從“神韻”轉(zhuǎn)回“格調(diào)”,不是簡單的詩學思想輪回,而是有文學和政治雙重的因素,一方面解決了“神韻”說的空疏之弊,另一方面是古典儒家詩學的回歸和總結(jié)。

        猜你喜歡
        王士禎沈德潛格調(diào)
        沈德潛:人生七十才開始
        蘇州雜志(2021年3期)2021-12-02 10:45:32
        險交白卷
        最高槍手的下場
        如何打造高格調(diào)的農(nóng)產(chǎn)品
        一盞臺燈如何提升格調(diào)?FLOW LAMP闡釋何為極簡與優(yōu)雅
        勿忘推恩施惠
        法式新格調(diào)
        車迷(2015年11期)2015-08-23 11:48:12
        王士禎神韻說對申緯詩歌創(chuàng)作之影響
        一“搶”一“推”兩重天
        險交白卷
        文苑(2013年1期)2013-08-29 09:12:30
        色婷婷色丁香久久婷婷| 98精品国产高清在线xxxx| 国产麻豆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大片|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av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tv| 亚洲国产成人av第一二三区 |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美女在线国产|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99久久婷婷国产亚洲终合精品|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在线播放|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国产中文字幕亚洲综合|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在线电影视频|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潮| 国产自拍在线视频观看|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 | 久久无码潮喷a片无码高潮|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app| 久久午夜av一区二区| 99国产精品自在自在久久| 最近日韩激情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含羞含羞草 | 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网站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泄火熟女| 日韩h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剧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黄|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国产自产21区激情综合一区| 亚洲人成综合第一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 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中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