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瑤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網絡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國互聯網產業(yè)的繁榮與技術的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互聯網侵權事件日益增多。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隱患,保障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懲戒侵權人的侵權行為,我們應該更加重視互聯網侵權事件。同時我們應該明確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定義與劃分,細致了解共同侵權責任的相關規(guī)定,重視網絡服務提供者在互聯網上的核心地位,監(jiān)督督促其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此才能妥善保障網絡用戶的合法權益。積極尋找互聯網行業(yè)存在的不足,創(chuàng)新互聯網行業(yè)的制度與規(guī)則,加強互聯網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行業(yè)自律,提高從業(yè)人員專業(yè)素質,互聯網行業(yè)的繁榮,將推動我國社會長遠穩(wěn)健的發(fā)展。
網絡服務提供者,并不是僅僅代指互聯網行業(yè)的專業(yè)行業(yè)術語,這個概念具有更多的法律意義。在一般情況下,是指互聯網服務的經營者和服務商。但是由于互聯網的發(fā)展與革新,我們已經不能一直用過去的含義繼續(xù)定義它,更何況,他也并不是互聯網行業(yè)的專業(yè)行業(yè)術語,他同時還是一個法律概念,它的含義在隨著社會發(fā)展進步也在不斷地變化。在法律層面,他還是一個不成熟的法律概念,當前的法律與學理并沒有給它做出一個明確的定義,而是通過理解它的概念來對它進行分類與細化。我們要準確的界定它本身,還需要確定他的主體范圍。
1.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侵權責任的理論依據
在當今社會,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地位不容小覷,它出現在每一個行業(yè)領域中,與網絡環(huán)境中的侵權行為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關系,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沒有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行為人也不能順利的實施侵權行為,更嚴重的情況是,有些時候網絡服務提供者發(fā)現了侵權人的侵權行為卻沒有有效的制止,那么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放縱了侵權行為人的侵權行為,所以即使網絡服務提供者并不是實施侵權行為的人,他們也不能獨善其善,仍然應該承擔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這種理論在法律與學界中也得到了認可,具有法理上的合理性。
2.共同責任
共同責任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指侵權行為人若是不只有一個,那么數個侵權行為人共同犯罪,他們應該承擔共同責任;第二種是指侵權行為人實施了侵權行為侵犯了網絡用戶的合法權益,而這種侵權行為與網絡服務提供者由主觀或者客觀上的聯系,換而言之就是網絡服務提供者發(fā)現了侵權行為但是主觀上沒有制止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客觀上應該發(fā)現卻沒有發(fā)現這種侵權行為,而最終導致侵權結果的發(fā)生,那么這個侵權結果應由雙方共同承擔。然后根據二者侵權行為的性質確定他們最終承擔的責任。在承擔共同責任中,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
(1)補充責任。補充責任在這里是指因為網絡服務提供者與侵權行為人要承擔共同責任,在侵權行為人的財產不足以賠償被侵權人的全部損失的時候,由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與其過錯相適應的在其責任范圍之內的賠償責任。
(2)連帶責任。對于當前的連帶責任,在此我們通常將其解釋為共同侵權中的幫助侵權,是指網絡服務提供者與網絡用戶之間需要存在意思聯絡,即在主觀上需要有共同的意思表示,雙方才能承擔連帶責任,只有這樣,才符合共同侵權的特點,才可以將其認定為共同侵權。
相比較于世界其他國家,我國關于網絡服務提供者共同侵權制度只有部分法律條文提及,可謂是寥寥無幾,這導致在司法實踐中,網絡用戶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并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司法機關也沒有審判的依據,對于這方面的立法工作,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今時代,對于互聯網行業(yè)侵權的問題,我國立法層面缺乏整體性。我國目前只有部分法律的部分條文對這個問題做了一些簡單的規(guī)定,這導致網絡用戶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護,侵權行為日益猖獗,司法機關無法可依,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應該得到重視,并著手解決。立法的欠缺,司法解釋與行政法規(guī)的分散,具體問題上規(guī)定的矛盾,最終導致我國相關立法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缺乏整體性。
法律的確立往往不能涵蓋所有違法行為,這就需要法律具有較強的前瞻性。隨著社會發(fā)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網絡犯罪。然而我國目前的關于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的立法并不成熟和完善,相較于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多樣的侵權方式和手段,現有的法律的具體條文無法涵蓋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的侵權模式和侵權主體。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立法機關目光不夠長遠,在進行相關立法工作時沒有預見可能出現的新的侵權類型和方式,這也將導致司法機關在審判是無法可依,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
關于網絡服務提供者共同侵權責任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個人的權益保護的問題,它已經上升到足以影響網絡乃至社會發(fā)展的程度。我國對于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的相關規(guī)定具有分散性和矛盾性,但是這個問題已經不僅僅只關系我們的日常生活,它上升為一種重要的國家的戰(zhàn)略性問題,在此之中,網絡服務提供者居于核心位置。因此,我們要建立一個科學成熟的侵權責任體系。具體對策如下:
要維持互聯網的良性發(fā)展,基于行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和自身認識水平的行業(yè)自律十分重要。我們要立足我國的具體國情與社會發(fā)展現狀,吸收借鑒國外的優(yōu)秀完備的經驗。建立行業(yè)自律機制,培養(yǎng)優(yōu)秀高素質的從業(yè)人員,培養(yǎng)人才服務意識,規(guī)范從業(yè)人員的行為,讓互聯網這個行業(yè)變得越來越成熟。
1.建立反通知機制
我們需要知道,當有網絡用戶聲稱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犯的時候,并不代表他所聲稱的侵權人就是真正的侵權行為人,在確認侵權行為人真的實施了侵權行為之前,誰也不能認定侵權行為人當然侵權。因此應當賦予“侵權人”發(fā)出反通知證明其行為合法性的權利,在網絡服務提供者收到了反通知之后,必須準確及時的回復之前涉及的內容。
2.推進網絡實名制
推進網絡實名制已經是近幾年一直呼吁的話題,在網絡侵權案件中,網絡用戶大多數以虛擬的身份使用網絡,他們的真實信息很難被獲知,這就導致他們肆無忌憚的實施侵權行為,而被侵權人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之后,因為找不到侵權行為人,無法向其直接主張權利,只能向網絡服務提供者追償。由此看來,我們必須盡早推行網絡實名制,讓侵權行為人無處遁形,這對凈化網絡環(huán)境十分重要,但是這種做法也會使得網絡用戶面臨個人信息泄露的危險,所以提高網絡的保密技術也迫在眉睫。
3.增加侵權行為的成本
增加實施侵權行為的成本,提高侵權損害賠償金額,使得侵權的代價越來越大甚至超出預期,侵權行為人得到的利益越來越小甚至得不償失,由此而來,侵權行為將會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夠降低網絡侵權的犯罪率。但是與此同時,這一方法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適用,不能適得其反,損害網絡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