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軍
中共六盤水市委黨校,貴州 六盤水 553022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社會全面進步,法治建設取得顯著成就。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舉依法治國偉大旗幟,將依法治國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推進我國法治全面進步。在這樣背景之下,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大學生也應當加強法治意識建設,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依法治國主要是指國家的治理不再依靠個人意志,主張將國家全方位運作通過法律來運行,不受個人意志的干涉或者破壞。
法治意識是與依法治國相配套的意識形態(tài),主要是指人們發(fā)自內心認可法律、服從法律、遵守法律。
加強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對于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第一,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來的核心力量,肩負著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歷史使命。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之下,大學生應當加強自身的法治意識,通過法治意識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21世紀不僅是知識經濟,更是法治經濟。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法治也會不斷的完善,因此大學生要想在社會主義市場中立足發(fā)展就必須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法治意識,這也是大學生未來成才的必由之路。
第二,有助于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大學生未來將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素質有助于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對于大學生而言,大學生是富有朝氣的群體,大學生是未來發(fā)展的希望,他們思維活躍,自主性強,加強大學生法治意識,可以將法治思維傳遞給大學生的親朋好友,使得社會成員具備良好的法治思維。
大學生是擁有較高文化水平的知識群體,接受過系統性教育,理應擁有較強的法治理念。但是,當前大學生法治意識并不夠健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一些大學生缺乏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對法律認同,法治信仰也是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在法治國家建設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作用。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法治信仰普遍缺失,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差,做事非常沖動,做事不計后果,沒有樹立法律權威,許多大學生犯罪案件都是源于極小的事情。與此同時,當前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在遇到困難之時不懂得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大部分人不懂得正確行使權利,在現實情況中也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
第二,大學生法律知識非常單一。大學生了解法律主要是通過學校開設的法治課程,因此很多大學生學習法律只是通過一門單調的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公共課,而這門課程有關法律知識內容只有兩章。與此同時,當前教師教學手段又非常單一,教學內容非??菰?,無法激起學生們興趣,這也使得很多大學生對于法律這門課程并不重視。
第三,缺乏法治意識。當前我國法治課程大部分都偏向于理論,內容非??菰?,根本無法激起學生們學習興趣。在大學生眼中,公共課可有可無,對于自身學業(yè)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因此在學習法律知識這門功課時意識非常淡薄,缺乏能動性。
第一,高校法治教育存在問題。學校是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是學生價值觀培養(yǎng)的重要平臺。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對于法治教育都不重視,法治教育只是蜻蜓點水地通過一門公共課程來進行講授。與此同時,高校在進行法治教育時也只是單純的進行理論教學,忽視了實踐活動,這就使得法治教育并沒有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教育手段非常單一。在課堂講授之時,教師常常只是通過課本進行照本宣科式的講授,學生也不能很好理解課本上的知識。
第二,家庭忽視了對于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培養(yǎng)。對于大學生而言,家庭也是法治意識形成的重要場所。一般而言,當前的家庭教育往往更加重視子女的學習成績,對于子女尤其是成年子女的法治意識,培養(yǎng)意識非常淡薄,因為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已經長大,不需要自己再耳濡目染地進行教育。在這種意識之下,很多家長并不重視對于大學生子女的法治意識培養(yǎng),使得很多子女的法治意識依舊處于懵懂狀態(tài),沒有做好正確引導。
第三,大學生的個人因素。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在上大學之前常常需要接受了十多年的應試教育,這使得他們在上大學之前感到空前壓抑,而上學之后沒有了高考的壓力,他們感到空前的解放。與此同時,由于大學生的心理不夠成熟,缺乏理智的判斷,在沒有外界監(jiān)督的情形之下常常容易缺乏自控,這就是他們根本不注重學習,法治學習也不注重,最終使得學生們的法治意識過于淡薄。
第一,高校需要重視法治教育。學校是大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大學生成長的地方,因此高校需要加強學校法治文化建設,通過法治文化的建設來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高校首先需要轉變自身理念,不斷提高法治教育在學校教學中的占比。其次,需要加強課程安排,不斷增強法治課程的排課,除了基本公共課之外還需要加強其他課程的安排。例如高??梢约议_有關法治的選修課,讓學生們通過選修的方式來了解更多法律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當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性,改變以往枯燥的理論講學,這樣可以改變傳統的知識灌輸模式,不斷豐富學生們法治知識,營造良好學習氛圍。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開展多種不同形式法治實踐活動,例如模擬法庭、法律辯論、法律實踐、法律講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其中,這樣可以更好的陶冶學生們法治意識,使學生們在實踐中可以更好的鍛煉法律思維,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法律觀,提高學生們的法律素質。
第二,在家庭教育中滲透法治教育。為了可以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家庭教育也需要融入法治意識。為此,高校可以和家長進行聯合,通過家校合作的模式來更好的培育學生具備良好的法治意識。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陪同孩子共同觀看各種不同的法律節(jié)目,為學生購置法律書籍,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學生們的法律素質。除此之外,家庭和學校還可以進行聯合,共同舉辦法治教育活動。例如開展法治教育宣傳周,使得高校人與家庭教育進行融合,共同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法治意識。
第三,大學生需要端正自身對于法律認知,培養(yǎng)學習意識。大學生需要正確對待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端正自己對大學的認知,加強學習意識培養(yǎng)。與此同時,高校也需要加強對于學生的引導,適時地給大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的實踐鍛煉環(huán)境,幫助大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為了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們的法治意識,高校需要重視法治教育,同時還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融入法治教育,不斷端正學生對于學習的認知,使學生通過學習來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