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鑫
5月13日,陽光明媚。五師九○團退休老人李洪才牽著妻子喬培英的手,走在開滿鮮花的公園散步??匆娝麄兩癫赊绒?、精神矍鑠,是一對幸福的恩愛夫妻。
“上小學的時候,沒想過我會去新疆、去兵團,更沒想到會在兵團奮斗一輩子。雖然來到兵團53年,吃過很多苦,受過很多累,但我從來沒有后悔過。是兵團這片土地培養(yǎng)了我,在這里我收獲了非常寶貴的財富,收獲了愛情,收獲了快樂,我覺得值了!”當談起建設美麗新疆時,李洪才的內心無比激動。
1959年12月,李洪才從湖北京山縣應征入伍,來到東北吉林省遼源市3017部隊特務連服役。李洪才實現(xiàn)了第一個夢想:我為祖國守邊防!
1966年2月退伍,李洪才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就這樣憑著滿腔熱血來到了祖國大西北——新疆。
來到了農五師紅星十場場部(現(xiàn)五師九○團七連)。
他們下了車,看到的是遮天蓋地的蘆葦湖和一望無際的野生梧桐林,是野豬、黃羊、馬鹿、野禽的生息之地。面對當時的情景,有好幾位女同志抱著頭就哭了。
當年11月初,正好是農五師全面開發(fā)蘆葦湖大戰(zhàn)的一年,全體戰(zhàn)友就成了一支不拿軍餉、不穿軍裝,一手拿槍、一手拿鍬的軍墾部隊。當時李洪才任班長,帶領全班戰(zhàn)友每天挖渠排水,面對阿拉山口12級大風,但毫無怨言,情緒樂觀,斗志旺盛,每次都能出色完成師指揮部交給的各項任務。
印象特別深的是,冬天冒著嚴寒挺進葦湖,地凍三尺。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凍土層達20厘米以上。男女同志穿著棉襖棉褲,全部投入到挖渠戰(zhàn)斗中。湖里有水,一刮風土凍了,而兩腿粘上水也凍上了,走路時摩擦聲棒棒響。如果你想休息就會凍傷,逼著你不得不賣力用十字鎬刨開凍土,然后才能用鐵鍬挖。每天至少要挖20立方米以上。為表現(xiàn)出色,超一立方米獎勵三角錢大家搶著干。有的手上磨了血泡,手骨節(jié)都凍腫了。
李洪才帶領全班戰(zhàn)友克服千難萬險,終于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完成了任務。年底五師召開葦湖開荒造田總結大會,李洪才班被評為先進班,李洪才被評為先進個人,并記入九○團簡史中。
1968年,為保衛(wèi)祖國邊疆,加強團場建設,團場在開展生產勞動的同時,連隊開始自力更生修建營房。計劃蓋一批土坯房,搬出地窩子,這也是大家的共同心愿。沒有磚塊,就自己打土塊;沒有原料,就去戈壁荒灘上打柴草。打土塊的工作,以前沒有干過,每人每天要完成500塊的任務。李洪才心里沒底,也沒經驗。大家辛辛苦苦只完成了300塊。發(fā)現(xiàn)有不少土塊從中間斷裂,有的土塊不平整,有的土塊變了形,報廢的也不少,第一天以失敗告終。
分析原因,總結經驗,全班同志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熱情,投入到打土塊的工作中。為早日搬出地窩子,大家順利完成了打土塊任務。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征程。李洪才承包土地、養(yǎng)魚養(yǎng)雞、搞過農機、任過保管、當過副連長。漸漸地人們的生活大大提高了。
當問起生活有啥變化時,李洪才老人眼里的淚水掉了下來。要說變化最大的還是我們的住房,20世紀60年代,住的是陰暗潮濕的地窩子,冬天取暖用的是蘆葦和紅柳枝,晚上照明用的是煤油燈?,F(xiàn)在住樓房安裝的是地暖,不用動手,屋里暖暖和和的。
最重要的感慨還是國家強大了,以祖國的強大而自豪。過去,都很窮,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因為苦慣了,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沒有變。以前愁吃愁穿,現(xiàn)在吃穿不愁。現(xiàn)在退休金年年都在漲,一年比一年高。李洪才每月退休金4300元;妻子喬培英每月退休金3570元,真是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
思緒回憶過去,展望美好未來,通過一代又一代人軍墾人的艱辛努力和默默的堅守,從泥巴路、沙子路、水泥路變成了柏油路;從手拿鐵鍬挖渠道、板車、鏈軌車變成了全部機械化;從打土塊住地窩子、土塊房、磚房到夢圓住上新樓房,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起現(xiàn)在的生活,李洪才一臉的滿足。正是偉大的祖國使我們家的生活發(fā)生了改變。從剛來兵團時的懵懂,到扎根兵團53年,老軍墾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獻給了兵團的這片土地?!笆潜鴪F這片土地培養(yǎng)了我,鍛煉了我,成就了我,兵團精神、老兵精神洗禮著我。我從來沒有后悔過。我們?yōu)樽鎳鞒隽素暙I,我們和睦相處,我們現(xiàn)在生活很幸福!”李洪才深有感觸地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