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彩 袁航
摘 要:臨床實習護生變?yōu)樽o士的過渡時期,不同的護生在這一時期會有不同適應體驗,其中溝通能力以及感知壓力等都會影響實習護生的臨床適應能力,在高校教育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教育以及院-校合作教育對實習護生的臨床適應能力很有幫助。
關鍵詞:實習護生;臨床適應能力
1.引言
臨床適應能力是指在臨床環(huán)境中可長期工作、生活、對健康有利并能自我實現(xiàn)的一種能力[1]。臨床實習是護生由學校到醫(yī)院學習環(huán)境轉換以及由學生到護士角色轉換的關鍵期[1-2],也是將護理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階段[3-5],更是鍛煉護生基本操作能力、培養(yǎng)護生獨立工作能力的基礎性階段,對整個醫(yī)院的新陳代謝、護理管理等有著重要的的影響[4]。實習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后,將面對繁重的護理工作、復雜的醫(yī)療環(huán)境以及各種不安全因素,在這種高壓力高風險的臨床護理環(huán)境中,實習護生極易產生各方面不同程度的適應障礙[3]。楊妮[1]的研究表明:實習護生在實習期間半數處于適應不良狀態(tài),而臨床護理差錯中有40%-50%是由于護生適應不良造成的。也有研究[1-2]證明實習期實習護生的適應不良不僅對實習效果和工作能力以及畢業(yè)后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發(fā)展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嚴重者還可誘發(fā)護生心理和生理疾患,甚至可威脅到護理隊伍的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如何提高實習護生臨床適應能力是學校和臨床護理教育者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就實習護生臨床適應能力相關研究現(xiàn)狀進行綜述,旨在為日后進一步完善教育工作提供依據。
2.影響實習護生臨床適應能力的相關因素
2.1一般資料
研究[6]顯示,男實習護生和女實習護生存在較大的語言觀念差別,男實習護生不僅與患者溝通有障礙,與女護士溝通也有不適應,所以學校教育應重視男生溝通能力,以便其更快適應臨床環(huán)境。付雪連等人[7]的研究顯示,城市的護生較農村的眼界更開闊,更具有自信心,能更積極的處理問題和應對壓力,因此,生源地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除此之外,付雪連等人[7]還發(fā)現(xiàn)性格外向的較內向的更熱愛交際,更能有效地獲得支持和幫助,從而說明性格也是一個相關因素。
2.2實習護生方面
研究[1]證明,良好的溝通能力有助于實習護生自信心的建立和業(yè)務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實習護生臨床適應能力的提升。這說明要想實習護生更快的適應臨床環(huán)境可以通過提高實習護生的溝通能力。劉思維,吳艷平等人的研究[3]表明:護理專業(yè)實習學生自我分化水平與臨床實習適應情況相關,臨床護理教育者可結合護理專業(yè)學生自我分化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改善臨床實習適應不良的狀況。另外,Ye Y等人的研究[8]表明,實習護生的感知壓力與臨床適應能力呈負相關,感知壓力越大,臨床適應能力越弱;但實習護生的專業(yè)價值觀與臨床適應能力呈正相關,專業(yè)價值觀越強,臨床適應能力越強。那么,實習護生樹立正確的專業(yè)價值觀,在實習時能有效放松身心也能讓自己更好的適應臨床環(huán)境。除此之外,研究[9]表明:實習護生信息能力與臨床適應能力具有密切的正相關,提高實習護生的護理信息能力,有助于使實習護生更好地適應臨床工作。
2.3帶教老師方面
在實習階段,臨床帶教老師對實習護生的影響很大,研究[10]表明,帶教老師有的利用護生幫忙做事,以減少自己本班工作量,有的只讓護生去做測體溫、鋪床、換液體等簡單操作,以致實習護生臨床實習收效不大。
3.提高實習護生臨床適應能力的措施
3.1實習護生方面
在影響實習護生臨床適應能力的相關因素中,有絕大部分與實習護生本身相關。實習護生在實習階段可通過提高溝通能力[1],增強專業(yè)價值觀[8],提高護理信息能力[9]促進自己適應臨床環(huán)境,并且,有效應對實習壓力[8]也是一種提高臨床適應能力的的措施。
3.2學校和醫(yī)院教育方面
3.2.1應用翻轉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11]是教師將講解的內容創(chuàng)建成視頻,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宿舍或家中觀看視頻,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yè)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觀能動性[12]。研究[12-13]證明,在學校以及臨床教育中,翻轉課堂的應用對實習護生的臨床表現(xiàn)有積極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實習護生的臨床適應能力。
3.2.2理論與實踐模擬訓練
研究[14-17]表明,理論教育提高了學生對醫(yī)療差錯和患者安全的認識水平,實踐模擬培訓可提高實習護生自我和周圍世界感知的途徑,同時通過提高技能也減少了弊端。醫(yī)療失誤的減少,可有效降低實習護生的焦慮和增高實習護生的自信心以及心理應對能力,從而也會使實習護生更快的適應臨床環(huán)境。研究[16]證明,認知排練有助于建立信心和積極思考,可增強心理應對能力,提高實習護生的臨床適應能力。因此,學校教育不僅要開展理論課程,還要增加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讓理論和實踐操作充分結合。
3.2.3增加身心技能課程
研究[17]表明,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身技能課程可增強實習護生的心理承受壓力,可有效面對緊張而復雜的臨床環(huán)境。研究[18]證明,專注于心理社會學習的體驗式學習可以使實習護生在照顧重病患者方面積累有意義的經驗,從而,可增加實習護生的操作和護理信心,從而讓自己更快的適應臨床護士這一職業(yè)角色。
3.2.4院-校合作教學
院-校合作教學對實習護生的影響很大,研究[19]表明:現(xiàn)代臨床教學對實習護生人際關系及社會適應能力有一定提升,但缺乏系統(tǒng)性,應重視從學校到臨床教學過程形成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和教育模式。現(xiàn)代臨床教學可建設校內人文修養(yǎng)教育體系模式以及“校-院”融合式實踐教學基地。因此,重視院-校合作教學,增加同學們在臨床見習的次數,可有效增加實習護生在臨床實習的信心,促使實習護生更快的適應臨床工作。
4.小結
目前實習護生在臨床護理中大部分處于適應不良狀態(tài),根據等專家的闡述發(fā)現(xiàn)與實習護生的臨床適應能力相關的因素包括一般資料,實習護生方面的因素以及帶教老師方面的因素,其中一般資料包括性別,生源地以及性格等,但目前沒有研究顯示實習護生臨床適應能給力與獨生子女的相關性,相關學者可做此項的進一步研究;實習護生方面因素包括實習護生的溝通能力,感知壓力,自我分化水平以及護理信息能力等,這些因素都與實習護生本身相關,實習護生如果可正確認識本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效干預和和提高,將對實習護生的臨床適應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帶教老師方面的因素包括帶教老師不合理的安排工作以及帶教老師的態(tài)度等,帶教老師是實習護生在實習中最信任的人,也是影響最大的人,如果實習中帶教老師教學態(tài)度不好或分配工作量不均將很容易導致實習護生臨床適應障礙。當然,也有相關研究提高實習護生臨床適應能力的措施,護理教育者在學校可以開展翻轉課堂,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學校增加身心技能課程以及院校合作教學,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實習護生的臨床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妮,2016,本科護生溝通與適應能力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
[2]王瑤,李海燕,2016,護理實習生心理問題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3]劉思維,吳艷平,2016,實習護生自我分化水平臨床實習適應不良的相關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