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輝
一提到炒房,很多人都會眉飛色舞:如果時間回到10年或者20年前,你會怎么理財?他們的回答都很肯定:買房;買很多房。
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樓市經(jīng)歷了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房價漲漲漲,別說那些職業(yè)炒房客,就連一些多買了幾套房的工薪階層也因此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從以潘石屹為代表的第一代炒房人在海南牛刀小試,到溫州炒房團席卷全國各大中城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賺得盆滿缽滿。到了2015年之后,全國更是掀起了一股“全民炒房”的風潮,結果是各地房價紛紛猛漲,居民紙面財富快速上升。對于很多人來說,投資一套房子的升值幅度,可能等同于幾十年的薪水,他能不對炒房興趣百倍?在這種背景下,不少人對炒房產生了“路徑依賴”,總覺得房價怎么也不可能跌。
現(xiàn)實給了人一記響亮的耳光。自從國家“房住不炒”政策提出后,目前各地房價穩(wěn)中有跌,離北京很近的河北燕郊的房價這兩年在最慘時幾乎跌了一半,西安部分樓盤已經(jīng)跌去四分之一,就連北京和深圳一些小區(qū)的房價也跌了百分之一二十。烏云壓頂,是目前全國樓市的現(xiàn)狀。以溫州炒房團為首的浙江人對房價最敏感,目前杭州二手房掛牌量已經(jīng)突破10萬套,你說這釋放出什么信號?
在過去的20年里,房價屢次被打壓,屢次反彈暴漲,就像“打不死的小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每次到了樓市“危急關頭”,國家都會出臺救市政策,希望通過樓市拉動內需。這一次呢?情況已經(jīng)反轉?!胺孔〔怀础币呀?jīng)成為國家政策,如果這個時候還依賴過去的經(jīng)驗去炒房,對于投資來說,無異于走在懸崖邊緣。
路徑依賴是指人類的習慣有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炒房就是如此,一些人在過去炒房嘗到了甜頭,而在其他如股市等投資方面都沒賺到什么錢,就很有可能因此產生“路徑依賴”,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并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當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緩慢加熱,在水中悠然自得的青蛙發(fā)現(xiàn)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jīng)跳不出來了。當習慣于“路徑依賴”后,理財上的慣性思維可能會讓一個人一再損失金錢,從而無法自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日本、香港也不是沒有發(fā)生過樓市大蕭條、房價暴跌的慘劇,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跳出“路徑依賴”的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