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林紀(jì)事
程千帆先生為我改作業(yè)徐有富(一·3)
國學(xué)講堂
國學(xué)研究與科學(xué)方法謝桃坊(一·9)
重讀名家
李審言的《世說新語》研究劉強(二·3)
夏承燾先生治詞業(yè)績及其成就平議陳水云(五·3)
名家治學(xué)
羅根澤開山采銅徐有富(三·3)
我的古典文學(xué)研究之路李少雍口述李心靈整理(四·3)
治學(xué)門徑
一份音韻學(xué)初學(xué)筆記(上)王小盾閻莎莎(五·11)
一份音韻學(xué)初學(xué)筆記(中)王小盾閻莎莎(六·11)
特別企劃
學(xué)術(shù)新材料與研究新進(jìn)境
——《日本世說新語注釋集成》新書分享會發(fā)言紀(jì)要劉智禹整理(六·3)
名作賞析
游覽桃花潭重讀李白詩吳枝培(一·18)
王維《使至塞上》新賞吳夏平(一·22)
韓偓《此翁》詩解讀吳在慶(一·29)
鋪墊蓄勢映襯妙,輾轉(zhuǎn)騰挪技藝高
——韓愈《雉帶箭》賞析吳振華(二·13)
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辨析胡傳志(二·18)
大珠小珠落玉盤
——溫庭筠詞調(diào)賞析王衛(wèi)星(三·12)
明代的“病梅館記”呂靖波(三·19)
說于良史《春山夜月》蔣寅(四·12)
人何苦與草木爭榮
——歐陽修《秋聲賦》賞析阮忠(四·15)
詩歌中的“歐·亨利筆法”
——黃庭堅《過家》詩系年與品賞張培鋒(四·22)
感傷亂離,追懷悲憤
——蔡文姬及其《悲憤詩》宋展云(五·18)
代代相傳的詩意和情懷
——論《卿云歌》的價值與藝術(shù)特色劉艷(六·18)
物象離合
——對薛濤《十離詩》的一種解讀張波(六·24)
文學(xué)史話
關(guān)于陶淵明《贈羊長史》詩的兩個問題劉奕(一·36)
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詩題商榷解婷婷(一·42)
請讓“詩仙”李白的生命延續(xù)一年閻琦薛天緯(一·50)
李賀詩的敘事意趣與詩史資格董乃斌(一·55)
《高氏三宴詩集》及其價值任文京(一·65)
詞調(diào)新議張?。ㄒ弧?1)
“歲寒三友圖”的形象創(chuàng)造和文化意蘊
——詩畫融通史話之三吳企明(一·79)
“馮婦癡呆被虎欺”辨
——如何評價博學(xué)鴻詞科閱卷官馮溥張立敏(一·83)
畫中美人讀何書(再續(xù))張波(一·93)
“不識鏡”故事
——古典小說與民間故事之三王青(二·22)
唐寧夏邊塞行旅詩及其邊緣性質(zhì)李德輝(二·26)
賀鑄《青玉案》情事揭秘王兆鵬肖鵬(二·36)
李綱詩論初探劉義(二·44)
項鴻祚三題曹明升(二·52)
莫棠、袁克文跋元建陽本《極玄集》述論韓寧(二·61)
小樣:中國古籍刻印中的局部印刷石祥(二·70)
詩的名稱和《詩經(jīng)》的創(chuàng)作黃震云(三·23)
李杜三峽詩的空間形象童強(三·30)
韓愈的“怕死”與“不怕死”郝潤華(三·39)
韓愈的幽默詩風(fēng)及其與陽山之關(guān)系張海沙侯本塔(三·46)
《唐人小律花雨集》述略付嘉敏(三·55)
“活人劍,涂毒鼓,祖師禪”:論馬一浮詞馬大勇(三·62)
《藏書紀(jì)事詩》中的古人藏書印周生杰(三·68)
最后的堅持
——20世紀(jì)詞學(xué)史中的《暗香》《疏影》張耀宗(三·75)
古詩何以十九首(上)辛德勇(四·27)
詩樂的交響
——重讀蔡琰《悲憤詩》二章范子燁(四·40)
唐代郎官的寓直與寓直詩王永波(四·50)
世事糊涂、雌雄難辨的斷猿哀鳴
——《雌木蘭》徐振貴(四·59)
蒙學(xué)讀物的流變與《澄衷蒙學(xué)堂字課圖說》的編寫江興祐(四·66)
勝義紛陳的古代馬世界潘銘基(四·73)
古詩何以十九首(下)辛德勇(五·27)
智謀斷案故事
——古典小說與民間故事之四王青(五·34)
蘇籀《靈巖寺偃松一首》與《憩寂圖》《醉僧圖》李小榮(五·39)
偏多熱血偏多骨,不悔情真不悔癡
——南宋遷嶺文人胡銓在新州的文化性格與人生思考丁楹(五·49)
日常游戲與絕俗求雅:雍乾時代詠貓詞的創(chuàng)作李小雨(五·57)
“寶黛初會”所隱“木石前盟”之悲戴?。ㄎ濉?4)
言雖不經(jīng),義歸于正
——陸云的俳諧文劉運好(六·31)
陶淵明的交往與交友之道趙沛霖(六·37)
從蘇軾兩首《如夢令》說起張強(六·42)
漂泊身世,冰雪志節(jié)
——張炎《解連環(huán)·孤雁》詞旨探尋姚大勇(六·47)
李夢陽《游廬山記》的藝術(shù)特色與文化價值郝潤華高云飛(六·57)
張溥名字號小考陸巖軍(六·64)
唐詩札記
仄韻五律的名篇
——讀王維《淇上送趙仙舟》札記莫礪鋒(一·103)
七言排律的吉光片羽
——讀杜甫《清明二首》莫礪鋒(二·76)
歧說紛紜與截斷眾流
——讀李白《遠(yuǎn)別離》札記莫礪鋒(三·80)
亂離時代的特殊視角
——讀杜甫《哀王孫》札記莫礪鋒(四·80)
本事對理解詩意的重要作用
——讀王維《息夫人》札記莫礪鋒(五·73)
見仁見智與以己度人
——讀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札記莫礪鋒(六·73)
釋道藝文
佛教經(jīng)典里“試”的故事(上)孫昌武(一·107)
佛教經(jīng)典里“試”的故事(下)孫昌武(二·80)
道教的仙歌(上)孫昌武(三·84)
道教的仙歌(下)孫昌武(四·84)
偈頌與《法句經(jīng)》(上)孫昌武(五·76)
偈頌與《法句經(jīng)》(下)孫昌武(六·77)
唐詩偶得
唐朝皇帝的詩歌(上)陳尚君(一·115)
唐朝皇帝的詩歌(下)陳尚君(二·89)
唐人惡詩八首苛評陳尚君(三·93)
唐代禪僧引用過的唐詩陳尚君(四·96)
《全唐詩》中的偽好詩例評陳尚君(五·84)
杜甫的盛世危言
——重讀《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陳尚君(六·85)
酉卯齋說詩詞
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二十五)鐘振振(一·123)
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二十六) 鐘振振(二·100)
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二十七)鐘振振(三·102)
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二十八)鐘振振(四·106)
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二十九)鐘振振(五·96)
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三十)鐘振振(六·94)
域外漢學(xué)與漢籍
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xué)東方系圖書館所藏王西里院士
的中國書籍李逸津(二·124)
灣區(qū)書情:柏克萊的人與書卞東波(三·137)
江戶時代富士山漢詩文獻(xiàn)與富士山意象李杰玲(三·147)
東學(xué)西漸
——北美課堂上的中國古典詩歌張月(四·134)
江戶人的漢字瘦身術(shù)
——寫本例話之十二王曉平(五·103)
魚書鴻便識小
——寫本例話之十三王曉平(六·132)
賴山陽《陶詩鈔》探析張曉琴(六·139)
禪詩精賞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周裕鍇(一·131)
且食白楊梅周裕鍇(二·133)
一榻寒云未散時周裕鍇(三·110)
始知江月即吾心周裕鍇(四·114)
相對亦忘言周裕鍇(五·128)
無身則無疾周裕鍇(六·103)
絲路與唐詩
李白《少年行》與“胡姬酒肆”胡可先(一·137)
岑參《優(yōu)缽羅花歌》與天山雪蓮 胡可先(二·108)
敦煌寫本“沙州歌謠”與“沙州祥瑞”胡可先(三·116)
王維《使至塞上》詩發(fā)微胡可先(四·124)
高適與武威胡可先(五·134)
岑參與武威胡可先(六·113)
解之賦話
《豳風(fēng)圖賦》與“古詩之流”許結(jié)(一·144)
場屋賦競技兩鬼起吟情許結(jié)(二·139)
賦“象”三觀許結(jié)(三·125)
賦的補續(xù)與超越許結(jié)(四·119)
賦夢與夢賦許結(jié)(五·145)
賦體畫論許結(jié)(六·108)
中國敘事傳統(tǒng)說苑
“趙盾弒其君”之書法與史筆 張高評(二·113)
《左傳·秦晉韓之戰(zhàn)》及其敘事義法
——《春秋》比事屬辭與《左傳》敘戰(zhàn)之書法張高評(五·110)
雅雨叢談
引言:一部中古文化的百科全書
——《世說新語》之一寧稼雨(一·149)
說說《世說新語》的作者劉義慶
——《世說新語》之二寧稼雨(三·131)
一個貴族階層的爆發(fā)崛起和奢華腐朽
——《世說新語》之三寧稼雨(四·146)
門閥士族的歷史貢獻(xiàn)與人格魅力
——《世說新語》之四寧稼雨(五·121)
自我膨脹的畸形門第觀念
——《世說新語》之五寧稼雨(六·123)
要籍簡介
論道理曲盡人情,論人情曲盡道理
——呂坤的《呻吟語》易國才(二·144)
學(xué)人隨筆
我的杖鄉(xiāng)和我的“杖”吳承學(xué)(四·142)
讀書札記
“斷爛朝報”何嘗有?
——從王安石的公案說到古籍校勘的以不闕為闕王瑞來(一·153)
試釋《三國演義》之“一合酥”王靖楠(一·157)
“陵波微步,羅襪生塵”闡微葉雁鵬(二·150)
鄭思肖《寒菊》詩辨鄒艷(二·156)
《湖海詩傳》關(guān)涉沈德潛“格調(diào)”說資料的被誤引朱則杰(二·159)
“小扣柴扉久不開”?王瑞來(三·154)
那些令人心酸的對照
——讀〔宋〕無名氏《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針線》侯文華(三·157)
理正義雅,恢詭宏壯
——陸云的兩篇特殊書信劉運好(四·152)
“白蠟明經(jīng)”考梅強(四·158)
《鄭伯克段于鄢》文本的幾個細(xì)節(jié)陳緒平(五·150)
歷代藏書家的讀書方法衡大新(五·154)
偷情為什么叫“挨光”楊琳(六·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