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光
(遼寧省國有建平縣馬場機械林場,遼寧 朝陽 122400)
我國的楊樹資源豐富,在品種以及人工林栽植面積方面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1]。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在各地的推廣實施以來,市場上的木材供需矛盾加劇,解決這一矛盾的重要途徑即為利用人工林[2]。人工楊樹林的快速發(fā)展,對當前我國木材市場供需緊張的現(xiàn)狀起到了很好的緩解作用,但是人們經營人工林的目標就是為了盡可能地多獲取木材,而很少考慮林下生物多樣性發(fā)揮出來的生態(tài)作用,長此以往導致人工林林地的生產力有所下降、地力衰退,不利于楊樹人工林的可持續(xù)發(fā)展[3]。在林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類生物活動的主要場所即為林地土壤,其生產力水平直接與林地的產量及生態(tài)功能相關,土壤的理化性質是土壤生產力水平的重要體現(xiàn),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營林措施的影響[4]。目前我國北方地區(qū)的楊樹人工林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營林管理模式,如農林模式、林藥模式、混交模式、純林模式等,為了比較幾種營林模式下楊樹林內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情況,以探索適合在北方地區(qū)推廣的提高楊樹人工林生產力的營林模式,為合理經營管理楊樹人工林提供理論依據(jù)。
試驗安排在遼寧省建平縣馬場林場和白山林場內,氣候為北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溫8 ℃左右,年降水量平均385 mm左右,遠遠低于蒸發(fā)量(年蒸發(fā)量平均1 683 mm),≥10 ℃的年有效積溫平均3 312 ℃,年均日照時數(shù)2 682 h,無霜期年均約156 d。土壤類型主要為褐土。
供試的楊樹品種為當?shù)卦灾裁娣e較廣的赤峰楊;試驗材料還包括刺槐幼苗、花生種子、三七種子,均來源于市售。
試驗在林場內設4種不同的營林模式,分別為林藥模式:楊樹+三七;農林模式:楊樹+花生;混交模式:楊樹+刺槐,按照1行楊樹、1行刺槐間隔種植;純林模式:楊樹純林。營林試驗開始時楊樹、刺槐幼苗的林齡均為3年,楊樹純林、楊樹+刺槐混交林2個處理的株行距均為3 m×4 m,其余處理楊樹栽植的株行距為4 m×4 m,三七、花生均種植在楊樹林下。各處理隨機選擇3塊樣地作為重復。
試驗于2015年開始,三七、花生采取播種的方式栽植,造林及播種的方法同當?shù)爻R?guī),連續(xù)實施3年。
2018年秋季進行土壤采樣,每個重復樣地內隨機取3點,每個處理共9點,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具體采樣方法:用土鉆分別采集0~10、10~20、20~30 cm土層的土樣,帶回試驗室,每個處理的每層土壤分成3份,一份為新鮮土壤,用于土壤含水量的測定,一份自然風干后過2 mm篩,用于土壤粒徑組成的測定(土壤粒徑指標較多,本研究選擇黏粒、細粉粒、中砂、粗砂4個指標進行分析),一份自然風干后過0.15 mm篩,用于全氮、全磷、全鉀的測定。各數(shù)據(jù)測量均參考文獻方法[5,6]。
通過對楊樹不同營林模式下人工林內含水量以及土壤粒徑的測量,結果表明,不同處理的同土層中,楊樹純林土壤中的含水量最低,以農林模式處理土壤含水量最高,其次為林藥模式,楊樹與刺槐的混交林含水量排在第3位,且在北方地區(qū),土壤中的水分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層中;各處理楊樹人工林內土壤粒徑的測定結果見表1,根據(jù)表1可以看出,各處理中,以楊樹純林的粗砂、中砂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大,依次是:純林模式>混交模式>農林模式>林藥模式,黏粒、細粉粒所占的比例依次是:林藥模式>農林模式>混交模式>純林模式。由此可知,楊樹純林蓄水能力比其他處理弱,導致土壤含水量的降低,降低了土壤中黏粒、細粉粒所占的比例,增加了中砂、粗砂的比例,加劇了土壤的沙化。
表1 楊樹不同營林模式林分土壤粒徑比例
通過對楊樹各種營林模式下林內土壤化學性質的測定,結果見表2。根據(jù)表2可以看出,試驗地土壤中的養(yǎng)分隨著土層的加深,全氮、全磷、全鉀的含量整體表現(xiàn)出逐漸降低的趨勢, 各處理中,以林藥模式的全氮、全鉀含量最高,其次是農林模式>混交模式>純林模式,全磷以農林模式的處理含量為最高,其次是林藥模式>混交模式>純林模式。
表2 楊樹不同營林模式對林內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
造林成活關鍵性的影響因子之一即為水資源[7-9],在我國北方地區(qū)水資源缺乏、降水不足的情況下,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表明,楊樹純林的土壤含水量最低,中砂、粗砂占比最高,說明楊樹純林可以加劇土壤的沙化,不利于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而采取楊樹與刺槐混交、楊樹與花生混種、楊樹與三七混種,相對于楊樹純林,土壤中的含水量有所提高,粗砂、中砂的占比降低,黏粒、細粉粒比例提高,以林藥模式保持水土效果最佳,其次為農林模式。
土壤中的重要化學特性之一即為養(yǎng)分,其是影響土壤地力水平的主要因素[9],本研究結果表明,在不同的營林措施下,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鉀的含量以農林混交、林藥混交模式較高,楊樹純林內的養(yǎng)分含量相對最低,且各營林處理中均表現(xiàn)為表層土的含量比中下層的養(yǎng)分含量高的特點。
從各種營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狀整體分析,在我國北方干旱的氣候條件下,楊樹純林可導致土壤中含水量降低、土壤沙化現(xiàn)象加重,建議推廣楊樹與藥材、楊樹與農作物2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