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獨家報道 □記者夯石(張琳)
【檔案】
1958 年,中國創(chuàng)辦了第一家電視臺——中央電視臺。這一年秋天,20歲的陳鐸加盟中央廣播電視實驗劇團,為中央電視臺提供非新聞類節(jié)目內(nèi)容。從而開啟了他61 年的電視生涯,至今仍活躍在朗誦、主持、攝影、公益等多個舞臺。
本刊2017 年第19 期曾報道陳鐸
廣播電視是黨的事業(yè)!這句話被陳鐸刻在了心上,實踐至今。1983 年中央電視臺熱播大型系列專題片《話說長江》,時年43 歲的陳鐸以銀發(fā)飄逸、大氣儒雅、風度翩翩的主持風格紅遍全國。生活中的陳鐸,筆者認識的陳鐸,與熒屏、舞臺上的他幾無二致,同樣儒雅、隨和、謙遜、豁達。
以前,陳鐸拍戲演別人,做廣播只聞其聲,做其他工作又躲在幕后,從《話說長江》開始,陳鐸露臉了,又到了臺前……在《話說長江》中,陳鐸本色出場,不加任何修飾,以自己的學識、真誠和平易打動了眾多觀眾。自此,那些不像傳統(tǒng)播音員的有內(nèi)涵的學者型主持人開始不斷出現(xiàn)。他和虹云還開創(chuàng)了雙人主持的先河。主持人參與到紀錄片中,《話說長江》算是一個開端。慢慢地,觀眾接受并喜歡起這種方式。陳鐸也和虹云一起成為當時非常火爆的電視明星。之后,陳鐸又主持了《話說運河》等大型紀錄片,電視解說風格日臻成熟……
陳鐸解釋自己的主持風格是“想象著和觀眾朋友坐在一條板凳上”,“我摟著觀眾的肩膀來介紹,而不是像個教師爺,我把自己的位置調(diào)低了,同時也就擺正了自己的位置,所以才會有親切自然、娓娓道來的感覺。”
十多年前第一次采訪陳鐸時,他就跟筆者說過:“不當主持人可以,但下輩子我還搞電視、搞廣播,無論臺前還是幕后,我都愿意。61 年中,我干過許多行,但都跟電視和廣播有關,即使當年沒上北大我也不后悔,否則我比現(xiàn)在還要書生氣,還要不懂社會。但我懂工農(nóng)兵,懂共產(chǎn)黨。我在以我的方式愛國、愛人民?!?/p>
肺部手術之后,陳鐸老師更側(cè)重幕后工作,在多數(shù)演出活動中,除了朗誦一兩首作品外,他更多的是在舞臺上起到節(jié)目銜接和串聯(lián)的作用,是一個不像主持人的“主持人”。對于陳鐸來說,“臺前”和“幕后”同等重要。他不僅干回了老本行——表演和朗誦,更將幾乎全部的精力和熱情投入到朗誦藝術的普及和推廣工作中。他說朗誦是可以直接走進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藝術形式?!拔覀儸F(xiàn)在大多是通過跨界組合的方式,用詩歌朗誦會的表現(xiàn)形式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p>
陳鐸是中國電視事業(yè)的開拓者和中國紀錄片奠基人之一,見證了中國電視事業(yè)61 年風雨歷程。近些年陳鐸策劃組織了多場大型朗誦會,說實話,每一場朗誦會都需要他投入很多的心血和時間,甚至要自掏腰包支付場租和人員開支。筆者多次在后臺看到年近八旬的陳鐸老師挺拔卻也是疲憊的身影,去年的一次演出,標注得密密麻麻的演出臺本,在演出前半小時意外遺失,臨上臺,老伴周希珧幫他捶捶背、松松肩,畢竟年已八旬,做完肺部手術還不滿一年時間,謝幕時觀眾起立鼓掌、致意,人們哪里知道這是陳鐸靠臨場發(fā)揮硬“頂”下來的。深夜了,熱情的觀眾久久不肯散去,陳鐸一次次從休息室返場,一一滿足觀眾朋友合影簽名的愿望……之后,陳鐸又堅持和全體工作人員合影,向每個人道聲“辛苦了”——采訪陳鐸老師,曾經(jīng)最難的是:這一刻你不知道他下一刻在哪兒,也許是在舞臺的側(cè)幕邊上觀察臺上演員的表演以及與伴奏、舞蹈、音響、錄音、錄像等環(huán)節(jié)是否嚴絲合縫,他站那兒可不是白站的,所有的環(huán)節(jié)他都熟悉,所有的行當他都干過,但他依然會神經(jīng)高度緊張,舞臺無小事,這可是半個多世紀、成千上萬場演出砸下的“底子”,這個“底子”給他底氣,也給所有與他合作的人一份特別的安心和放心;也許是在去往化裝間的路上,正好有一個神來的妙思立刻要與老搭檔們碰出火花;也許是躲在某個暫時不被打攪的角落里修改潤色串詞兒、演出腳本;也許是正熱情地與贊助公益演出的企業(yè)家溝通合作的意向;也許是等在臺口,只為第一次合作的年輕演員下臺時能馬上伸過他溫熱的一雙大手……
而這一次,我第一次看到他上下舞臺時現(xiàn)出吃力的樣子,額頭也微微沁出汗珠,臉色還有些蒼白。
與陳鐸年齡相仿的名人,筆者采訪過不少,鮮有人像他這樣操心并快樂著;比陳鐸年齡小很多的明星,筆者也采訪過很多,更難有像他這樣凡事親力親為的……十多年間,筆者對陳鐸的許多采訪都是在化裝間、后臺進行的,甚至是在工作餐中——下午四點多鐘還在“補”午飯,晚上九點多鐘還在“補”晚飯,可陳鐸每次都能“預判”到我的不安,不等我表現(xiàn)出來他就先笑了,眼神啊、語氣啊、拍拍肩膀等小動作,都讓你很舒服,自然而然地展開話題……老友相見、好友相聚——陳鐸總能帶給你這樣的妥帖和舒服。
記得唯一一次的兩個人合影,還是陳鐸老師招呼我:“夯石,咱合個影?!弊鳛楹苡谐删偷臄z影家,陳鐸從未對端著個簡易相機四處抓拍的筆者有過任何指點,他總是耐心地配合,從不敷衍了事。多年采訪和接觸,陳鐸給筆者留下了這樣的印象:永遠精神十足,不僅外表精神,內(nèi)心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