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她,頭發(fā)亂糟糟的,還穿得那么寒酸,嘖嘖嘖?!?/p>
“就是啊,我從來沒有見過長這么丑的女生,黑不溜秋的,還這么矮,簡直像個黑骨精?!?/p>
幾聲竊竊私語打破了午休的寧靜,全班都趴在桌子上午睡了,只有旁邊幾個男同學還在小聲討論著什么。
我知道,他們口中的女生就是我。惡語傷人六月寒,這一字一句像被火燒過的赤鐵一樣,狠狠地敲擊在我的心上,軟弱的我不敢反駁,一動不動地繼續(xù)趴著,假裝什么也沒有聽見,任淚水浸濕衣袖。等到他們說累了,也趴下了,我才悄悄地起身沖進衛(wèi)生間。
冰涼的自來水打在臉上,鏡子里的我,和其他白白凈凈且打扮精致的女同學比起來,確實如他們所說的那樣。這時我心里卻有一個聲音在說:“何必理會他們那幾個小混混,你是來學習的,不是來攀比、選美的?!比撕蟮奈?,是那樣堅強、自信。
一個初中女孩的自尊心,像玻璃那樣晶瑩剔透,又像玻璃那樣脆弱易碎。從那以后,我開始抗拒上臺發(fā)言,遠離人聲鼎沸,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人前的我,是那樣膽小,、軟弱。膽小到連上臺領獎都極其不情愿,有時甚至瘋狂到連看見臺下的幾個同學在嘀咕說笑,我都認為那是他們在嘲諷我其貌不揚。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那個堅強自信的我就會出現(xiàn),然后告訴自己:我真厲害,每次考試都拿獎,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就是對我的認可。
可第二天等到陽光照進房間的時候,我又開始害怕,不知道還會有什么樣的對我品頭論足的話和異樣的目光。我像是一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就這樣,小心翼翼,再小心翼翼地盡量不出現(xiàn)在有很多人的地方,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度過了初中三年。
上了高中,新班級的同學們都很熱情,我暗暗地發(fā)誓:新征程要參加很多校園活動,要交很多朋友,來一個真正的“女大十八變”,可現(xiàn)實卻不是這樣的。每當我下定決心要去做一件事的時候,那個軟弱怕事的我就會出來攔住那個充滿斗志的自己,最終一事無成。不管人后的我有多洶涌的熱血,總會在人前無處安放,一面認為憑自己一直以來的優(yōu)秀成績,一定可以考個好大學;一面又覺得:周圍的同學都是重點中學的尖子生,我一個從普通中學過來的學生,哪能和他們相比,又憑什么談夢想?兩面不同的想法,構成了我揮之不去的矛盾心理。它們一個幫自己療傷,一個又讓自己受傷。
所幸,孤獨到高冷的我,還是交到了兩三個很要好的朋友。她們說:“以前對你不了解的時候,我們都以為你很難相處,畢竟你總是沉默寡言。”我笑著說:“以前不去主動交朋友,一直以為你們都不喜歡我?!彼^假想敵,大概就是一句“我以為”。
也不知道是不是每個多愁善感的孩子,都喜歡用文字訴說心里的情緒。年前的時候,突然懷念起一段美好的小時光,便提筆寫了一篇文章,又順便把它塞進了一本雜志的郵箱,從未想過自己竟會榜上有名。收到樣刊的時候,那種開心就像一個窮到連水都喝不起的人,突然有一天坐擁金山銀山。我拿起手機拍了幾張還散發(fā)著墨香的我的文章,修修改改,做成精美的配圖,還想好了合適的文字,興高采烈地發(fā)了朋友圈。然而下一秒,有個聲音卻在說:不就是發(fā)表了篇文章,有什么了不起的,萬一別人認為你是在炫耀呢?于是軟弱的我立刻就把它刪掉了。
高三二輪復習的時候,有一次政治老師突然提問:“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是什么?”連續(xù)叫了三四個人起來回答,他們都沒能精準表述出來。觀察到政治老師的臉色有點兒不對勁兒,大家慌忙地找起了小抄,我也不例外,并且使勁兒地祈禱千萬不要叫自己,因為我真的也不記得了。但總是怕什么來什么,她還是點了我的名字。50雙眼睛齊刷刷地盯著我,基本內容……基本內容……是什么呢……是什么呢……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我竟然聽見自己順暢地背完了!教室里響起了一片掌聲。我在想,也許我不是不記得了,只是不敢。
一個是膽小怕事的我,像個臨陣退縮的怯弱士兵,助長我的無能;一個是渴望向前的我,像個醫(yī)生,療愈我的難過。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我尋了好多年,始終沒有答案。
從你的講述中,不難發(fā)現(xiàn),你是一個“內心高度敏感”的姑娘,這會使你很在意他人對你的看法?;蛟S是從初中的男同學在背后議論你的長相開始的吧,那時候的你和每一個青春期女孩一樣,很在意自己的容貌,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尤其是異性。那幾個男孩的竊竊私語,讓你先入為主地以為在大家心中,你就是那個樣子的,導致你看鏡子的時候,越看越覺得他們說得對。于是,一顆不自信的種子就在你心里種下了。
你明知道他們說的不是事實,也不是你的全部,卻無力反駁。你嘗試自救,你雖然在心里吶喊:你是來學習的,不是來選美的。但這種自我暗示收效甚微。此后,在生活中無論干什么,你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引起別人的注意。你寧愿做一個“透明人”,也不希望成為他們討論的對象。但與此同時,人類天生具有的社交屬性又迫使你迫切希望與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希望向大家展示一個獨立、自信且優(yōu)秀的你。
你的這種高度敏感并不完全是壞事,它讓你對周邊事物有了更強大的洞察力與感知能力。你將感知到的信息通過文字表達了出來,并獲得了認可。雖然如此,相比于在朋友圈與大家分享你的快樂,你更擔心自己發(fā)朋友圈這一行為會給他人帶來困擾,甚至影響他人對你的看法。于是你隱匿了你的快樂,通過刪除這條本應讓你引以為傲的朋友圈的方式。
其實,我們中的很多人,也和你一樣,是一面內心極度渴望融入集體,跟大家談論自己的遠大夢想,一面不斷后退,告訴自己“你不行”的矛盾結合體。我們中的很多人,也和你一樣,在兩個人的此消彼長、互相博弈中糾結著、成長著。我們縮在一隅悄悄地觀察這個世界,等待它接納我們,殊不知,它也在等待我們勇敢地走向它。
內心高度敏感的人,常常是很矛盾的,你們的五感非常敏銳,經常會覺得周遭的人談論的事物與自己有關,而且是非常負面的評價。但又會懷疑他們說的話的真實性,因為內心深處的你認為自己即便并不是很完美,可你一定沒有他們說的那么差,進而不斷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肯定的惡性循環(huán)。
究其根源,與不被父母肯定的成長環(huán)境密切相關。你可能有一對對你要求嚴格的父母,對你的言語、行為很少給予夸贊,因此你害怕表達真正的想法。于是,在成長過程中,那個自信開朗的你慢慢開始被放在“后臺”運行,那個敏感羞怯的你被放在外面接受風吹雨打。
誠然,高度敏感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變得很容易情緒化,多愁善感,然而事實上,內心敏感的人并不脆弱,你們體內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這種能量能夠使你們更敏銳地察覺到你們所關心的人的需要和情緒變化,很好地理解TA的感受,產生共鳴,更容易建立深厚的親密關系。
這種能量也能夠在當你遇到事情時,放慢腳步,對當前的情勢有一個全局的掌控,考慮周全后再行動,規(guī)避風險。
敏感的人,思維往往更加活躍,內心世界更加豐盈,可以看到他人注意不到的細節(jié),對這個世界的觀察也更加深刻和多元。
紀伯倫在《沙與沫》中說:“一個人有兩個我,一個在黑暗中醒著,一個在光明中睡著。”人窮極一生都在尋找真正的自我,其實他們不在別處,就在你的生活里,無論是醒著的、睡著的,他們都是你自己。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