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學者統(tǒng)計,自1978 年以來,僅大陸出版、由不同譯者翻譯的《呼嘯山莊》有169個譯本。名著的重譯為讀者提供了多個理解原著的版本,加強了不同國家間文化的交流,但同時大量重復的、沒有突破的譯著破壞了原著的藝術性,良莠不齊的翻譯亂象給讀者帶來選擇的困難,也對著作本身造成損害。在《呼嘯山莊》的眾多版本中,楊苡譯版是最受讀者歡迎的譯本之一,這與譯者的翻譯原則和對讀者的尊重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名著的翻譯與引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 ?鍵 ?詞】《呼嘯山莊》;楊苡;名著翻譯
【作者單位】韓雯婧,呂梁學院。
【中圖分類號】I04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0.024
《呼嘯山莊》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奇特的小說”,其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也被認為是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小說憑借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獨特的藝術性不僅在本國獲得較高聲譽,同時也是世界各國引進頻次較高的經典之作,這一文本是我國近三十年來翻譯次數(shù)最多的小說之一。
一、《呼嘯山莊》譯本在我國的接受狀況
《呼嘯山莊》作為英國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作品,自1847 年小說問世至今近兩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在我國出版經歷了戲劇性的反轉。從新中國成立之前被冷落,到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以譯者楊苡為代表的推薦下,《呼嘯山莊》在讀者的閱讀接受中迅速升溫;再到改革開放后翻譯熱潮迭起,以至于出現(xiàn)一百多個譯本并存等翻譯亂象。
1.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呼嘯山莊》譯介
20世紀初,中國的文化領域大量引進西方經典文學作品。這一時期,《呼嘯山莊》共有三個譯本,最早的是1930年10月由伍光建翻譯的《狹路冤家》,由上海華通書局出版;12年以后,由梁實秋于1942年以《咆哮山莊》為名翻譯此書;第三個譯本是羅塞翻譯的《魂歸離恨》,此譯本分為上、下兩冊,分別由重慶藝宮書店于1945年10月和上海聯(lián)益出版社于1949年5月出版。相對同期英國其他經典作品的翻譯而言,這一時期《呼嘯山莊》的翻譯頻次明顯處于較低水平,評論家對這一作品的介紹也是寥寥數(shù)語,或一筆帶過。
2.新中國成立之后,《呼嘯山莊》在我國的持續(xù)升溫
1949年到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大量引進和翻譯國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楊苡就在此時翻譯引進了《呼嘯山莊》,由上海平明出版社于1955年10月出版發(fā)行,在讀者中產生廣泛影響,首次印行11000冊。同時,由楊苡命名的“呼嘯山莊”這一書名也被固定流傳開來。這一時期的《呼嘯山莊》扭轉了新中國成立之前備受冷漠的處境,主要是由于《呼嘯山莊》中對資產階級的批判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可調和矛盾的揭露,契合了我國當時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服務的文藝方針。尤其是馬克思公開對艾米莉·勃朗特和《呼嘯山莊》做出極高的評價,認為艾米莉· 勃朗特在自己“卓越的、描寫生動的書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真理,比一切職業(yè)政論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還要多”,這無疑為《呼嘯山莊》在我國讀者的閱讀接受中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3.改革開放之后,《呼嘯山莊》在我國的翻譯熱潮與重譯亂象
1978年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思想界呈現(xiàn)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這一時期,學界對《呼嘯山莊》的翻譯與引進異常熱衷,該書成為我國近30年來被重譯次數(shù)最多的經典作品之一。有學者統(tǒng)計,根據(jù)“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書目中的檢索結果(截至2013年11月20日),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呼嘯山莊》在中國大陸地區(qū)有112家不同出版社出版的169個版本,126位不同譯者推出的譯本及其212個不同年份的版次”。大量的甚至過剩的名著翻譯一方面是由于我國開放的文藝政策為其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另一方面是由于《呼嘯山莊》在經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中,其藝術性和思想性不斷地被重新認識,在讀者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應該提及的是,這一時期《呼嘯山莊》在我國欣欣向榮的譯介局面給研究者提供了多種版本參照,促進了學術的發(fā)展,但同時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譯本也給讀者的選擇帶來困難。
二、楊苡版《呼嘯山莊》的經典化原因分析
在眾多的譯本中,楊苡版《呼嘯山莊》獲得極高贊譽,深受讀者歡迎,從譯本的發(fā)行數(shù)量便一目了然: 1980年7月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一次性印刷35萬冊,全部銷售一空,到2001年6月共印刷15次;1983年8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一次性印行88000冊。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楊苡版《呼嘯山莊》在讀者中取得了較高的認可度,成為我國《呼嘯山莊》的經典譯本和權威譯本??疾鞐钴幼g本的成功原因,主要有譯者的學術水品、秉持的翻譯原則、讀者意識、出版社的宣傳、文化環(huán)境等。
1.譯者的學術水平和自身素質為其提供根本保障
翻譯行為由譯者、讀者、策劃方、出版方、編輯、營銷方等翻譯主體通力合作完成,一本譯著的成功與這些翻譯主體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其中最重要的主體是譯者。譯者的學術水平、學術眼光、個人能力、翻譯方法與技巧的掌握程度直接決定了譯著的含金量,也直接決定了作品在讀者中的影響和傳播。在我國《呼嘯山莊》眾多譯本當中,楊苡譯本能脫穎而出,成為到目前為止勃朗特家族博物館收藏的唯一中譯本,首先得益于楊苡自身的個人素質和翻譯水平。楊苡出身書香世家,有著深厚的家學淵源,自小便受到文化熏陶。其父親楊毓璋曾經留學日本,后供職于銀行;哥哥楊憲益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姐姐楊敏如是唐宋詞研究專家,在古典文學方面造詣頗深。在家學熏陶之中,楊苡自小便具備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為其從事文學翻譯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大學期間,陳嘉教授和潘家洵等名師都教授過楊苡,但對楊苡影響最深的是巴金先生。巴金熱愛翻譯事業(yè),并鼓勵、指導楊苡從事翻譯工作,并告誡楊苡,“好好翻譯一本書,海明威的也好,別的也好,不要急,一星期譯幾百、幾千字都行,再長的書也有譯完的時候,慢是好的,唯其慢才可細心去了解,去傳達原意”。這對楊苡養(yǎng)成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學術態(tài)度有著直接的影響??梢姡瑮钴幼陨淼某錾砼c之后名師的指點為其翻譯水平的提高和學術眼光的養(yǎng)成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其譯本《呼嘯山莊》一問世便帶有較高的學術含金量。
2.讀者意識和讀者接受的考量為譯著暢銷保駕護航
一本譯著在從一種語言轉換為另一種語言而被引進目標語國家時是否成功,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即是讀者的認可度和信任度,直觀表現(xiàn)為發(fā)行量的多少。發(fā)行量的大小受制于多方面的影響,如譯本的選擇、譯者的翻譯水平、宣傳力度和方式,以及社會、政治、文化等外部環(huán)境的制約與互動等。其中,譯者的讀者意識至關重要,有什么樣的讀者意識便會采用什么樣的翻譯技巧與翻譯策略。考察楊苡版《呼嘯山莊》譯本,其翻譯策略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jù)環(huán)境適時做出調整。新中國成立之前的譯本中,楊苡偏向尊重原著的原貌,基本采取直譯的翻譯策略,盡量做到對原作者與原作品的尊重,保留原著濃重的地方特色,可使讀者一窺異域風情與異國特色;新中國成立之后,尤其是新時期的譯本,則最大限度地兼顧讀者接受與譯本的傳播。楊苡曾說,“首先,我必須對這一本書或這一篇文章或這一首詩發(fā)生了興趣,感到由衷的喜歡,渴望介紹給讀者;個人認為是值得譯的,而不是人云亦云地湊熱鬧、趕時髦,這樣我才能下筆譯”。本著這樣的翻譯原則,楊苡翻譯進度非常緩慢,過程也極其繁瑣,要經過反復推敲,就像她所言的,“只求對讀者負責,不粗制濫造便問心無愧”??梢?,楊苡譯本取得讀者認可并非無章可循,而是與其較強的讀者意識密切相關。
三、楊苡版《呼嘯山莊》對名著翻譯的啟示
文學翻譯活動是國家之間進行文化交流和輸出的重要的途徑之一,通過對名著的引進和翻譯,不同的文化經歷碰撞、沖突、交流、融合,從而促進國際合作和協(xié)同發(fā)展,這是每個國家都十分重視的文化戰(zhàn)略之一。隨著對外文化的深化發(fā)展,我國越來越重視對域外名著的翻譯和引進。尤其是21世紀以來,外國名著大量進入我國,呈現(xiàn)泛濫和過剩的狀況,許多譯著語言平平,有的甚至錯漏百出,嚴重破壞了名著引進的原則和立場。楊苡版《呼嘯山莊》能作為經久不衰的經典譯本流傳至今,對其他名著的翻譯引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原著的選擇要符合本國文藝方針策
文學翻譯作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的重要活動,要結合本國政治、經濟、文化等相關政策和方針,結合本國的特殊語境,及時調整翻譯策略。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文藝政策是文學要為社會服務,而《呼嘯山莊》的主題正是通過刻畫希斯克厲的夫性格特征揭露資產階級內部的深刻矛盾,受到了無產階級作家及評論家的贊賞。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楊苡于1955年翻譯了《呼嘯山莊》,改變了新中國成立之前這一經典文本備受冷漠的局面。到了新時期,我國文藝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各種文藝思想均被翻譯引進,在這樣的文化環(huán)境及文藝政策的推動之下,楊苡及時調整翻譯策略,于1980年修訂了1955年平明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并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時,楊苡還積極翻譯關于勃朗特姐妹及該小說的相關資料,以促進《呼嘯山莊》在讀者中的傳播與接受。
2.名著翻譯要有明確而獨特的翻譯策略
一部經典作品在被引入國內時可能會出現(xiàn)許多版本,而經典譯本之所以能獲得讀者的認可和接受,與譯者的翻譯策略有著密切關系??疾鞐钴臃g的《呼嘯山莊》,有以下幾方面的鮮明特征。第一,對女性的尊重。楊苡在翻譯《呼嘯山莊》時,表現(xiàn)出相當鮮明的女性意識,注重女性形象的維護,樹立女性積極健康的一面,許多評論都是從女性主義這一立場分析楊苡的《呼嘯山莊》,并給予肯定評價。第二,對原著的尊重與對讀者的尊重。楊苡翻譯《呼嘯山莊》盡量做到重現(xiàn)原著的風格面貌,讓讀者盡可能地領略原著之美。同時,楊苡也兼顧漢語的用法特點和習慣,盡可能地讓讀者易于接受,如“娃兒”“找茬兒”“?;印钡葮O為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詞語俯拾皆是。楊苡譯本的語言風格做到了雅俗共賞。
3.名著翻譯要充分開發(fā)外部條件
一部譯著在引進國內時是否暢銷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除了原著本身要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以及譯者本身的個人素質和翻譯策略,出版社的選擇及輿論造勢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楊苡首次翻譯的《呼嘯山莊》于1955年出版,這一版本在讀者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到了1980年,江蘇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了楊苡的修訂版,35萬冊全部銷售一空;1990年之后,該譯本由譯林出版社出版; 2010年,譯林出版社推出精裝版、平裝版和簡裝版,印刷共達26次之多,銷售取得了成功??梢?,一部經典譯著出版的成功,除了要考慮原著、譯者、文化環(huán)境、出版方、策劃方、營銷方等多種因素,還要善于開發(fā)利用外部條件,為名著的暢銷插上翅膀。
總之,楊苡翻譯的《呼嘯山莊》成為我國經典的外國文學譯本之一,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對我國引進名著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譯者要善于總結經驗,不斷引進世界優(yōu)秀文學作品,為豐富我國文學藝術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英]艾米莉·勃朗特. 呼嘯山莊[M]. 楊苡,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1990.
[2]朱瑞黨. 《呼嘯山莊》在二十世紀中國的翻譯及接受——淺析文學翻譯中接受者與接受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對翻譯文學作品的影響[J]. 首都外語論壇,2006(1):539-547.
[3]王帆英,韓晴. 經典名著《呼嘯山莊》在大陸的譯本統(tǒng)計與研究[J]. 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5(3):68-76.
[4]張亞婷,戴瑞. 論文學翻譯中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以《呼嘯山莊》之楊苡與方平譯本為例[J].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99-101.
[5]張卓亞,田德蓓. 翻譯文學經典的建構——楊苡譯《呼嘯山莊》在中國的經典化研究[J]. 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83-88.
[6]周領順,孫曉星. 楊苡《呼嘯山莊》譯本的譯者行為批評分析[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17(6):114-122.
[7]王從亮. 翻譯適應選擇論視角下楊苡版《呼嘯山莊》漢譯本研究[D]. 徐州:江蘇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