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凌晨的3:14,火車接觸鐵軌發(fā)出極富規(guī)律的聲響和搖晃,讓我險些睡著,幸虧站內明亮的路燈和即將到站的鈴鈴聲叫醒了我,才不至于錯過車站值班員王通的指示和他們帥氣的標志性動作——雙指前指。
車站值班員算是列車通過車站的第一道關卡,在這里,列車憑借值班員開辟的信號進行“花式”調度。王通日均接發(fā)300列左右的列車,每趟列車需與各個生產崗位說7-9句的話,粗略計算得知,他幾乎一刻都不得清閑。
忘了自我介紹,我本是萬噸國際輪渡運載的成百上千集裝箱里的一個,此趟旅程,始發(fā)于日本,上岸于黃島港,再由膠黃鐵路線來到我現在的所在地——膠州站。不得不提的是,膠州站乃膠濟線上的一座百年老站,是多條鐵路線的交匯處,今天,她更是海陸兩條重要運輸線的交匯點。
踏上延續(xù)千年的絲綢之路,就注定了我的不平凡,畢竟我是眾多集裝箱中的優(yōu)秀選手,可以通過阿拉山口或者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遠赴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沒錯,載我遠行的就是傳說中的“中亞班列”,我的不少兄弟姐妹們還踏上了“中歐班列”,可以去歐洲看看風景。
就這會兒工夫,調車區(qū)長張文參已經將駛入的班列按需編排好了詳盡的調車作業(yè)通知單,哪些可以直接發(fā)走,哪些需要換掛作業(yè),他都了如指掌,著實讓人佩服。
剛從區(qū)長那里接到任務的調車員張偉華,才是與我最親密的人。他熟練地爬上我所在的車廂,而我也用最結實的臂膀給予他力量。在班列反向駛出膠州站,頂送來到中心站的二十分鐘路途中,他就是整列車的眼睛,保障整列車的安全。夜晚還好,若是正午時候發(fā)車的班列,我通體滾燙的鐵皮總會讓他眉頭緊皺。
抵達中心站后,威武霸氣的龍門吊依指令提落集裝箱,清單列好,確保準確無誤后,就是我即將告別膠州,告別站內各位愛崗敬業(yè)的可愛人兒的時候了。
隨著一聲長笛,信號旗翩翩搖動,我乘著載有四十余個裝滿貨物的標準集裝箱的列車緩緩駛出中心站,即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qū)多式聯運中心。
滿身風雨,我從海上來。如今,我又踏上新征程,前方是華北平原,是黃土高原,是無垠的戈壁,是雄偉的天山……等翻越阿拉山口,廣袤的中亞大陸將任我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