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俊芬
在記憶的長河里,家是父母田間地頭辛苦的勞作,是一家人圍著八仙桌吃著可口的粗茶淡飯,是夜晚兄弟姐妹與媽媽擠在一個被窩里睡覺的濃濃親情,是臘月寒冬里圍著火盆取暖的溫馨……長大成家后,家是與愛人之間的相互體貼,是婆媳之間的相互理解溝通,是對子女言傳身教的點點滴滴,是遇到困難挫折時調(diào)理心態(tài)的港灣。家的每一磚每一石都是用愛砌出來,是以愛為圓心、一家人手牽手為半徑走過的和衷共濟……
小時候,父母起早貪黑到田間地頭勞作,偶爾遇到農(nóng)閑時,還要上山撿拾柴火,一年365天,家里家外,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計,流不盡的汗水。那時的我巴望著快點長大,為父母分擔辛勞。記得7歲那年,我學(xué)會了生火、淘米、洗菜、做飯,閑暇時,還幫著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
時間飛逝。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漸漸老去,對家的意義有了更新的認識和理解。對自己的小家,要用100%的信心、耐心、愛心去經(jīng)營,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鄰里和睦,子女上進,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家庭才會興旺。
記得兒子上高中二年級時,有一天突然回家對我說:“媽媽,我們家最好了,我覺得自己很幸福。”我聽后覺得很奇怪,好端端的為什么這么說,接著他又補了一句:“我們班的一位女同學(xué)說,從今天起她的爸爸媽媽離婚了,她成了沒爹的孩子?!蔽衣牶笥|動很大。父母離異,家庭成員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爭吵,親情淡漠,給子女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是不可彌補的。其實孩子在成長中的要求不多,給他們一個完整、和睦、溫馨的家,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溫暖、快樂的成長環(huán)境,是用任何地位和金錢都換不來的。對國家這個大家,我們每個人都要心懷感恩,感恩我們偉大的祖國給了我們一個穩(wěn)定、幸福、富庶的家。如今雖是和平時期,但世界并不太平。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這些國家的人民還在飽受戰(zhàn)亂之苦,還在四處流亡,那里的人們家園被毀,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也許過個像樣的節(jié)日或吃頓團圓飯都成為了遙不可及的奢望。所以,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感恩我們的祖國,感恩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dǎo),勤奮學(xué)習,努力工作,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優(yōu)異的業(yè)績回報社會,服務(wù)人民。
今天,我的婚姻已經(jīng)走過了30個年頭。我的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換了4次住房,家用電器應(yīng)有盡有,工作順利,工資年年漲。孩子大學(xué)畢業(yè)有了工作,還成了家。我的小家只是億萬個家庭的縮影,而正是每一個小家的幸福,驗證了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大河無水小河干,沒有祖國的強大,就沒有小家的幸福美滿。愿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愿華夏大地家家戶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