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磊
群眾性文化活動作為基層經常性工作,能夠活躍官兵生活、提振部隊士氣,必須融入經常、抓在日常。尤其艦艇部隊常年位海上,始終戰(zhàn)斗在遠海大洋第一線,迫切需要緊貼時代、瞄準官兵,因地制宜打造豐盛“文化大餐”,為官兵戰(zhàn)風斗浪、挺進深藍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抓好文化活動的前提是認清其意義,把握其要求,以自覺促主動,以主動求作為。從艦艇部隊看,文化活動是經常性工作應有之義。隨著使命任務拓展,艦艇擔負戰(zhàn)訓任務更加繁重,官兵長時間處于高強度、連軸轉的工作節(jié)奏中,普遍身心壓力比較大,需要用積極健康的文化生活愉悅身心、激勵士氣。文化活動的需求更加多元。任何工作脫離了官兵這個主體,就毫無意義可言。新時代青年官兵思想更加開放活躍,尤其艦艇官兵經常走南闖北,相對見多識廣,對文化活動需求更加多樣,需要在提升文化活動吸引力和感召力上下功夫。文化活動的手段亟需創(chuàng)新。艦艇部隊動散特點更加凸顯,“岸上做客、海上為家”成為常態(tài),對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帶來諸多挑戰(zhàn),陸上大項活動難集中、難連貫,海上活動時間有限、空間有限。這就需要著眼艦艇實際,大力探索動中抓文化活動的方法手段,真正發(fā)揮好工作“催化劑”和官兵“強心劑”的作用。
從實際情況看,日常工作中艦艇文化生活基本滿足官兵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主廚”不重視,淪為“冷飯碗”。任何一項工作形成閉環(huán),都離不開堅強的組織領導和末端落實,開展文化活動亦然。但個別領導干部思想觀念存在偏差,對文化活動重視不夠,限制了文化活動的功效發(fā)揮。有“緊貼中心”型,片面認為只有抓軍事、搞訓練才是正道,把“一切圍繞中心”作為搪塞應付其他工作的“擋箭牌”,給文化工作扣上“不務正業(yè)”的帽子;有“樸素節(jié)約”型,大力倡導“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艦艇健身文娛室僅滿足于“解決有無”,文體設施有沒有不過問、修不修不要緊、換不換無所謂,導致文化設施陳舊滯后,缺乏吸引力;有“安全穩(wěn)定”型,局限地把足球、籃球等身體對抗類競技性體育運動視作安全隱患,缺乏科學引導和規(guī)范幫教,對其限制甚至禁止,造成“海上不能打,靠岸不讓打”的尷尬局面。
二是“口味”不豐富,官兵“不買賬”?!八挠小笔情_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基本遵循,但完全照本宣科的“教科書式”活動難以贏得官兵喜愛,這樣的“文化大餐”并不可口。有的因循守舊無創(chuàng)新。開展文化活動大多還是棋牌、打球、歌詠“老三樣”,缺乏時代感,無法滿足新時代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王者榮耀、吃雞、抖音等手機娛樂席卷軍營,更是讓官兵甘愿淪為“低頭族”。有的疲于應付不走心。當前,基層艦連團支部委員會和軍人委員會兩個群眾性組織作用發(fā)揮普遍較弱,組織文體活動被當作任務去完成,甚至僅僅做在計劃上、貼到通道里,把“主角”演成了“龍?zhí)住?、“饕餮”炒成了“配菜”。有的望洋興嘆很無奈。在狠抓作風建設的背景下,財務規(guī)定成了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如何解決活動獎品成了老大難。缺乏物質獎勵,官兵參與文體活動的積極性有所下降,舉辦活動的效果也隨之降溫。
三是“主菜”不充足,無奈“獨角戲”。打造“文化大餐”,骨干是“主菜”、更是基礎。由于基層普遍缺乏文體骨干,艦艇部隊開展文化活動呈現少數文藝骨干唱“獨角戲”的現狀。存在根基儲備不夠的問題。基層文體骨干多半是“半路出家”“泥腿子出身”“趕鴨子上架”,提升能力素質大多依賴于工作任務需要、個人興趣愛好,文化活動經常出現“無人可用”“勉強應付”的局面。存在培訓幫帶不夠的問題。重舊人輕新人、重使用輕培養(yǎng)、重眼前輕長遠的現象在艦艇部隊屢見不鮮,每年各級都組織裁判員、報道員、放映員等培訓,但受人數規(guī)模限制和戰(zhàn)備訓練任務沖擊,理論實操難成體系,學習質效難以保證。存在利益驅動不夠的問題。當前,對文體骨干的表揚鼓勵大多停留在口頭上、打印在證書上,在入黨考學、評比表彰、套改士官等涉及官兵切身利益方面沒有政策傾斜,得不到應有的認可和重視,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文體骨干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面對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和官兵的文化需求,應進一步提升開展文化活動的質量層次,需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準中心導向,立起應戰(zhàn)而生的鮮明旗幟。戰(zhàn)斗力是檢驗和衡量軍隊一切工作成效的標準。艦艇部隊開展文化活動要立起服務中心的鮮明導向,最大限度地提高對戰(zhàn)斗力的貢獻率。要旗幟領航。把領袖關懷唱出來,把訓令訓詞講出來,讓理論之光亮起來,做到維護核心、看齊追隨;盤活廣播艦報、視聽媒體、通道氛圍等手段,以文化律動帶動強軍節(jié)拍。要充盈戰(zhàn)味。發(fā)布決戰(zhàn)“英雄帖”,開展海軍群眾性比武練兵與文藝節(jié)目融合的強軍擂臺賽,打造深藍文化特色品牌;抓住海上實彈射擊、中外聯演等任務契機,組織挑應戰(zhàn)、決心書、請戰(zhàn)書等活動,砥礪血性膽氣,激揚戰(zhàn)斗豪情。要擦亮底色。舉辦“賡續(xù)血脈、矢志強軍”系列活動,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看紅色影片、當紅色傳人,用戰(zhàn)史戰(zhàn)例和先鋒精神激勵官兵,把紅色基因扎根于靈魂深處、傳承于遠海大洋、綻放在任務一線。
二是把準時代節(jié)拍,構筑向海圖強的教育陣地?!拔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迸炌Р筷犑亲呦蛏钏{的“先鋒隊”,開展文化活動要堅持與時代同頻共振,與官兵興趣相投,讓官兵暇有所盼、盼有所樂、樂有所獲。要走在時代前沿。吸納時尚元素,搞好創(chuàng)新融合,借鑒《開講啦》《朗讀者》等節(jié)目形式,廣泛開展微課堂、微教育、微電影等活動;用好用活艦艇網絡,開設“部門狀態(tài)欄”“水兵朋友圈”等欄目,組織“曬狀態(tài)”“贊好友”等線上互動。要走進官兵心里。針對青年官兵思想活躍、精力旺盛、求知若渴等特點,改革創(chuàng)新文化活動模式,推廣“挑戰(zhàn)不可能”“戰(zhàn)艦男子漢”“水兵達人秀”“深藍好聲音”等官兵熱衷的新時代綜藝,引導官兵積極參與,弘揚強軍正能量。要走開內外聯合。拓寬融合思路,盤活可用資源,加強軍地、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利用海軍節(jié)、艦艇開放日、出訪聯演等難得契機,開展快閃表演、水兵藝術展覽、甲板伴宴茶歇、中外文藝聯歡等活動,開辟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對外交流新格局。
三是把準情感脈搏,打造暖心聚力的精神家園。摘掉“鐵血硬漢”的標簽和光環(huán),軍人也是鐵骨柔腸,也有喜樂悲歡。艦艇部隊出海即出征,割舍親情、告別繁華、忍受孤寂是常態(tài),開展文化活動要融入情感溫度。要強化歸屬感。舉辦“愛與戰(zhàn)艦共起航”集體婚禮、“軍嫂海娃進軍營”夏令營等活動,讓親人們走進艦艇、了解海軍,增進對海軍事業(yè)的理解支持;組織大洋生日會、陸海連線、親情郵遞、視頻互傳等暖心活動,增進官兵以海為家的藍色情懷。要強化榮譽感。建好用好艦艇榮譽室,把輝煌成績、先進典型擺進榮譽殿堂、載入航跡史冊,營造處處是榜樣、時時要看齊的濃厚氛圍;每逢重大節(jié)日、跨越領海等時機,開展誓師動員、隆重升旗等儀式活動,激勵官兵以強烈榮譽感投身強軍實踐。要強化成就感。以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形式,舉辦護航尖兵、聯演尖兵、“感動戰(zhàn)艦”十大人物等頒獎典禮,激勵官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在崗位戰(zhàn)位建功成才,為強軍事業(yè)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