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蘭(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
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隨著國家經(jīng)濟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收藏興趣日益廣泛,“文革瓷”逐漸被收藏界關注,尤其是近幾年,“文革瓷”的收藏由“冷門”漸漸變成“熱門”,從后臺走向前臺,開始登上大雅之堂。
在“文化大革命”動蕩的10年間,我國陶瓷生產(chǎn)的種類和樣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瓷器也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拔母锎伞保蚱湓谀莻€特殊年代生產(chǎn)制作,在工藝、造型、圖案和題款銘文等方面與各朝各代瓷器有較大的不同。“文革瓷”總的特點是瓷胎較厚,瓷質較為粗糙偏黃,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品種多樣,造型豐富,當然也不乏有制作工藝精良之作。
文革是指1966年5月由毛澤東領導和發(fā)動的一場政治運動,被一小撮別有用心的反革命集團利用,造成十年浩劫,直至1 9 7 6年毛澤東去世和四人幫的被捕為結束。文革瓷即是指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期間各個窯口生產(chǎn)的瓷器,他們的制作帶有典型的文革風格,如:工農(nóng)兵、革命樣板戲、毛澤東語錄等為題材的裝飾瓷、生活器具、雕像等。在本文中所述的文革瓷均指當時最有代表性窯口景德鎮(zhèn)所生產(chǎn)的。
顧名思義,“文革”是“文化大革命”的簡稱,開端是從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五·一六通知》宣稱有一批混進黨里、政府里、軍隊里和文化界里的資產(chǎn)階級代表人物,是反革命的修正主義分子,只要時間成熟,他們就要奪取無產(chǎn)階級專政政權,變?yōu)橘Y產(chǎn)階級專政”。隨后文革小組成立,成為了實際的權力指揮機構,標志著文革的全面開始。八屆十一中全會的召開,使得紅衛(wèi)兵迅猛發(fā)展,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大串連”?!按蟠B”是把中央文革的旨意帶到各地,造各地方黨委的反,使地方黨政機構處于癱瘓狀態(tài)。1966年12月,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抓革命、促生產(chǎn)的十條規(guī)定》和《關于農(nóng)村無產(chǎn)階級文化教育大革命的指示》,規(guī)定群眾業(yè)余時間可自由安排搞文化大革命,其方法采用“四大(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辨論)。至此,大規(guī)模的全面動亂局面形成。
1976年,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和毛澤東的先后相繼逝世,黨和國家的前途成為人們憂慮的問題。而此時,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企圖奪取國家的最高領導權,加快了反革命的步伐。以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徹底粉碎了江青集團反革命的陰謀,“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終于結束。
文革瓷可分為陳設瓷和日用瓷兩大類。陳設瓷以人物造型居多,如毛澤東像,工農(nóng)兵和“革命樣板戲”中的人物。日用瓷以杯、碗、盤、碟、瓶、壺等為主,在設計制作上一般不太講究藝術效果和裝飾美感,而且通常只是強烈地追求政治主題和思想內容,如“抓革命、促生產(chǎn)”、“ 革委會”、“要斗私批修”、“ 革命大串聯(lián)”等,或大段的毛主席語錄。文革瓷在裝飾題材方面多以領袖和領袖語錄為主;器皿的題材有語錄和革命景觀等等;色彩方面,更喜愛鮮艷明快色調,多用大紅大綠顏色為主,并且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這些瓷器的創(chuàng)作者多為比較有名的大家,很多圖案都是由手工繪制,畫面層次鮮明生動。
總的來說,由于年代的特征,當時以生產(chǎn)日用瓷為主,而較少生產(chǎn)如雕像、花瓶、陳列盤等陳設瓷,故文革時生產(chǎn)的陳設瓷收藏價值比日用瓷高。
1974年初,陶瓷生產(chǎn)的幾大名窯,如:湖南、山東、江西接到了中央為毛主席燒制生活用瓷的任務。接到上級任務后,三省選派精英團隊,用心制作,并在1974年10月都各自拿出了的樣品瓷。景德鎮(zhèn)生產(chǎn)的瓷器因制作精良,被一舉選中。1975年1月,開始正式生產(chǎn)“主席用瓷”,故這批瓷取名“7501工程”。
7 5 0 1瓷以明代正德官窯瓷為基本藍本,取其華美端莊、秀麗穩(wěn)重的造型。“主席用瓷”是由景德鎮(zhèn)輕工業(yè)陶瓷研究所專門成立的生產(chǎn)班子,進行創(chuàng)作生產(chǎn),這批瓷器充分體現(xiàn)了景德鎮(zhèn)瓷器的特色,瓷質潔白晶瑩剔透,釉面瑩潤。圖案采用釉下紅梅和釉上水點桃花,之所以選用梅花和桃花來裝飾,靈感來源于毛主席詩詞,每種圖案都有其詩詞來源?!爸飨么伞卑ú途?、茶具和文具等,全部是整體配套的既美觀又實用、技藝精湛的高檔用瓷。
“主席用瓷”由于制作單位把它當作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完成,故制作成功一套需要幾次甚至幾十次的反復試驗,合格率為30%左右,所以還剩下了些許瑕疵品在制作單位。隨著“文革”的結束,7501瓷的政治色彩也漸漸消退。1982年春節(jié),為給大家留個紀念,輕工業(yè)部陶瓷研究所的職工從所里領到一些不成套的7 5 0 1瓷,這便是“主席用瓷”流向民間的開始。因存世量稀少,又加之是景德鎮(zhèn)繼明、清官窯之后首次為國家領導人生產(chǎn)的專用瓷,故收藏界把“主席用瓷”看作為“當代官窯”,在近年的拍賣會上價格屢創(chuàng)新高。
“文革瓷”是特殊的歷史時期產(chǎn)生的特殊的藝術品,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收藏價值。同時“文革瓷”因其時間跨度短暫,特征鮮明,品種豐富,與其他歷史時期的陶瓷文物相比,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顯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藝術特點:①“文革瓷”具有歷史性,它是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蘊涵大量的政治、社會信息,是其他歷史時期瓷器都不具有的特點。②“文革瓷”強調藝術為人民服務,為政治服務,主要體現(xiàn)著強烈、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濃厚政治色彩。③“文革瓷”具有藝術性,因其產(chǎn)生的那個年代,人們不論是在制作工藝、造型、繪制等方面均非常認真,雖不是每個精致,但不乏有精品之作,就其藝術和歷史價值來說,并不比歷代官窯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