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中,辭職,是職場進入的一種正?,F象?!懊朕o”,無非是辭職的頻率高了一點,辭職前的考慮少了一點。職場內外的看客,無需為此心生雷霆,大驚小怪。
什么叫辭職?辭職即辭去職務,是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勞動關系的行為。如果不是重量級人物或核心人物,辭職,也許會對用人單位短期內造成一定影響,但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你離開工作崗位后,地球照樣旋轉,工作照樣運轉。特別是95后,一切都在起步階段,職業(yè)行為尚未成型,就算你“秒辭”,也不會給單位帶來多少困擾和憂患,單位絕無割肉之痛。
一個人要辭職,理由可能會花樣翻新。但大多是基于個人原因,如工作單位離家太遠,身體差強人意,不能加班無法勝任;或是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如需要去外地謀求發(fā)展;或是考慮市場環(huán)境、職業(yè)規(guī)劃等因素,現工作與自己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不一致等。
人在旅途,身在職場,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的分量。通俗地說,是要清楚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并準確結合內在需求,掂量出自身擇業(yè)面的寬與窄。如果毫無預測,只是一味率性而為,只是本著“風一樣的自由”的心,或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類的想法,未免會太過草率,太過盲目。如果缺少足夠的人生儲備,所釀成的苦酒也就只能自己咽了,所種下的苦果也就只能自己嘗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誰都有意氣風發(fā),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奮力而為,想干一番事業(yè)的那時候。但夢想與現實之間,大多情況下有一條不可逾越的溝壑,就算做出了不懈努力也未必能夠跨越。這樣的時候,便有可能心生去意,中途離場。特別是95后,除了前沿知識的優(yōu)勢,還有時光優(yōu)勢?!懊朕o”,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實,為了心中的夢想,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更何況還有大好的青春年華呢?選擇離開,失去的叫枷鎖,得到的也許就是教人重生的世界。選擇離開,也是一種經歷。身為95后,不是房奴,不是車奴,有學歷,有本領,可以不將就,可以以積極的姿態(tài)說走就走。但是,奮斗從來不是那么簡單,你一定得作好歷經磨煉的準備。如果你只貪圖現時安逸,下半輩子飄落的也許就是寒冬的凄風苦雨。
“秒辭”未必能贏得“秒贊”,或許正是一時的浮躁蒙蔽了年輕的心。當然,如果你成功了,你的“秒辭”就有價值了。對大多數人而言,一味辭來辭去,也許可以收獲一些人生經歷,但也揮霍了美好的青春年華,甚至因此失去他人對你的信任,將你置之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永遠得不到欣賞和重用。
所以,在這里還是得強調,離開一個不易得到的職位之前要審視自己,要看看自身有什么優(yōu)勢,有什么可以離開的資本。我這里說的資本,不是一個人的家境如何,而是一個人自身的能力怎樣。如果沒有什么過人的能耐,不能承受一點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只是為著一味關照自己的心情,或是賭一口氣而動輒“秒辭”,這顯然是不成熟的表現,是不足取的。如果你能耐不大,肩上還扛著一家人的生活,就需要學會堅持、學會給自己充電,秉持吃苦耐勞、努力奮斗的品性,更不可不顧及人生責任,一味任性而為,讓人生走偏如影隨行。
好時光不是來日方長,而是來日無多,人生耗費不起,別讓任性欺瞞了你,別讓隨意辜負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