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縣磚店鎮(zhèn)農業(yè)農村服務中心 趙同升
氮元素是小麥生長中需求量最大的元素。一般來說,產量隨著氮肥的增加而增加。磷元素對小麥生長也很重要,充分的磷肥可以促進根系發(fā)育,增加冬前分蘗,培養(yǎng)越冬壯苗。鉀元素能增強小麥抗性,增加抗倒伏能力。
我們常用的復合肥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且氮磷鉀質量分數為15-15-15或17-17-17,比較均衡。也有一些質量分數不同的,如高氮、低磷、高鉀復合肥或高氮、高磷、低鉀復合肥。
首先,播前進行精耕細整,翻耕20~25cm,進行秸稈還田,不但可以增強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而且可以打破犁底層,達到深、細、透、平、實、足的標準。其次,用旋耕機旋地,旋地之前要先施化肥,至少旋2遍,使土壤疏松。及時把旋好的土地壓實,使土地平整和保墑。耕作層要深,耕后耙細、耙透、整平、踏實,達到上松下實、蓄水保墑。
選擇品質優(yōu)良、單株生產力高、抗逆性強、經濟系數高、不早衰的良種,如百農207、洛旱11、存麥18等。
播種前要拌種,可用吡蟲啉、戊唑醇、福美雙混合液,或噻蟲嗪、咯菌腈、苯醚甲環(huán)唑,或多菌靈、福美雙、克百威。選1種藥用拌種機拌種后在陰涼處晾干。
小麥適播期在10月10—31日,適逢“霜降”。諺語有“霜降之前十天不早,霜降之后十天不晚”之說。
土地整平后,機械播種。根據天氣情況,于墑情好時,每667m2用麥種9~11kg;墑情不好時,每667m2用麥種12~15kg。
于1月中旬至2月下旬進行化學除草。麥田雜草與小麥爭水肥、爭空間、爭光照,并給病害蟲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有利環(huán)境,嚴重影響小麥的生長發(fā)育,一般麥田產量可降低30%左右。因此,要在氣溫回暖前做好麥田化學除草工作,確保小麥生長良好。
1.防治麥田闊葉雜草。每667m2用10% 芐嘧磺隆可濕性粉劑20~30g+20% 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0~30mL,或 每667m2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5~20g+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0~30mL,或每667m2用20%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40~50mL,對水30kg噴霧防治。
2.防治野燕麥。每667m2用15% 炔草酯水乳劑50mL 或7.5%精噁唑禾草靈水機60~70mL,對水30kg 噴霧防治。為防止缺苗斷壟現(xiàn)象,保證小麥安全越冬,過冬前要及時對麥田進行澆水,使小麥形成壯根。于2月中旬至2月底和3月中下旬,每667m2分別追施化肥7.5~12kg 和12~15kg,促進小麥返青拔節(jié)。
拔節(jié)期至孕穗期進行藥肥管理。孕穗期每667m2用尿素100~150g+磷酸二氫鉀200g 或噴施寶等葉面肥進行葉面追肥,可有效提高小麥籽粒質量,預防干熱風,延長葉片功能期,提高產量。
1.白粉病、銹病。小麥拔節(jié)期若田間濕度過大,易發(fā)生白粉病和銹病,應及時進行防治。每667m2用粉銹寧35~40g,間隔10~15d 噴霧1次,連噴2~3次。
2.麥蚜、紅吸漿蟲。小麥灌漿期如麥蚜和紅吸漿蟲較多時,可用斃殺2000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
3.小麥全蝕病。每667m2用25% 粉繡寧可濕性粉劑80~120g拌種100kg,或在小麥拔節(jié)期每667m2用粉銹寧可濕性粉劑40~60g 噴霧防治。
小麥倒伏分根倒伏和莖倒伏2種,主要是莖倒伏。主要原因是由于前期氮肥施用量較大,造成小麥群體過大,田間郁閉,通風透光不好,小麥徒長旺長,基部節(jié)間過長,后期出現(xiàn)大風天氣小麥易發(fā)生倒伏。因此,在小麥生產中應根據土壤的肥力狀況進行科學施肥打藥。
在抽穗期及灌漿成熟期,小麥抽穗揚花期(4月中下旬),為防治小麥蚜蟲、吸漿蟲、黏蟲、銹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延長小麥生長期,提高產量,可噴施殺蟲劑,連續(xù)施用1~2次“一噴三防”藥劑?!耙粐娙浪帯敝饕糜诜乐窝料x、赤霉病、白粉病,兼治吸漿蟲、銹病、葉枯病、干熱風等。第1次在4月中旬初穗揚花期用“一噴三防”藥劑進行防治,以?;ā⒃隽?、促灌漿,達到粒大粒重、防止根系早衰的目的。第2次在5月上旬用“一噴三防”藥劑,是小麥豐收的關鍵。
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旬小麥基本成熟,整個麥田的麥穗發(fā)黃時收割,小麥蠟熟末期是最佳收獲期。但小麥不可過于成熟,以免籽粒脫落而減少收成;或當小麥進入蠟熟末期時未及時收獲而造成減產。因此,要求及時收獲,快收快曬,還要對小麥分品種進行單收、單曬、單儲,以免品種混雜,降低小麥的商品性和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