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霞 邢利紅
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與積累,很多小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理念、發(fā)展思路與特色,對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等問題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對學生的知識基礎、習慣特點等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一些小學基于《北京市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的內容與要求,開始探索適合本校學生特點且具有本校特色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與方式。由此,產(chǎn)生了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研究的需要。
筆者作為教科研員,負責推動北京市石景山區(qū)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研究。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石景山區(qū)在實施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為此,筆者在理論研究與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構建了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分析框架,并對其中的若干要素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推進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的策略。
一、當前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校本化實施存在的問題
1.缺乏清晰的辦學理念與育人目標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是指學校在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與總體要求的基礎上,根據(jù)本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發(fā)展特色、學生特點、教師理念等,開發(fā)具有本校特點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與方式。因而,首先需要學校具備較為清晰的辦學理念與育人目標,有明確的核心價值理念。但實際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學校沒有認真思考與提煉過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等,在這些方面尚處于一種模糊、混亂的狀況,因而也就無法有效推進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施。
2.沒有整體構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與方式
一些學校并不重視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未意識到其對于促進學生發(fā)展、提高教師水平、改進教育教學和促進學校特色發(fā)展等的重要意義,因而缺乏整體的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與方式的思考與構建,缺少對于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認真思考與研究。這些學校一般也不會考慮如何根據(jù)學校的辦學理念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所以評價的內容較為簡單,隨意性較大。
3.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未凸顯學校育人目標
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北京市很多小學建立了自己的學生評價激勵方式。如開展“校園小明星”評選活動,包括“學習之星、進步之星、衛(wèi)生之星、禮儀之星、助人之星、遵紀之星、環(huán)保之星、藝體之星、自理之星、自護之星”等。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學校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較為全面,但缺少相應的凸顯學校育人目標的評價要素,可能無法充分發(fā)揮其促進學校育人目標達成的功能。
4.基于學校育人目標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尚需完善
很多學校非常重視文化的引領作用,根據(jù)學校文化、育人目標設計與實施了相應的評價激勵方式,以增強學生對學校文化的認同。然而,一些學校設置的評價獎勵內容較為單一,如只設置了“友善卡”“揚長卡”等,卻缺少對學生其他素質的評價,導致無法建立起基于學校育人目標的完整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5.缺乏與教師評價的有效銜接
調查發(fā)現(xiàn),有些學校雖然初步建立了基于學校文化理念、育人目標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或體系,但學校的教師評價大多沒有實現(xiàn)與校本化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有效銜接,很多教師設計的課堂教學評價內容沒有體現(xiàn)出校本化綜合素質評價標準。這間接表明,教師尚未理解或認同學校的學生培養(yǎng)目標或綜合素質評價標準,也就未對綜合素質評價進行充分應用。
二、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校本化分析框架與要素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在實際開發(fā)與運用中應考慮以下要素。
1.《北京市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
當前,北京市各小學已收到北京市教委統(tǒng)一研制與發(fā)放的《北京市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這一方向性的評價工具應作為學校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開發(fā)的基本參照材料,并且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施過程中與其相互銜接、補充運用。
2.學校辦學理念、育人目標和學校特色
校本化是學校根據(jù)自身的需求、特點和理念,啟發(fā)和規(guī)范師生觀念與行為的過程。學校在實際辦學過程中,需要基于現(xiàn)實與未來發(fā)展需求深入思考并提煉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和學校特色,從而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方向性的引領。由于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一個重要的學生發(fā)展導向性工具,能讓學生明確自身發(fā)展與提升的方向,所以學校在對其進行校本化開發(fā)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本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和學校特色。
3.學生特點
每所學校的學生各有特點,在家庭背景、行為習慣、學習狀況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家長對學生、學生對自身的期待和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從學校學生整體狀況出發(fā)制定學生發(fā)展目標就成為必然,而這也成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內容制定與具體實施的依據(jù)。
4.教師觀念
教師在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施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是會影響學校育人目標、綜合素質評價標準的制定;二是會影響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實施。為什么要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應該對學生進行怎樣的評價,某一評價應該如何實施等,也會影響教師的評價行為。
三、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推進策略
1.校長重視,努力推進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施
校長的辦學思路、管理重點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校的管理決策與工作方向。當校長認識到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施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時,才會積極努力地去推進實施,并建立起相應的協(xié)同推進機制。例如,某小學以“融通致遠”為學校文化理念,以培養(yǎng)“仁愛、勤思、躍動、日新”的致遠少年為育人目標,在推動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校長親自主抓學校的“致遠少年”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研究,多次邀請專家來校指導,與學校領導干部反復溝通研討,最終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致遠少年”評價體系。
2.專家指導,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施規(guī)范化
很多小學雖然建立了校本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但存在理念不明確、目標不清晰、評價體系缺乏完整性和邏輯性等問題,因而需要相關領域的專家從理論基礎、培養(yǎng)目標、現(xiàn)實依據(jù)和表述邏輯性等方面進行指導。
3.多方協(xié)作,學校德育、教研與科研部門合作共研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研究與實踐多由學校德育部門主管,通過班主任工作予以實施。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需要科研部門給予學術與研究方面的支持。同時,要想保證教師在教學中科學有效地運用綜合素質評價,也需要教研部門的配合。例如,某校以“修善致學”為學校文化理念,學校德育部門提出促進學生“積善行、養(yǎng)德性、修品格”,教研部門提出促進學生“勤奮學、探究學、結伴學”,因此,科研部門與德育部門、教研部門一起制定和修改了學?;凇靶奚浦聦W”文化理念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并逐步在教育教學中予以實施。
4.培訓研修,將校本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融入教師的日常評價
校本化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立足校情與學情,寄予了學校的期待,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因而需要真正落實到教師日常對學生的評價之中,以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起到導向與激勵作用。因此,學校需要通過培訓研修來提高教師對于校本化評價的理性認識,促進教師理解并認同本校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與意義,進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科學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這一評價工具。
5.活動驅動,借助關鍵事件推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
關鍵事件往往能夠推動研究與實踐。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踐中,學??梢越M織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現(xiàn)場活動、教師實踐經(jīng)驗研討會、階段性表彰會、體驗交流會等,借助這些關鍵事件推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施。
6.課題研究,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研究科學化
校本化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了解一定的評價理論,了解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需要,深入分析學校的發(fā)展愿景,從而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和內容框架,用于指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因此,教育工作者應針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可以申請市區(qū)級課題立項等。
總之,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其開發(fā)與運用需要教育工作者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思考與實踐。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