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辰
在第34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上,一款名為“防燙傷智能安全餐具”的作品,從上千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同時該作品發(fā)明人還獲得賽事頒發(fā)的鐘南山創(chuàng)新公益基金會獎和大賽專利申請獎。當一個皮膚略黑、戴著黑框眼鏡、穿一套藍白相間校服的男生三度上臺領獎時,場下的觀眾沸騰了:這是誰家的孩子,這么牛?!
這個讓人矚目的男孩叫鄧禹,一個祖籍湖北的深圳人。家里的飲食習慣是煨各種湯:蓮藕排骨湯、魚丸湯、土雞蘑菇湯……湯雖美味,可從小到大,鄧禹不知道被那些熱湯燙過多少回。
一次,鄧禹上網瀏覽新聞時,看到有位老人因為燙傷造成無法進食而最終離世;有個年輕媽媽不小心把滾燙的食物喂給嬰兒,導致嬰兒被嚴重燙傷緊急住院,生命垂危;醫(yī)院每年收治的燙傷病人數量驚人……這許多的燙傷極端案例,看得鄧禹觸目驚心。反應敏捷的成年人可以及時停止進食而避免燙傷,但是對于反應不敏捷、需要被喂食的兒童和老人來說,如果進食前能準確知道食物的溫度,那不就可以避免無謂的傷害了嗎?鄧禹走訪同學,發(fā)現(xiàn)100個人中就有94個人被食物燙傷過;他又到市場上調查了一圈,發(fā)現(xiàn)到處都沒有防燙傷的智能餐具售賣。
鄧禹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熱衷于搞研究發(fā)明,經常在家里做化學實驗,還曾在創(chuàng)新方面拿過獎。這一次,他從燙傷案例中受到了啟發(fā):這是一個被人忽略的領域,或許我可以做點什么。
鄧禹覺得智能餐具除了要和普通餐具一樣美觀實用,更應該兼具溫度顯示、燙傷提示和自動消毒這三重功能。聽起來這個設想和餐具自身特點有些不相融,要在小小的餐具上實現(xiàn)這種宏愿,可是有些難度。
對于當時剛剛初中畢業(yè)的鄧禹來說,知識儲備遠遠不夠,要想研究出一款智能產品還真不容易,光產品模型設計,他就反復推倒重來了無數回。
就讀高中后,學業(yè)緊張的鄧禹利用周末繼續(xù)研究,常常一搗鼓就到凌晨一兩點。為了學習制作產品的技術,他還專門拜師學習產品焊接技術甚至編程,有一些不懂的,就跑去華強北問商家。
經過一年多的實驗,鄧禹終于完成了產品的初步構思并制作了第一代防燙傷產品。
此后,鄧禹持續(xù)改進并完善產品,經過了兩代升級,第三代產品的安全性和實用性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并在第34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上一舉拔得頭籌。
鄧禹發(fā)明的這款“防燙傷智能安全餐具”的工作原理,首先是溫度實時監(jiān)控,當湯勺金屬部分放入湯、粥等食物里時,湯勺上的顯示屏就能實時顯示食物溫度。接下來,溫度信息會被傳輸到湯勺柄內的智能芯片上,系統(tǒng)會進行智能判斷,當溫度達到45攝氏度、55攝氏度、65攝氏度時,湯勺會分別進行不同的燙傷風險提醒。如當食物溫度達到65攝氏度時,智能湯勺就會進入第三個工作模式——預警模式。此時,湯勺手柄內置的震動小馬達會產生震動,蜂鳴器發(fā)出聲音,并伴隨有LED燈閃爍,從聽覺、視覺、觸覺三個感官刺激方面來對人發(fā)出預警。
評審們對鄧禹的產品給予了高度評價:他的發(fā)明抓住了消費者的痛點和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具備極高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在比賽現(xiàn)場,鄧禹向評委及觀眾講解起自己的產品時,妙語連珠,侃侃而談,深圳市魔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向他投去青睞的目光。
鄧禹申請了知識產權保護,通過市場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完成了初步的商業(yè)計劃書,并多次積極主動與魔器智能公司進行溝通。鄧禹作為一名高中生,表現(xiàn)出的嚴謹和認真,令魔器智能公司十分心動。經過數月的市場調研與內部討論,公司最終決定替年輕的發(fā)明家助推一把夢想,投資鄧禹的產品,幫助鄧禹完善發(fā)明,使餐具在具備防燙傷功能外,還可以通過便攜式的消毒餐具盒來進行消毒處理,以降低一次性餐具使用頻率,減輕一次性餐具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根據魔器智能公司的預估,“防燙傷智能安全餐具”實物產品可在2019年底正式面世。
鄧禹能從司空見慣的生活瑣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嗅到商機,致力于鉆研發(fā)明,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為己任,這是他深具智慧和勇氣的表現(xiàn),更是一往無前的青春活力在他身上的蓬勃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