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男
宋朝《袁氏世范》里講到:“火之所起,多從廚灶。蓋廚屋多時不掃,則埃墨易得引火,或灶中有留火,而灶前有積薪接連,亦引火之端也?!弊髡吒嬲]子孫,廚房、灶臺等地,因為容易留有余火或者油垢積累,是整個家宅中最容易引起火災(zāi)的地方。這句話雖然是作者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對家庭防火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但其中亦蘊涵著一個人在成長進步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反省自身薄弱點的哲理智慧。如何防范“火起廚灶”,對于年輕干部來說,是走好“官之初”道路的重要功課,意義尤為重大。
一、預(yù)防“火起廚灶”,要有“三省吾身”的自律意識,日日檢身正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毛澤東同志說:“要故意地強制地省察自己的弱點,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特別是年輕干部由于剛參加工作不久,受閱歷、經(jīng)驗、能力的局限,工作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失誤。這就需要我們拿起自我省察的“鏡子”,反思每天的工作思路是否清晰、工作方法是否得當(dāng),來總結(jié)我們一天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學(xué)會在反思中止損。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小的錯誤如果不加改正,等到鑄成大錯就要吃苦頭了。懂得反思是一種智慧,不知反思的人,亦做不到總結(jié)失敗的教訓(xùn),在工作過程中常常是從這個坑里掉進另一個坑里。年輕干部應(yīng)該趁自身存在的小缺點還未釀成大失誤,自覺運用“自我反思”這一有力工具,扣好工作起點的第一顆扣子,查漏補缺,不斷進步。
二、預(yù)防“火起廚灶”,要有“聞過則喜”的胸襟格局,時時虛懷若谷。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和過失,表示歡迎和高興,這樣才能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主動改正。年輕干部能否做到“聞過則喜”,不僅是對待批評的態(tài)度問題,更是我們事業(yè)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可否認(rèn),對于躊躇滿志的年輕干部來說,他人的批評猶如一盆涼水,能做到“聞過則喜”是非常難的,這不僅需要一種度量,更需要一種追求進步的韌勁。年輕干部要時刻保持清醒,要多接受“敲打”,就像艦船甲板的保養(yǎng)要經(jīng)常用錘敲掉鐵銹一樣,年輕干部也要經(jīng)常被“敲打”。盡管會感到“陣痛”和“不適”,但這種“痛”卻有利于清醒頭腦、明正視聽,有助于防銹蝕、強健筋骨。
1978年9月25日,廣東惠陽地區(qū)檢察分院干部麥子燦給時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的習(xí)仲勛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了兩條比較尖銳的意見,一是說他愛聽匯報,愛聽漂亮話,喜歡夸夸其談,二是不重視群眾來信來訪。信雖然寫得特別刺耳,但指出的問題確實中肯。習(xí)仲勛以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坦蕩胸懷,不怕基層干部揭自己短,而是聞過則喜,虛心接受意見,并認(rèn)認(rèn)真真地給麥子燦寫了回信,對她提出的意見表示誠懇接受。如何對待批評,虛心聽取意見,老一輩革命家用實際行動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三、預(yù)防“火起廚灶”,要有“以人為鏡”的虛心態(tài)度,事事見賢思齊。人的眼睛能夠“極目楚天舒”,看到很遠(yuǎn)的地方,但是絕對看不到自己的臉,“人目短于自見”亦是這個道理,所以要依靠鏡子來正己衣冠?!赌印し枪ァ分杏羞@樣一句話:“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碧铺诶钍烂裨谖赫魉篮笠苍f,“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就為我們年輕干部指明了成長進步的道路,即時刻“以人為鏡”。
“以人為鏡”,對待別人的優(yōu)點,要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懂得吸取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才能有利于進步。黨員干部的成長進步,要依賴于工作經(jīng)驗的相互交流,特別是相對于從書本上學(xué)習(xí)而言,向周圍同志學(xué)習(xí),針對性更強,與實踐結(jié)合得也更為緊密,工作指導(dǎo)意義更為突出?!耙匀藶殓R”,對待別人的缺點,要做到“其不善者而改之”??吹缴磉呁镜娜秉c與不足,要時刻反躬自省,看自身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從周圍同志的問題著眼,對照檢查自己,更能準(zhǔn)確地把脈問藥,祛除病灶。年輕干部要把自己當(dāng)成一棵樹苗,扎根在基層的沃土中,不斷汲取養(yǎng)分成長成熟,在一線砥礪基本功、學(xué)好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