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在高中散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避免知識的灌輸,引導學生學會積極的探索和思考,使學生能夠在探索和思考中發(fā)現(xiàn)散文的美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作為教學背景,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散文時感受到文本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在散文閱讀教學中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導向,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拓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散文,增加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滲透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學會將自己的情感與散文進行融合,從而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增強散文閱讀的高效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困境;突破
一、 引言
雖然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體,但在高中散文教學中,學生對于散文認識理解程度較低,所以在學習時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部分學生認為散文的作文是沒有任何難度的,而且閱讀散文也較為容易。學生對于散文的輕視,會直接導致學生在學習散文時遇到的困境,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突破。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體會散文的美感,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審美中逐步地掌握散文的核心內容,抓住散文的靈魂,提升自身的寫作和閱讀技巧。教師要逐步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學習,了解散文與自身認知的關系,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審美中逐步地掌握閱讀的技巧,拓展學生對于散文的體驗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散文具有獨特的美感,能夠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及分析能力,所以教師要突出散文的教學優(yōu)勢,提高教學的高效性。本文就以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來進行分析和探究。
二、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審美困境
(一) 當前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在大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中,小說是課內課外最受歡迎的文體,其次則是詩歌和戲劇,雖有部分學生對散文抱有興趣,但是卻人數(shù)寥寥。分析問題的原因在于學生體會不到散文文體的審美意境,在散文學習過程中難以受到散文情感與文字的熏陶,相比較人物形象塑造逼真且事件曲折離奇的小說與戲劇而言,散文就好像是課堂上講解的應試文一樣,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無法找到閱讀的閃光點。學生難以掌握散文靈魂,也就無法掌握散文精髓,所以難以取得良好的審美意境。大部分散文屬于抒情類文體,高中生難以體會散文的情感,因而對于散文學習也難以深入理解,給散文教學帶來了嚴重的阻礙。
(二)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模式化現(xiàn)象
自從新課程改革實施之后,高中教學工作有了全面的改善,但是教學中仍然存在著模式化課堂教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有兩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第1種是教師盲目的遵循題目分析以及背景介紹方法,雖然根據(jù)相關的流程進行文本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這一流程并不適合于所有散文閱讀,難以結合相關流程進行引導。模式化的教學方法無法將散文中的細膩情感進行講解,導致散文成了理性乏味的文字剖析,也將學生的散文審美興趣扼殺在搖籃之中,違背了學生的認知法則。第2種則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能力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合作交流。雖然此種學習模式能夠增強學生對于文章知識的理解,但是根據(jù)當前的教學情況,能夠看出此種教學方式屬于變裝模式,并未貫徹落實好,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再加之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學生雖然能夠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發(fā)表想法和觀點,但是在探討過程中,中學生也難以有效避免糾結于某一詞匯的解釋,或者是其他問題,忽略了對散文思想與語言的品位,難以深層次的體悟散文的意境與力量,因而我們也就無法得到良好的散文審美教學。
三、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審美突破方法
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當有效傳授散文閱讀技巧,引導學生感悟散文美感和意境,使學生接受情景熏陶,增強學生的審美。所以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鼓勵學生大膽地朗讀散文,發(fā)表想法和意見,教師予以正確的引導與幫助,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陶冶學生性情,促進學生多元化成長,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核心素養(yǎng)。
(一) 引導學生用心感受,豐富學生審美體驗
例如在高中語文散文審美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寧靜的心態(tài)去平和地閱讀文章,能夠在心態(tài)平和的情況下,應用獨特的方式進行表演和朗讀,通過誦讀等各類方法感悟散文情感,欣賞散文的獨特魅力。在散文體驗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步增強對于散文閱讀的理解,從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中感悟到散文蘊含的思想和意境,使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形成審美意識,從而提高閱讀水平。
例如: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教師先帶領學生了解散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散文發(fā)展相關的審美歷史,對于散文中蘊含的民族文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介紹,然后鼓勵學生進行文本自主閱讀,體會散文中蘊含的思想情感。要求學生分析為什么作者說這幾天心里不寧靜,文章是如何通過抒情來表現(xiàn)作者心里的不寧靜呢?是選用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的?通過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感悟荷塘月色的美景,使學生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以及散文的審美角度分析,探索感悟到審美的含蓄性,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幫助,體會到散文的思想情感,從而潛移默化的提高審美能力,豐富審美體驗。
(二) 引導學生從朗讀開始,感悟散文內涵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散文閱讀,以文字的形式或者是以學生感興趣的方法進行閱讀和感知,將散文閱讀作為高雅的行為進行聯(lián)想和思考。散文閱讀主要是閱覽解讀散文內容,學生在閱覽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用心解讀,體悟散文思想和內涵,才能夠欣賞散文的美。所以教師必須營造輕松愉悅的審美環(huán)境,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作為背景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沉浸在散文的意境之中,感悟散文蘊含的思想。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需要引導學生掌握審美認知,審美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夠形成的,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和幫助。教師切記不要過于盲目,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審美認知特點,有針對性地滲透審美教育內涵,幫助學生構建多元審美標準。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勸學》,可以引導學生構建基礎的審美標準,然后在循序漸進的閱讀中感悟文本思想美以及節(jié)奏美、韻律美與藝術美使學生感受到散文的內涵,逐步提高審美能力。
(三) 教師予以正確引導,陶冶學生性情
高中生的心理研究結果顯示當前高中生與少年階段的審美有一定的差異,高中生的審美觀念逐步提高,并且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認知。大部分學生并不排斥審美教育,所以教師應當用多元審美心態(tài)引導學生進行散文閱讀,幫助學生構建散文審美觀念,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閱讀散文,享受散文,陶冶性情的同時提高閱讀能力。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感悟散文的意境美,同時要鼓勵學生認真發(fā)現(xiàn)生活中蘊含的美好事物,在生活與學習中感受美的存在,逐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使學生能夠凈化心靈,從而陶冶情操。
審美觀念的形成是需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動力進行不斷培養(yǎng)的,在散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切記不要進行硬性的要求。否則會扼殺學生的散文閱讀興趣,教師應當進行引導幫助,使學生產(chǎn)生自主閱讀動力,將動力轉移至散文閱讀上。例如:學習《赤壁賦》,同時可以先要求學生進行自主朗讀感悟文章的主體思想,教師切記不要盲目地將知識直接地灌輸給學生。應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驗理解文章的語句和主要思想,可以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使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與文章內容進行結合,感悟文章的哲理,體會到即便在困境中仍然樂觀開朗,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四) 重視引導學生多角度賞析文本,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散文是一種特殊的文體,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散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語言寫作方式,從整體了解散文的結構。通過深入思考和分析,才能夠感悟散文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帶領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文章內容,掌握散文的閱讀技巧。教師也應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散文閱讀能力,深入挖掘散文內涵,才能夠帶領學生更好地感悟散文思想與閱讀技巧。教師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能力,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散文小組探討和交流,發(fā)表想法和意見,抓住散文的文本線索,深層次的體會散文的內容,增強學生對于散文的聯(lián)想能力,提高散文教學的高效性。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我與地壇》這篇散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讀文章,掌握文章作者的表達技巧,感悟作者對于未來的追求以及對于母親懷念的寫作手法。通過探討和交流,帶領學生進行反復閱讀,從多角度的賞析文本,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
四、 結束語
一言以蔽之,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能夠有效傳授散文閱讀技巧,通過引導和幫助提高學生的散文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高中散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散文教學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和引導,注重完善教學的策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主的探索和思考。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課堂時間,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拓展學生思維,推動學生積極地閱讀和探索,從而感悟散文中的美感,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散文教學時要積極地轉變教學態(tài)度,注重引導學生對散文的審美學習和探索,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散文時,學會分析和積累。并且教師通過完善的教學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樹立閱讀散文的自信心,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優(yōu)勢,提高散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崔蕓.藝術語言“活法”的思考———以高中語文課文為例[J].新西部(理論版),2016(11):29-32.
[2]杜利平.品味語言、感受情感、體會意境———試述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之“法”[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4):25-26.
[3]王小英.散文,你的出路在哪里———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散文教學的反思[J].考試(教研版),2017(10):144-145.
作者簡介:
周洪濤,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