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田
“秦晉之好”是個成語。這個成語自古以來就被用作祝賀新婚的吉祥語,直到現(xiàn)代人結婚,也常有人在用。人們以為“秦晉之好”就是婚姻美滿、永結同心的意思,是要像當年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那樣關系親密,互通婚嫁,結為姻親的意思了。
其實,細讀史書,便可知道秦晉之間雖然是有過互通婚嫁的事實,但都是有其政治目的,而且據查秦晉在130多年之間曾經是戰(zhàn)爭不斷,光是《史記》記載的大一點的戰(zhàn)爭就不下15 次,這樣的“秦晉之好”能說是“好”嗎?
歷史上,秦晉兩國的確有過互通婚姻,這是事實。先是秦穆公為了進取中原而娶了晉獻公之女伯姬,那是在秦穆公4 年,也就是公元前656 年。而后,晉獻公欲立幼子而殺太子申生,逼公子夷吾和重耳出走。后來,夷吾在秦穆公幫助下做了晉國國君就是晉惠公,但夷吾后來違約,本來許愿給秦國河西之地不肯給,因此秦晉兩國交戰(zhàn),夷吾失敗后不得不讓公子圉(yǔ)到秦國作“質”。秦穆公為籠絡晉國,又將女兒懷嬴許配給公子圉。夷吾死后,公子圉丟下妻子,私自逃回晉國想登基。秦穆公大怒之下,送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并且讓女兒懷嬴嫁給重耳,就是后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秦國在幫助晉國多次平定內亂中,的確起了很大作用,而幾次婚姻也都是有政治目的的。
歷史上秦晉爭霸的戰(zhàn)爭連年不斷。秦國不甘心局促關中,一直打算爭霸中原。秦本是西周初年嬴姓氏族,是周室的附庸。秦襄公因護送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才正式建國。秦大力發(fā)展農業(yè)及畜牧業(yè),國勢逐漸壯大。到秦穆公時,秦軍隊兵力強盛,曾經達10 萬,先后征服周邊弱小,成為西方大國。
晉國是姬姓諸侯國,一直是春秋時期大國,從地理位置說是秦國出關中爭霸中原的主要障礙。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之前,晉國是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長的國家。秦晉兩個國之間時常發(fā)生戰(zhàn)爭。
最早,周襄王七年(前645 年),秦發(fā)兵攻晉,在韓原(今山西河津、萬榮間)擊敗晉軍,晉惠公被俘,被迫以太子為質,到割河西八城給秦之后,這才釋放回國,秦疆域得以擴展至黃河西岸。
而后在130 多年中發(fā)生戰(zhàn)爭比較著名的有殽之戰(zhàn)、彭衙之戰(zhàn)、王官之戰(zhàn)、河曲之戰(zhàn)、輔氏之戰(zhàn)、麻隧之戰(zhàn)、櫟之役等。秦國自麻隧之戰(zhàn)后一蹶不振,不再對晉國西部構成威脅,雙方未再交戰(zhàn)。而晉國在取得麻隧之戰(zhàn)的勝利后,中原諸國成了晉的屬國。公元前575 年,晉厲公在鄢陵之戰(zhàn)中又戰(zhàn)勝楚國,實現(xiàn)了晉景公重建霸業(yè)的愿望。
如此看來,“秦晉之好”實在沒那么“好”。知道歷史真相的人一聽到“秦晉之好”,馬上會想到秦晉兩國之間那種政治婚姻的背后就是秦晉兩國的100 多年交惡,戰(zhàn)爭從未間斷;就會想象出尸骨遍地的血淋淋的戰(zhàn)爭場面。想到此,誰還能用“秦晉之好”去祝賀別人的婚姻美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