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莞潔,王蔚璐,陳曉英,李朝暉
(廣州市花都區(qū)婦幼保健院(胡忠醫(yī)院)口腔科,廣東廣州 510800)
髓室底穿孔是病理性因素(牙內吸收、齲壞)或醫(yī)源性因素(開髓、樁腔預備、根管預備不當等因素)造成的根管系統(tǒng)與牙周組織之間的異常通道,是牙髓病治療中的常見并發(fā)癥。由髓室底穿孔導致根管治療失敗的發(fā)生率約為10%,而修復髓室底穿孔一直是口腔根管治療中的難題[1]。為了保證髓室底穿孔的修復治療效果,除了要選擇適宜的修復方法外,修復材料的選擇也非常重要。為探討髓室底穿孔的最佳修復材料,本研究分別采用根管修復材料iRoot BP與傳統(tǒng)修復材料三氧化礦物(mineral trioxide,MTA)對髓室底穿孔患者進行治療,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基礎資料 將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口腔科就診的髓室底穿孔患者40例納入本研究,以隨機數字法予以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0例(共20顆患牙)。對照組:年齡均值是(32.23±3.25)歲,女/男為11/9;觀察組:年齡均值是(32.16±3.12)歲,女/男為12/8。統(tǒng)計兩組髓室底穿孔患者一般數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⑴患者髓室底穿孔大小小于髓室底面積的四分之一;⑵患者存在第一磨牙、第二磨牙或第三磨牙髓室底穿孔,每位患者口內僅涉及1顆患牙;⑶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牙均在完成根管充填后修補髓室底穿孔。⑴對照組:用銀汞合金充填器將MTA(登士柏公司,美國)輕輕置入穿孔處,厚度約l~4mm,然后用垂直加壓器輕輕加壓處理。觀察組:采用iRoot BP(Innovative Bio-Ceramix公司,加拿大)直接注射充填修復髓室底穿孔。⑵兩組均在根管顯微鏡下進行根管治療及穿孔修補。術前拍攝X線片確定穿孔部位,術后即刻拍X線片檢查,評定穿孔處根周組織的變化。術后3、6、12個月復查,內容包括臨床癥狀檢查、牙周探診、拍攝X線片評價穿孔處根周組織的變化。
1.3 觀察指標 ⑴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修復成功率。療效標準[2]:成功,患牙無咬合痛,無松動,牙齦無紅腫,無牙周袋,咀嚼功能良好,X線片示穿孔處有新的硬組織形成,或原髓室底穿孔處稀疏區(qū)縮小50%以上;失?。ǚ弦韵氯我粭l即為失?。?,患牙出現(xiàn)自發(fā)痛,咬合無力,患牙松動,牙周袋和竇道形成,X線片顯示髓室底穿孔處稀疏區(qū)擴大。⑵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咬合疼痛、患牙松動等)發(fā)生率。⑶比較兩組患者修復治療滿意率:采取本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對修復治療的滿意狀況,包括不滿意、較為滿意、滿意,以較為滿意和滿意的例數計算修復治療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修復成功率 觀察組治療后3個月、6個月的治療修復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12個月的治療修復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修復成功率[n(%)]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觀察組無患者發(fā)生咬合疼痛和患牙松動,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2.3 兩組患者修復治療滿意率 觀察組修復治療滿意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修復治療滿意率
研究表明,髓室底穿孔修復的關鍵是嚴密封閉穿孔部位,因此,修復材料的選擇非常重要。理想的修復材料應具備以下性能:嚴密的封閉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操作方法的便利性,對牙周組織無刺激性和無毒性,能誘導骨組織或牙骨質形成,能促進牙周組織的修復再生[3]。
近年來,有很多針對髓室底穿孔治療的相關臨床研究報告,所使用的修復材料主要包括礦物三氧化物凝聚體[4]、樹脂嵌體[5]、光固化玻璃離子水門汀[6]、DMG光固化氫氧化鈣[7]、氫氧化鈣[8]、碳酸鈣骨水泥[9]等,均有一定療效。目前,常用的髓室底穿孔修復材料主要是MTA,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封閉性及誘導骨組織生成的特性;但MTA常常難以準確放置,并且MTA含有三氧化二鉍、鐵、鎂等元素,容易使牙冠變色,因此限制了MTA的臨床應用[10]。iRoot BP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新的根管治療材料,主要成分包括硅酸鈣、氧化鋯、氧化鉭、硫酸鈣、過磷酸鈣增稠劑和填料[11]。髓室底穿孔治療時將iRoot BP直接注射到穿孔處,無需臨時調拌;與MTA相比,使用iRoot BP進行髓室底穿孔治療具有操作簡便、不導致牙體變色等優(yōu)點[12];同時,iRoot BP的細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都與MTA無明顯差別[13]。
本研究分別采用MTA和iRoot BP修復治療髓室底穿孔患者,分析了兩種修復材料的治療效果,以期為髓室底穿孔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結果顯示,與MTA相比,應用iRoot BP治療髓室底穿孔治療后3個月、6個月時的修復成功率更高,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修復治療滿意率更高,與王密等[14]的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提示,與使用MTA的修復治療方法相比,采用iRoot BP修復治療髓室底穿孔的療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同時可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與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