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婷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腎臟內科一病區(qū),合肥,230000)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慢性腎臟病(CKD)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對人類公共健康產生極大的威脅[1]。由于CKD的特征以生存率低、治療費用高、治療周期長、復發(fā)率高、發(fā)病率高等為主,大部分患者在確診疾病后會出現(xiàn)睡眠障礙以及心理障礙,對其生命質量產生極大的影響。相關資料顯示,慢性腎臟患者通過個體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不但可使患者睡眠質量明顯提升,還可使其整體生命質量有所提高[2]。本文對我院收治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采用個體化護理干預,現(xiàn)總結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慢性腎臟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所有患者與美國K/DOQI診斷CKD的依據互相符合;而臨床資料缺乏完整性、理解認知障礙、嚴重慢性疾病、精神意識障礙等病例不納入本組研究之中;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0.55±6.98)歲;患病時間1~5年,平均患病時間(2.11±0.98)年,所有患者對本組研究均知情同意,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入院之后馬上通過飲食指導、健康宣教、病情觀察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觀察組常規(guī)護理措施和對照組研究對象相同,且聯(lián)合個體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主要體現(xiàn)如下。
1.2.1 心理指導 責任護士應該積極和患者交通溝通,對患者的負面心理有所掌握,且綜合評估患者文化程度、職業(yè)性質、年齡、性別等資料后,制定個體化心理護理方案,采用討論式、啟發(fā)式、開放式的方式實施,通常每次開展心理疏導的時間需要控制在20 min內,每周至少開展2次,積極引導患者將心中的苦悶、不快傾述出來,從而達到緩解負面心理的目的。
1.2.2 健康教育 責任護士在開展健康教育干預時可以采用播放視頻、宣傳畫張貼、宣傳手冊發(fā)放等途徑開展,確保患者對慢性腎臟病的治療預后、治療方法、發(fā)病機制以及患病因素有所掌握,使患者認知疾病的程度明顯提升,從而建立其正確的心態(tài),在臨床開展治療時能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1.2.3 睡眠指導 通過分析患者的睡眠習慣,對患者是否出現(xiàn)不良睡眠習慣進行評估,并將合理、科學的睡眠方案詳細的告知患者,根據患者的情況建立針對性的睡眠-休息以及活動的方案,并要求患者按照方案實施,確保患者的睡眠行為能夠符合規(guī)律性、合理等需求[3]。通過分析患者的負面心理、失眠原因,在晚睡前通過聽舒緩音樂、伸展四肢、深呼吸等放松訓練進行干預。
1.2.4 運動指導 按照患者的實際病情、愛好、疾病發(fā)展情況等信息,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到有氧運動中,以循序漸進、從弱到強的原則開展,避免大幅度運動的情況。
1.2.5 加強社會與家庭的支持 責任護士需要通過微信或者電話的方式和患者家庭成員進行溝通交流,從其口中獲得患者心理真實的想法,并告知患者親朋好友以及家屬的關愛對疾病治療的好處,使其能參與治療以及積極支持。
1.3 臨床觀察指標 1)睡眠質量:分別在觀察組、對照組研究對象入院當天、護理后30 d通過匹茨堡睡眠質量評分表(PSQI)評價睡眠質量,分值范圍在0~21分,睡眠質量好以0分表示,睡眠質量差以21分表示,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睡眠障礙越嚴重。2)生命質量:分別在觀察組、對照組研究對象入院當天、護理后30 d通過SF-36生命質量量表判定生命質量,主要是對2組患者研究對象精神健康、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活力、健康狀況等項目進行評估,100分為最高分值,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的生命質量越差。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改善情況比較 對照組、觀察組研究對象在入院當天的PSQI評分差異不大(P>0.05);經過不同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后,在護理后30 d對其睡眠質量進行評估,2組患者研究對象的PSQI評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觀察組的PSQI評分降低幅度明顯較大(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改善情況比較分)
注:與入院當天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改善情況比較 對照組、觀察組研究對象在入院當天SF-36評分比較基本一致(P>0.05);接受不同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后,2組患者研究對象的SF-36評分均有所提高(P<0.05);但是觀察組研究對象SF-36評分提高幅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改善情況比較分)
注:與入院當天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大部分慢性腎臟病患者睡眠質量較差,一旦患者發(fā)生睡眠障礙,則會導致負面心理有所加重,引起強烈的心理應激,若不及時改善睡眠治療,會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從而明顯降低整體生命質量[4]。睡眠指導能夠根據引起患者失眠的主要因素,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有助于睡眠質量的改善。運動指導能夠引導患者積極的參與中運動計劃中,提高身體免疫力。本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干預后,其睡眠質量評分明顯較低,其生命質量評分明顯較高(P<0.05)。
綜上所述,慢性腎臟患者實施個體護理干預能獲得改善睡眠質量、提升生命質量等效果,對改善患者治療預后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