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文
摘要:從協(xié)同參與的角度切入,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概念進行了合理界定,通過重點剖析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合理布局存在的問題,發(fā)現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協(xié)同參與過程中存在的參與主體職責勘定不明、經濟支持力度不足、協(xié)同監(jiān)管制度缺位、協(xié)同參與激勵政策缺失等亟待解決的難題,并最終從明確界定協(xié)同主體參與職責、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健全協(xié)同參與監(jiān)管制度及建立協(xié)同參與激勵政策等4個方面提出了解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中協(xié)同參與困境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協(xié)同參與;農村
中圖分類號:C916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19-0156-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9.032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on, the concept of network layout of rural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s rationally defin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the rational layout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network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on of rural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ain body is unclear, the economic support is weak, the collabo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is absent, the intensity of collaborative promotion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cooperative participation incentive policy is lacking.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clearly defin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synergy, increasing financial support, improving the coordinated participation supervision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the cooperative participation incentive policy,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the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on dilemma in the rural public service network layout are proposed.
Key words: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y network; layout; collaboration; rural
當前中國農村經濟發(fā)展水平正穩(wěn)步持續(xù)提升,逐步富裕起來的廣大農村居民對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程度亦逐步攀升。但目前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現狀難以有效滿足廣大農村居民對公共服務的共同訴求,導致越來越多富裕起來的新生代農村居民被迫向鄰近的城市遷移,從而加劇了農村地區(qū)的空心化程度,使得農村發(fā)展速度放緩,城市公共服務資源出現過載趨勢,進而在某種程度上再次拉大了城鄉(xiāng)間的差距,導致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突破城鄉(xiāng)二元制發(fā)展怪圈的種種措施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上舉步維艱。因此打破中國城鄉(xiāng)二元制的突破口在于制定合理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決策,在廣大農村地區(qū)科學地布局公共服務設施,能有效緩解廣大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與農村落后的公共服務設施之間的矛盾。
1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
在農村社會經濟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下,作為承載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及保障農村社會正常運轉必不可少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正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依據公共服務設施所在區(qū)域的不同,可將其粗略地劃分為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和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兩大類。而所謂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主要是指為坐落于農村的眾多公共服務設施選擇科學合理的區(qū)位及種類[1],是在充分考慮中國農村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基礎上針對農村范圍內的醫(yī)療保健設施、行政管理設施、集貿市場設施、商業(yè)金融設施、教育設施、社會福利設施和文體科技設施等7種公共性建筑設施,在地理區(qū)位層面上經綜合權衡后,以規(guī)劃案形式來確定上述7類公共性建筑設施空間分布的過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依據其所涵蓋的范圍大小可以大致劃分為3個類型:第一個類型是微觀維度下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這一類型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主要涵蓋幾個相鄰村莊間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第二個類型是設計相鄰幾個縣域內多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中觀維度下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第三個是宏觀層面上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不僅充分發(fā)揮了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的社會價值,保障廣大村民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務權利,而且還對打破城鄉(xiāng)二元發(fā)展體制、維護社會公共秩序起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墒?,在目前中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中,通常存在著因對村民公共服務需求正確認識的缺失[2]而導致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不均衡,空間聚合程度較低;農村居民需求度較大的公共服務設施缺乏;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配置不均,存在很嚴重且極為不合理的二元結構。然而,這些存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上的諸多不合理現象又與各主體協(xié)同參與缺乏有著千絲萬縷的因果聯系。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僅憑政府一方很難作出正確且合理的判斷,所以從村民及其他社會團體參與的角度對其進行剖析是必要的。
目前,絕大部分針對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的探索都以城市為著眼點,很少分析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過程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實用的解決策略,從而造成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缺乏有效供給[3]。因此,在政府的引導下,在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基礎上合理布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已成為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同時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還面臨農戶參與度低及設施供給碎片化等現實困境,僅憑政府一方難以實現其合理布局。
2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困境
盡管地方政府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在公共服務設施確定層面的標準日漸清晰[4],并且初步建立起協(xié)同參與激勵機制,但是其在空間布局工作推行的過程中依舊存在部分尚未突破的困境和一些無法解決的難題,而這些困境和難題的出現又與協(xié)同參與職責模糊有著千絲萬縷的因果關系,因此,要明確各參與主體職責,促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經梳理后發(fā)現,各主體在協(xié)同參與空間布局的過程中主要存在著協(xié)同參與主體職責模糊、財政支持力度不足、監(jiān)管制度不健全、激勵政策缺乏等4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上述難題產生的根源進行了較詳細的探索。
2.1 ?協(xié)同參與主體職責模糊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中政府應履行的選擇公共服務設施區(qū)位職責指的是在政府領導下,經過多方磋商、談判來確定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的空間分布及配置,而非由政府一方獨立作出選擇。大量實踐證明,政府若不經磋商直接確定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的空間分布,必會招致村民和其他參與主體的不滿,對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造成影響。而這種對空間分布的單一決策行為,不但會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工作造成巨大困擾,而且勢必會對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政府負擔的削減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從而會給轉變政府職能及建設服務型政府工作造成諸多困擾和阻礙[5]。此外,政府決策權力的越位勢必會導致政府決策權力的膨脹,從而在某種程度上使得以權謀私等貪污腐敗行為的出現幾率、危害范圍及治理成本大大增加[6]。
明確界定空間布局中各主體協(xié)同參與職責的內涵,提高各參與主體協(xié)同參與的效率十分必要。因此,可以以新公共管理理論為依托,擴大空間布局決策中的參與主體[7],把空間布局中各主體協(xié)同參與職責相對清晰地界定為:在貫徹落實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方案之際,各主體對村莊范圍內應當布局的公共服務設施種類及其所需各種社會資源負有參與分派及組合的責任[8]。但目前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工作推進過程中,各主體協(xié)同參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職責主要面臨三大難題。第一,與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協(xié)同參與相關的法律及規(guī)范存在缺失,導致各主體在協(xié)同參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的過程中無法可依,從而誘發(fā)諸多類似職責“越位”“缺位”現象的發(fā)生,而“越位”或“缺位”現象的頻發(fā)不但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害各協(xié)同參與主體的形象,而且會引發(fā)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中各主體的權責不明、無序及低效參與;第二,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中協(xié)同參與的方式過于單一,且協(xié)同參與職責不明,難以調動各協(xié)同參與主體參與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所以很難保證空間布局中各參與主體參與的針對性,不利于形成行之有效的參與模式;第三,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的協(xié)同參與成效難以被合理地量化考評[9],對各協(xié)同參與主體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協(xié)同參與職責履行情況的考核因缺乏專業(yè)人才和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而難以推行。協(xié)同參與中行之有效的考評制度缺乏使得政府官員及其他參與主體的積極性變得更加難以調動,同時也進一步加大了各主體協(xié)同參與內容的模糊程度。
2.2 ?協(xié)同參與財政支持力度不足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中對協(xié)同參與財政支持力度相對較小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協(xié)同參與工作無償撥付的資金數量與其他工作所獲得的資金數量相比明顯不足,二是政府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協(xié)同參與工作所出臺的優(yōu)惠政策如提供低息貸款等相對較少。例如,蘇州市七都鎮(zhèn)政府將財政扶持重點放到提升七都鎮(zhèn)在長三角經濟帶中的排名和全面提高七都鎮(zhèn)在整個長三角地區(qū)的地位及全力建設高端產業(yè)聚集地上,相比之下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給予的財政支持力度較小,而七都鎮(zhèn)公共服務設施區(qū)位選擇不科學及公共服務設施種類貧乏且單一最主要的原因恰恰就是嚴重缺乏建設的啟動資金。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中對協(xié)同參與財政支持力度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有3個:第一是政府部門的領導者對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的協(xié)同參與重視程度不足,尚未把協(xié)同參與擺在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的重要位置;第二是稅費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財政實力因受到來自地方經濟發(fā)展狀況和新稅費制度的雙重約束而變得十分有限,從而難以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協(xié)同參與提供有力的援助;第三是中國地域廣闊,鄉(xiāng)鎮(zhèn)林立,中央政府經濟實力有限,難以對所有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的協(xié)同參與給出同等的支持。
2.3 ?協(xié)同參與監(jiān)管制度不健全
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工作不僅需要政府參與,還需要社會組織、村民等其他主體協(xié)同參與,而各協(xié)同主體之間必然存在著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10]。作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主要監(jiān)管者的政府,應根據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中農民的實際需求[11],將著力點放在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合理化這兩個方面。然而,目前中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中政府承擔的監(jiān)管責任層面卻存在著3點不足。第一,監(jiān)管范圍狹窄、對象單一,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過程中過分關注政府各部門之間的矛盾化解,對政府各部門與其他社會團體或個人間的沖突監(jiān)管重視程度較低;第二,監(jiān)管力度有限、成效不彰,城鄉(xiāng)監(jiān)管難以有效統(tǒng)籌[12],內部與外部監(jiān)管過程中政府監(jiān)管沖突、化解矛盾的成效常會在受到其監(jiān)管力度有限的影響,最終導致政府監(jiān)管責任淪為雞肋;第三,隨機應變的能力較薄弱,不能夠因地制宜靈活應對[13],調配各類社會資源以保證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均等化、合理化目標的實現。
縱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協(xié)同參與中監(jiān)督管理的每個過程不難發(fā)現,合理有序的監(jiān)管框架的缺失是協(xié)同參與監(jiān)管制度不健全最主要的原因,而清正廉潔的領導班子及監(jiān)管制度專業(yè)設計者的缺乏無疑是協(xié)同參與不健全另外兩個不容忽視的主要誘因。
2.4 ?協(xié)同參與激勵政策缺乏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中政府通過制定協(xié)同參與激勵法規(guī)或激勵政策來開展工作的意識普遍比較薄弱,這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中激勵法規(guī)欠缺及政府官員依法行政習慣尚未養(yǎng)成有著莫大的關聯。政府官員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來確定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的空間分布及配置種類之時就承擔著重要的控制職責,而控制職責主要是指政府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中負有依據明晰的執(zhí)行標準及時發(fā)現并糾正偏差[14]的職責,從而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合理化、均等化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的程序基礎。政府控制職責的履行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與政府激勵政策的實施存在著諸多相通之處,從某種意義上講政府激勵政策的完善有賴于政府控制職責的履行,而政府激勵政策的貧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控制職責履行過程中的失當。
目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中政府應當著重履行的控制職責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3類。絕大部分地方政府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工作的控制都屬于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與事中控制相對較少。事后控制雖然有助于政府總結工作規(guī)律,但卻不利于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分析[15],難以及時糾正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工作中已經出現的偏差,也無法消除偏差所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后果[16]。所以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工作中,政府應當從事前、事中、事后3個不同層面對各協(xié)同參與主體進行激勵[17],而非僅在問題出現之后才被動地制定與之對應的激勵政策。
3 ?協(xié)同推進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的策略
3.1 ?明確界定協(xié)同參與職責
村民參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工作主要是指村民參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方案的遴選。而所謂的村民參與遴選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主要是指在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領導下,廣大農村居民對諸多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方案的優(yōu)缺點進行綜合考量之后,獨立地作出傾向性判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對廣大村民的傾向性判斷起重要影響的因素主要有3個。一是村民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決定著其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的理解深度和廣度,一般而言,受教育水平較高的村民更容易作出科學合理的判斷;二是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遴選標準的明確程度會直接對廣大農村居民的判斷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明確清晰的遴選標準會從正面引導廣大農村居民作出理性的判斷,反之則會從側面激發(fā)村民“經濟人”和“搭便車”的心態(tài),有可能會導致最終投票表決出來的決策方案在科學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三是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遴選過程中信息的公開幅度會間接影響廣大農村居民的判斷,通常情況下,村民掌握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決策方案相關信息越多,就會對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決策方案越了解,因此也就更有可能作出合理的抉擇。
然而目前中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過程中卻存在著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科學與否的判斷依據及其合理性的衡量標準模糊不清,廣大農村居民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相關信息了解不深入、掌握不全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個。一是在村民參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遴選的過程中忽略了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遴選標準層面的制度建設;二是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遴選過程中片面關注農村居民的參與度,對廣大農村居民實際掌握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決策方案遴選相關信息的實際情況未給予充分的重視;三是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遴選過程中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在政務信息公開層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即政務信息公開的力度和幅度都還不夠大。所以進一步明確界定村民參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職責迫在眉睫。
保證農村居民獲取有效公共服務的前提就是明確各參與主體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的職責,尤其是各級政府,要注重政府與民間、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之間的合作互動。分稅制改革進行之后,雖然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各自職能有所調整,但在公共服務供給責任方面卻沒有太大改觀。各級政府在向社會大眾供給公共服務時,職責交叉、推諉扯皮現象較為普遍,所以合理分配、明確界定政府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的職責尤其重要。就地方政府而言,其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中的職責主要有4個:一是組織引導職責,即組織并參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規(guī)劃的制定,引導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規(guī)劃的實施;二是經濟支持職責,即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規(guī)劃的實施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三是監(jiān)督管理職責,即監(jiān)管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的全過程及其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四是保護改善職責,即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過程中要格外注意保護村莊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村莊特色,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另外,要積極發(fā)揮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中村民的參與作用,鼓勵村民從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的目標、方式及評價標準等方面積極切入,界定村民參與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的職責,以有效滿足廣大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
3.2 ?加大協(xié)同參與的財政支持力度
目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中協(xié)同參與職責履行的過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政府為空間布局提供的經濟支持力度嚴重不足,在很多項目上政府財政資助存在缺口[18],而正是由于缺乏強有力的財政支持才導致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中協(xié)同參與的后勁不足及政府失職現象頻發(fā)[12]。綜合考量中國農村社會經濟水平的發(fā)展近況,僅讓村集體和其他社會團體來承擔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協(xié)同參與所產生的經濟支出并不現實。因此,這一沉重的經濟負擔毫無疑問地放到了政府的肩上。
加強政府經濟扶持力度理應從以下3個層面逐步展開,一是政府通過財政撥款的方式直接且有計劃地擴大用于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協(xié)同參與工作開展的專項資金;二是政府可以通過提供低息貸款或者轉移支付等間接形式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協(xié)同參與工作資金使用量進行大幅度傾斜;三是政府在財政層面出臺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鼓勵更多的社會團體或個人出資并參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工作。
3.3 ?健全協(xié)同參與監(jiān)管制度
協(xié)同參與監(jiān)管制度主要是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過程中為各主體高效地協(xié)同參與提供原則性指點和方向性引導,以保障其更好地參與到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的所有相關政策及規(guī)則的統(tǒng)稱。建立健全協(xié)同參與監(jiān)管制度,主要因為目前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的協(xié)同參與過程中,因相關監(jiān)督管理法規(guī)缺失而導致的諸多亂象難以得到有效治理,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科學化進程受阻,加之民間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規(guī)范化的呼聲愈來愈強烈。建立健全政府空間布局協(xié)同參與監(jiān)管制度滿足了空間布局工作中正在出現并逐日增加的現實需要,加強了社會化主體參與力度[19],也切合了空間布局工作法制化道路建設的精神內核。
就現實而言,應當從3個方面著手建立健全協(xié)同參與監(jiān)管制度。第一,明確勘定各參與主體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中所應履行的職責種類,并用枚舉法概括各級政府所需履行職責所涵蓋的具體細節(jié),使政府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明晰職責并更好地履行職責;第二,將協(xié)同參與各主體所需履行的職責限定在恰當范圍內,有效規(guī)避某一主體(如政府)“大包大攬”等職責越位現象[20];第三,建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的協(xié)同參與監(jiān)察—問責法規(guī),定期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各參與主體的履職狀況進行監(jiān)察評估,對評估結果較差的協(xié)同參與主體進行問責。
3.4 ?建立協(xié)同參與激勵政策
廣大農村居民主要從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方案制定、遴選、實施及其落實情況反饋等4個方面來參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工作。其中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落實情況反饋是最容易被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忽略的方面。目前,村民參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的實踐中,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落實情況反饋制度存在嚴重缺位。一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尚未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落實情況反饋制度給予足夠的重視;二是廣大農村居民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落實情況的適時反饋意識不強;三是針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落實情況的反饋渠道不健全,存在較嚴重的反饋盲區(qū),致使廣大農村居民“反饋無門”“反饋無聲”,長期處于失語狀態(tài)的農村居民主動反饋的意識愈加薄弱。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落實情況反饋制度嚴重的缺位會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貫徹落實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困境掩蓋,使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不能及時地發(fā)現和妥善地解決問題,最終不僅會對村民參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效率產生消極影響,而且還在某種程度上給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合理化、科學化造成阻礙。除此之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落實情況反饋制度的缺位還會削弱政府的公信力,違背服務型政府的建設要求。所以在深入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建設法制社會的今天,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落實情況反饋制度,拓寬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決策方案落實情況反饋渠道勢在必行。
積極鼓勵多元主體協(xié)同參與理應作為政府日后開展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相關各項工作的基礎。與此同時,將營造“中國式多元主體協(xié)同參與”氛圍作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工作的主要目標,形成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公共服務多元供給體制[21]。總之,不管從理論視角還是從實踐維度來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均為一項浩瀚而繁雜的系統(tǒng)工程[22],僅憑政府的一己之力恐怕難以高效完成,因此在鼓勵農村自發(fā)參與的同時[23],政府需要引導多元主體協(xié)同參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工作的規(guī)劃方案制定、遴選、實施等各環(huán)節(jié)。應建立一個由政府、農村居民代表、獨立的第三方部門及規(guī)劃專家代表組成的理事會來扮演指導者和監(jiān)管者的角色,形成多元主體協(xié)同治理機制[24],最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且獎罰分明的協(xié)同參與激勵政策。與此同時,在布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之際還應當合理吸取國外協(xié)同參與氛圍營造過程中的教訓,找好協(xié)同治理的有效方式,促進多元主體的積極參與,借鑒發(fā)達國家在協(xié)同參與激勵政策制定方面成功的經驗,完善中國的協(xié)同參與激勵政策。
4 ?結語
本研究圍繞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布局中協(xié)同參與存在的諸多問題及緣由展開了較詳細的探討,希望借此揭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協(xié)同參與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該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深入挖掘,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布局這一研究領域研究視角的拓展和研究結果的補充。
參考文獻:
[1] 危小建,梁俊紅,侯賀平,等.基于網絡Voronoi圖的城鎮(zhèn)影響域劃分——以大冶市為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4,30(5):66-70.
[2] 翟軍亮,吳春梅,高 ?韌.農村公共服務決策優(yōu)化:目標系統(tǒng)結構、作用機理與影響效應[J].中國農村觀察,2014(1):50-63,96-97.
[3] 張新文,詹國輝.整體性治理框架下農村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3):40-50.
[4] 譚 ?勇,皮 ?燦,何東進,等.廣州市城鄉(xiāng)公共服務設施空間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熱帶地理,2014,34(2):241-247.
[5] 王肖惠,楊海娟,王龍升.陜西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空間差異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13,32(1):152-157.
[6] 張立榮,李名峰.滿意度和需求度二維耦合視角下的農村公共服務現狀研究——以湖北省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2(2):114-118.
[7] 許 ?鹿,鐘清泉.協(xié)同還是控制: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質量改進機制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15(2):50-56.
[8] 崔 ?敏,蔣 ?偉.均等化視角下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研究——以河南省鎮(zhèn)平縣農村為例[J].規(guī)劃師,2011,27(11):18-23.
[9] 董明濤,孫 ?鈺.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模式選擇研究——基于地區(qū)差異的視角[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7):110-115,128.
[10] 胡 ?畔,謝 ?暉,王興平.鄉(xiāng)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內涵與方法——以南京市江寧區(qū)江寧街道為例[J].城市規(guī)劃,2010, ?34(7):28-33.
[11] 汪杰貴,裴志軍,張俊華.以農民滿意為導向的農村公共服務多元化協(xié)同供給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2012(1):26-30.
[12] 方 ?堃.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縣域農村公共服務模式與路徑探究——從“國家單方供給”到“社會協(xié)同治理”的邏輯變遷[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9,11(3):38-44.
[13] 楊 ?軍.新鄉(xiāng)賢參與鄉(xiāng)村協(xié)同治理探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3(2):48-52.
[14] 孫德芳,沈 ?山.國內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研究進展[J].城市問題,2012(9):27-33.
[15] 房桂芝,董禮剛.農村基礎設施管理存在問題的制度分析[J].農村經濟,2010(1):115-117.
[16] 付 ?春.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及其基本思路[J].農村經濟,2010(4):105-109.
[17] 李 ?樂,張鳳榮,張新花,等.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空間布局優(yōu)化研究——以北京市順義區(qū)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11,30(5):12-16,59.
[18] 王 ?穎,王洪川.完善我國新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發(fā)展的路徑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4):326-329.
[19] 康曉強.政府與公益組織協(xié)同參與災害治理研究——以“遵道模式”為案例[J].學習與實踐,2012(2):97-102.
[20] 周 ?穎,濮勵杰,張芳怡.德國空間規(guī)劃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6,15(4):409-414.
[21] 王國春.民間組織協(xié)同參與城市社區(qū)治理研究——基于北京市社區(qū)民間組織的調查[J].求索,2013(11):253-255.
[22] 馬 ?璇,王紅揚,馮建喜,等.城鄉(xiāng)統(tǒng)籌背景下農村居民基本訴求調查分析——以南京市江寧區(qū)為例[J].城市規(guī)劃,2011,35(3):77-83,93.
[23] 汪杰貴,周生春.構建農村公共服務農民自主組織供給制度——基于鄉(xiāng)村社會資本重構視角的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1(2):74-78.
[24] 周素萍,趙京華,張亦明,等.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及完善[J].農業(yè)經濟,2010(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