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保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習者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后,他們才會去主動思考,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和意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為此,初中物理教師要按照新時代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遵循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基礎,依據教材內容,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有所得.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談一下自己的觀點,供參考.
一、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是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的至理名言,也與今天素質教育教學的要求相契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這一理念,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學識基礎結合起來,設置相關情景進行興趣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設置了這樣的教學情境:用多媒體展現學生滑冰、劃沙、水上滑梯的場景,一下就吊起了學生的“胃口”,不知我要干什么.這也是我需要看到的場面.然后我慢條斯理地問學生:“這些活動同學們都做過吧?哪位同學能夠告訴老師,除了冰面、滑梯等物體,你還見過更光滑的物體嗎?”學生們一片嘩然.隨后我說:“冰是我們所見的比較光滑的介質,它的表面很光滑,但在它表面滑動的物體還是有停下的時候,這是為什么?”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設計能夠巧妙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接著我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大屏幕顯示《牛頓定律》),由于學生的吸引力已全部在教師的身上,所以這個時候傳授給學生知識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它集理論和實踐于一體.物理實驗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在實驗室運用專業(yè)儀器做的實驗.由于是動手實踐,所以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二是在課堂上為了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而做的輔助實驗,主要作用是增強物理教學的直觀感和形象感.這類課堂演示實驗主要是由老師進行操作的實驗,學生觀看,所以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要把握好分寸,讓學生看懂弄通,切忌為了實驗而做實驗而將學生冷落一旁,自顧自地“演”,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事實上,學生對實驗課是情有獨鐘的,每當我做課堂演示實驗的時候,學生在臺下都是“閑不住的觀眾”,個個伸長脖子,展現了他們極高的興趣.這樣的實驗教學如果再加上與學生的互動,便能使實驗課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讓學生有所收獲.
三、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啟發(fā)學生去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逐漸形成一種積極的探究思維.教師每節(jié)課都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來引發(fā)學生思考.比如,在講解《浮力》這節(jié)課時,我就將《曹沖稱象》的故事給學生講了一遍,然后問學生為什么可以這樣做,使學生產生疑問,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浮力,從而在上課伊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播放“39層大樓‘搖擺10分鐘驚眾人”的新聞事件.說的是2011年韓國首爾一棟39層的建筑 “搖擺”了10分鐘,人們以為是地震,驚嚇了眾人.后來經專家論證才得知是樓內一些人正在練習“跆搏”健身操,與整個大樓產生共振所致.看完短片后我說共振的危害是巨大的,但是利用共振可以制造超聲工具,利用原子、分子共振可以制造各種光源如日光燈、激光以及電子表、原子鐘等服務大眾.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把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深入,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四、利用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豐富多彩的物理課外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物理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課下閱讀物理書籍,拓展學生知識面,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興趣和知識點,提升素質;可以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辦理物理小報,讓學生自己動手搜集資料,在搜集資料和動手編撰中增長知識,激發(fā)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動手實踐的激情和興趣,學生親自動手制作會更有成就感.比如自制鬧鐘需要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和有關物件,這個搜集的過程就是增長見識、激發(fā)興趣的過程,從而使他們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按照素質教育教學和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興趣愛好,依據教材內容傳授知識,在傳授過程中要注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樂學、會學,提高其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