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 魯迅故鄉(xiāng) 布面油彩 78cm×139cm 1978年
陳池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風箏不斷線!吳冠中對油畫形式的探索并沒有走到純粹抽象的地步,既不同于康定斯基的抒情抽象,也不同于蒙得里安的幾何抽象,他的風箏之線都是連著故鄉(xiāng)的土地、房屋、山水,總是連著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之情。他認為油畫雖然誕生于西方,但并不是洋人的專利,“油畫民族化是畫家忠于自己感受的自然結果!”土生土長的中國油畫沒有理由自餒,祖國泥土的濃香將隨著他的作品傳遍世界,聞香下馬的海外觀眾必將一天比一天多起來!
吳冠中的確在探索油畫民族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他的作品具有東方神韻,其內涵精神是對故土的深厚的感情,其形式是當代的中國的審美意象。吳冠中對江南民居的表現,已形成其獨特的鮮明的吳氏油畫視覺圖像樣式。他反復畫那些民居的墻、窗,抒寫他對江南故土的眷戀之情。
吳冠中 紹興河濱 木板油彩61cm×46cm 1977年 中國美術館藏
水天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在中國繪畫史上,吳冠中的特殊意義是開辟了一條跨越傳統程式、融會中西藝術的道路。他不以文人畫的繼承者自居,但在深層藝術觀念上卻與開創(chuàng)文人畫傳統的文人聲氣相通;他不崇拜傳統筆墨程式,但他是當代水墨畫家中最能發(fā)揮水墨語言的多樣表現性的畫家之一,在無所顧忌、無所約束的心態(tài)下畫出了具有中國藝術精神而非傳統形式的作品。雖然在中國畫圈內有許多人對他的創(chuàng)新實驗心存疑忌,但在圈外人看來,他是極具中國文化風神情趣的現代中國畫家。他認為只有不斷發(fā)展變化,才談得上保留傳統,將筆墨等同于傳統,是“保留文物”而非保留傳統。“我們在傳統中得益的,是啟發(fā);我們在傳統中失足的,是模仿”,但他并沒有拋棄傳統筆墨的精神。他在傳統筆墨形式如皴法之外,對線和點的表現力做了新的拓展。他創(chuàng)造出了新的水墨畫節(jié)奏,因此也就拓展了現代觀眾的審美趣味。這種新節(jié)奏的核心是表現生命的運動,他以自己多樣化的實踐給后來者展示了一種新的可能性:不刻意摹古,不刻意追隨歷史上的大師,也有可能創(chuàng)作出有十足中國風味的繪畫。而我們從來認為離開古代大師創(chuàng)立的規(guī)范和程式,我們就會失去藝術的傳統精神,失去繪畫的民族特性。
吳冠中 武夷山村 木板油彩 49cm×61cm 1977年
許江(中國油畫學會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吳冠中先生的藝術融通中西, 在中國水墨繪畫方面,他力求時代出新;在油畫等藝術形式上他勠力創(chuàng)造民族特色。這兩方面他都走得很遠,但在核心處卻又秉持中國人特有的“詩意”和“象心”。他在這些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和優(yōu)秀品質,是他留給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藝術遺產。
吳先生的藝術思想深邃,展現了一代大師的廣闊視野。他是一個杰出的藝術的思者。他將這些藝術思想一方面化作出色的文字,廣為推廣;另一方面不斷以詩性的意象為中介,在藝術上表達和驗證這些思想。這使得他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罕見的思想敏銳、藝術迭新的一代旗手。
吳冠中 水上人家 木板油彩 46cm×61cm 1980年 中國美術館藏
吳冠中 碾子 木板油彩 46cm×36cm 1980年 上海美術館藏
吳冠中 江南人家 木板油彩 61cm×46cm 1980年
吳冠中 夜咖啡 布面油彩 41cm×32cm 1989年
吳冠中 莎士比亞故居 布面油彩 73cm×81cm 1992年
吳冠中 旅途 布面油彩 46cm×54cm 1987年
吳冠中 憶故鄉(xiāng) 布面油彩100cm×65cm 1996年 上海美術館藏
吳冠中 青高粱 布面油彩66cm×53cm 1995年
吳冠中 荷塘春秋 布面油彩93cm×72cm 1996年
吳冠中 圍城 布面油彩 46cm×46cm 1994年 中國美術館藏
吳冠中 荒漠 布面油彩 50cm×60cm 1994年
吳冠中 白云與白墻 畫板油彩50cm×60cm 2002 新加坡美術館藏
吳冠中 玉龍山下麗江城 布面油彩 70cm×140cm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