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麗梅
聽眾的參與熱情高低,關乎演講成敗。巧妙設置問題,是激發(fā)聽眾參與熱情的一種有效的方法。請看下面兩例:
著名外交家吳建民先生剛到法國當大使時,曾做過一場演講,他一開場就說:“我在大學里學的是法文,但我從來沒有在法國工作過。比起我的前任蔡方柏大使,我有很多劣勢。蔡大使前后在法國度過了23 個年頭,當了8 年大使。而我,你們知道我到法國多久嗎?”不少聽眾竊竊私語,猜各種數(shù)字,有說1年的,有說5 年的……吳建民這時揭開答案:“其實我到法國的各種出差加起來不到23 天,我不了解法國,非常需要大家的幫助……”吳建民利用問答和聽眾交流,再借用23 年與23 天的強烈對比,讓聽眾不由得被帶入演講中。
在某廠工會舉辦的一次“寫時代新篇,展巾幗風采”的職工演講賽中,一名來自機械總公司的女選手做了題為“我們是亮麗的風景”的演講。她說:“誰說女子不如男?你們知道我們安裝車間歷史上第一位女班長是誰嗎?你們知道嗎?為了完成生產(chǎn)指標,她帶領班組人員加班加點,連續(xù)幾個月每天工作長達16 個小時。過去,鉗工班總是拖車間的后腿,她上任后的第一個月,班里的質(zhì)量、產(chǎn)量就躍居車間第一,并且連續(xù)3 個月保持車間第一名。”說到這里,臺下已經(jīng)紛紛議論起來,演講者聽了一會兒,等大家議論完后紛紛把眼睛看向她時,她才說:“她就是我們車間的花木蘭——魏娟?!毖葜v者設置的問題,吊足了聽眾的胃口,聽眾自然就專心聽講、積極參與,現(xiàn)場的氣氛就熱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