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博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達埔中心小學 福建 永春 362600)
《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制定簡單的英語學習計劃;對所學習的內容能主動練習和實踐;在詞語與相應事物之間建立聯(lián)想;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嘗試閱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注意觀察生活或媒體中使用的簡單英語;能初步使用簡單的學生英漢詞典?!币虼?,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結合教材,運用適當?shù)慕虒W策略,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只要策略成功,并恰當?shù)剡\用,相信一定能夠取得良好的結果。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活潑好動,模仿性強,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較差,針對這些特點,教師把英語教學游戲作為一種教學形式,而游戲的趣味性、參與性、直觀性和競賽性的特點,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發(fā)自內在的學習要求和興趣,使他們牢固掌握英語的基本語言知識。
1.1 趣味性小學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長久集中,有些甚至坐上一會兒就開始東張西望心不在焉了。運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可以使學生津津有味地接受語言訓練,鞏固語言知識。
1.2 參與性在通常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是聽老師講授或進行單調的機械性操練,但在游戲中,學生既是觀眾,又是演員,而且首先是演員,他們就是游戲的積極參與者。這對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保證他們對英語的實際運用,具有重要意義。
1.3 直觀性對于初學英語的小學生,他們的抽象理解能力比較低,因此教師抽象地講解和示意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只有通過游戲設置具體的形象、動作和情景,學生就能較快地理解所學內容。
1.4 競賽性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勝性和表演欲。通過游戲進行比賽,學生就會在英語游戲中“大顯身手”,爭取榮譽。有的游戲是以小組為單位,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
年齡的特點決定了小學生愛動、愛玩、愛跳、愛唱、愛游戲。教師應善于從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出發(f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趣味化、多樣化、游戲化、生活化、情境化,使學生們懷著極大的興趣,積極踴躍地參與。如:在教授動詞短語時,全班分成boys and girls兩組,請一組的一位同學上前扮演或表現(xiàn)一種動作,請另一組的同學猜一猜,并正確地說出英文單詞,猜對者為本組得一枚star。學生們夸張的動作,有趣的表情,深深地吸引了全體同學,他們爭先恐后地參與,積極性頗高。
課堂情境可以是圖片、木偶、玩具、實物等材料,可以是一段錄音或一盤錄象,也可以是教師的表情、形體動作。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需綜合多種情景因素靈活運用。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就是將孩子學到的日常生活用語與學生的生活情景融于一體,并鼓勵學生積極嘗試運用。我們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母語文學經驗,選擇一些短小淺顯的對話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運用:“Hello”“Goodmorning”“Bye-bye”“Seeyoutomorrow”之類的相互問候語句;年齡、性別、天氣、日期的問答;身份、家庭成員的介紹等,這類活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利于學生學以致用。學生掌握了一些簡單對話,便為交往打了基礎,于是,我們適時創(chuàng)設一些模擬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行交往學習。
游戲是英語課堂的內在動力,學生在做中學和通過參與競賽,可以促進英語思維能力。學生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能力的信任。如果教師對學生滿懷期待之心,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德、智、體等方面進一步得到完善,形成積極上進的情緒,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克服英語學習中的種種困難,攻克一切難關,最終取得好成績,享受成功的樂趣。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給學生成功感,因為“成功越大,興趣越大,動力越大”。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到,課堂上的雙邊和多邊活動,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而學生“再表現(xiàn)”的欲望,會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會使他們在英語課上滿懷興趣、集中精力。教師須知爭強好勝是青少年的天性,教師在結束一堂課時也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特點,將學生分成小組,或者采取個人搶答,以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小結,同時也可以檢查教學效果。學生可以在熱烈的氣氛中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興趣,增強參與意識。另外,有了競賽意識,學生課下又會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翻閱英語課外書,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小學生對于英語學習具有巨大的潛能,一些流行詞如QQ、cool在一段時間內在學生之間很流行,這些無疑是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說明英語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外,更要延伸到課內。因此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并且布置合理有趣的作業(yè)。如讓學生自己讀一段英語新聞,然后錄下來,大家在班里集體聽,最后投票看誰讀的最好。再如,英語競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話劇比賽、英語角、英語學習園地、英語興趣小組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英語水平,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但教師需要注意,在這些活動中,不可主次顛倒,學生是主角,教師是引導者。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才可以感受到主人翁地位,活動才可以開展下去。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教學是復雜而艱巨的過程,筆者相信,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廣大的教育一線工作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一定可以提出更好的教學策略,小學英語教學也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