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作文體裁是說明文,要求以“我”的口吻自述某種物品。老師傳授大家?guī)讉€秘籍,看了后,不愁寫不出好習(xí)作。
“我”就是某種物品的化身,“我”要把自己介紹給大家,要讓人們了解“我”、喜歡“我”、使用“我”,就必須要投其所好,抓住讀者的心理,改變說明文的單調(diào)說明的特點。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把自己的特點和用途介紹清楚,增加說明文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我”到底是什么物品呢?“我”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呢?“我”究竟有什么本領(lǐng)呢?這些都是物品的本質(zhì)屬性,也是人們想要了解“我”的基本要素。例如“智能鎖”就要體現(xiàn)智能性,可以識別主人的指紋或指令來為主人看家護院;“共享單車”則突出共享性,“我”不屬于某一個人,只要人們能正確地識別“我”的二維碼,“我”都愿意為他們效勞。如果“我”是某種食物,那就一定要自述制作過程和營養(yǎng)價值。例如“漢堡包”:“我”可不是傳統(tǒng)的豆包、肉包,“我”是面包和香腸(肉塊)的結(jié)合體,廚師先把“我”的肉身放到油中炸熟,再把選好的面包分成兩層,夾住“我”的肉身……面包給人們提供淀粉,肉身提供蛋白質(zhì)??傊?,讓“我”娓娓道來,把自己的過人之處一一表述,這樣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脈絡(luò)清晰。
不要忘記“我”是要說明的物品,那就一定不能離開說明方法。例如“我”是“足球”,可以采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體現(xiàn)“我”與其他球的不同;“我”是“計算器”,可以采用打比方和作比較綜合運用的方法,“我”像人的大腦一樣可以進行正確運算,可是“我”的運算速度卻比人腦快……其實不管運用什么說明方法,都是為了更好地說明“我”的特征,說明方法可得靈活使用啊!
同學(xué)們,不管“我”是哪一種物體,你們都要認(rèn)真觀察,轉(zhuǎn)換角色,用活潑風(fēng)趣的表述,才能把“我”說得明明白白。
小學(xué)生優(yōu)秀作文(高年級)201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