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國軍 浙江省玉環(huán)實驗學校杭州高中部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作文。(深圳市2019年聯(lián)考作文題)
點擊鏈接就可以閱讀美文,打開圖片就可以欣賞風景,掃碼支付就可以購買時裝……科學的發(fā)展使成果的共享變得更加便捷只是,我們仍然很難共享寫作者的思考,攝影師的體驗,設計師的匠心……這些仍然屬于獨創(chuàng)者獨有。
對于國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別國科學發(fā)展的成果,只是很難共享他們獨有的關鍵核心技術。因為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
我們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時,新時代的中國呼喚著更多的青年人成為某一領域的獨創(chuàng)者、獨有者。因為,有什么樣的青年,中國就會有什么樣的未來。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或思考?請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選擇的是一段緊扣時代主線,又很接地氣且不乏思辨色彩的材料。材料主題與高考作文“文以載道”“立德樹人”的主張是高度契合的。材料分為三段文字。首段通過網絡的便捷引出“共享”這一關鍵詞,接著以“只是”一轉,強調“共享”的局限性,突出“獨創(chuàng)、獨有”的重要性。第二段,從個人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從小我境界上升到大我境界,再次在“共享”的基礎上,強化了“獨創(chuàng)”的重要,也使得共享與獨創(chuàng)的意義具有了普遍性。第三段,回到我們,回到我們的生活,回到新時代的中國,并再次明確了寫作內容:不缺共享,呼喚獨創(chuàng)。
很明顯,“共享”與“獨創(chuàng)”是材料中的兩個關鍵詞,雖然兩個詞語不是對立矛盾的,但出題者對這兩個詞語有明顯的輕重抑揚情感。故我們不能脫離共享去談獨創(chuàng),也不能出現獨創(chuàng)與共享平起平坐甚至輕重倒置的寫作思路。行文之前,還應該思考“共享”和“獨創(chuàng)”是什么關系?它們的本質是什么?哪些資源可以共享?哪些資源必須獨創(chuàng)?“共享”即“摘桃子”,是一種發(fā)展的捷徑,也可能是一種偷懶的惰性,甚至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蔼殑?chuàng)”即創(chuàng)新、發(fā)明,是發(fā)展的關鍵和核心,速度較慢,卻是引領發(fā)展的核心動力。共享雖好,不是長久發(fā)展之計;獨創(chuàng)雖難,卻是強盛的不二法門。另外,高考作文歷來強調文中有“我”,即面對紛繁的共享時代,處在新時代的我或我們應該怎樣去創(chuàng)新,怎樣將個人情懷的創(chuàng)新夢融入中國夢之中,而不能總是“說著別人的故事,成就自己的文章”。
文體選擇上,雖然最后一段開始是說“對材料的感悟與思考”,但緊承其后的是“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故還是以論述文為佳。這與浙江省近幾年強調的“作為高中生,理應能對社會現象有自己獨到思考和辨別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
共享誠可貴創(chuàng)新價更優(yōu)
◎陸亦澄 浙江省蕭山中學2002班
這是一個共享的時代。當我們在電腦里輸入“共享”兩個字,百度會出現約一億個相關結果,搜狗會跳出一萬八千余篇相關公眾號文章。知識文獻、衣食住行等滿世界的共享資源,只要你想要的都可以通過指尖的輕點得到。
我們是幸運的。生活在共享時代,無論是生產還是生活方面我們都得到了空前的便利。“共享”讓我們能時刻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我們無須鉆研、探究許多生活、生產領域的精深之處,便能快速便捷地達成我們想要的目標?!肮蚕怼睍r代改變了我們千百年來的生活模式,沐浴在“共享”的榮光中,我們的生活顯現出迷人的安逸。
然而,一場中國“芯”風波卻給了我們當頭一棒。身處“共享時代,并非所有東西都能“拿來”。沒有自立自強的“斧頭”,要想立足當今世界,難,難,難!而這“斧頭”,正是一個國家民族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力。托馬斯·彼得斯有言:距離已經消失,要么創(chuàng)新,要么死亡現實警示我們:共享誠可貴,創(chuàng)新價更優(yōu)。
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創(chuàng)新改革發(fā)展史,從人類的祖先創(chuàng)造性地撿起了石塊和樹枝,開啟了歷史的新紀元,人類創(chuàng)新的本能就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得到了充分展現。從創(chuàng)造性地將烙餅知識類推到鞋子上,再到創(chuàng)新地應用雙層記憶海綿鞋墊,耐克一次次地為我們開啟運動新時代;從將古法與現代技術結合,到成功分離出應用于瘧疾治療的青蒿素,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團隊為中醫(yī)的研究開創(chuàng)了新法;而用奇妙的量子理論助力中華巨龍的騰飛,則是潘建偉的量子團隊在一片空白的天地闖出的一片中國紅。創(chuàng)新是人類生存的本能,是發(fā)展的“內置軟件”。試想一下,如果人類喪失了這一本能“軟件”,那么我們是否還在體會著鉆木取火的艱辛、砍柴捕魚的勞苦,繼續(xù)生活在蠻荒時代?
社會的發(fā)展就是一個推陳出新的過程。百年前康有為就有言:“太平之世無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無所尊,所尊貴者工之創(chuàng)新器而已。”坊間笑談云,打敗康師傅的不是統(tǒng)一方便面,而是美團外賣、餓了么;打敗尼康的不是佳能,而是智能手機。而美國制裁華為背后折射的就是民族企業(yè)核心技術的匱缺問題,“共享科技”買不來也求不來核心技術,依賴于第三方服務,行業(yè)發(fā)展終將受制于人。沒有創(chuàng)新發(fā)展,即便是根基再深厚也消除不了發(fā)展動力不足的弊病。中國高鐵、中國水電、中國特高壓輸電等自主創(chuàng)新程度極高的國家工程,有力地證明了創(chuàng)新對發(fā)展的巨大作用。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怎樣。生活在共享時代的我們,唯有用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創(chuàng)新大潮流中,才能擔得起時代的重任,獨自享有那競爭路上的無限風光。
簡評
文章材料豐富,論證充分,邏輯思維清晰。題目即觀點,行文過程中,作者牢牢抓住“共享”與“創(chuàng)新”行文,先說共享之便捷,再筆鋒一轉提出“共享可貴,創(chuàng)新更優(yōu)”的觀點。在論述“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時,作者先借助排比材料進行正面舉例論證,再從反面進行假設推理,接著引用康有為的名言進一步強化了“共享的基礎上,唯有創(chuàng)新才能消除動力不足的弊病”的觀點,最后借用盧新寧的名言,對共享時代的我們應該怎么做提出了一種思考。
唯夯獨創(chuàng)之基方行共享之美
◎蔡心怡 浙江省蕭山中學22000011班
康有為曾說:“開創(chuàng)則更定百度……守成則安靜無為……”發(fā)展之路,學習借鑒他人之共享經驗,誠不失為一條捷徑。但真正能實現前進與超越的,唯有獨創(chuàng)精神。
中興之困,猶在眼前;核彈波折,刻骨難忘??犊蚕恚莻€別服務整體的貢獻意識,是人類共同進步的前提。然而,當舍予被視為當然,當依靠發(fā)展成依賴,當獨創(chuàng)者的擁有物,被受享者不斷抬價加碼,并演變?yōu)椴倏厣来髾嗟睦麆?,共享就滑入了另一個極端。我們當然鼓勵共享,但我們更應重視獨創(chuàng)。
獨創(chuàng)是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個體實力與水準的最佳見證。莫泊桑比之為鮮花碩果,泰戈爾稱其為黑夜光明。從神農嘗百草的冒險性創(chuàng)造,到基因雙螺旋結構的跨時代進步;從《詩經》打動人心的勞動者之歌,到文藝復興時期才華洋溢的人性謳歌……古往今來,無數志士能人,嘔心瀝血,將畢生的才學融入自己獨創(chuàng)的作品中,縱然歷經千年,他們思想的光輝、行為的魅力,仍熠熠生輝,留給后人無限的想象與追憶。與之相比,躺在他人獨創(chuàng)成果上的“借鑒者”“抄襲家”,人云亦云,鸚鵡學舌。一味照搬照抄、東拼西湊起來的,只有一副殘損庸俗、滑稽違和的破衣爛衫。
獨創(chuàng)是想象與現實的產物,是國家底氣與硬氣的實力擔當。習主席曾飽含深情地這樣說道:“我為中國人民迸發(fā)出來的創(chuàng)造偉力喝彩!”無論是用生命鑄就探地利器的黃大年,筑夢量子科技前沿的潘建偉,還是創(chuàng)建伶仃洋上“跨海長虹”的林鳴,化作星辰伴“天眼”的南仁東,他們都為國為民獨創(chuàng)了一方天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想要自信、自立、自強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獨創(chuàng)精神、獨創(chuàng)能力,一定是她最堅強的后盾,最有力的支撐。沉痛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味地“共享”,帶來的只會是身不由己的依賴、手無寸鐵的軟弱。大清傾國之財購進的洋槍洋炮,不是上當受騙人財兩空,就是束之高閣無能為力。小到圓珠筆筆芯,大到飛機、航母,將希望寄托于他國的鼎力相助,恰恰是將弱點公之于眾,把軟肋雙手奉上。
遠山滄海,待時而觀;創(chuàng)新大任,候爾而擔。新時代的奮斗者,不僅要擁有海納百川、博采眾長的包容,更要有精神的獨立、行為的創(chuàng)新。無論是中國飛機、中國高鐵、中國企業(yè)、中國文化,它們走出國門,不僅僅因為雄厚的財力、優(yōu)厚的開放政策,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核心”,有自己的“必殺技”。唯其如此,才能將共享之美,以中國之名,傳播四海。
用獨創(chuàng)定義發(fā)展,用共享禮贊美好。這不僅僅是個人的追求,也是一個國家需要的大氣與蓬勃。以夢為馬,盛年正當時!
簡評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文章立意高遠大氣,結構嚴謹清晰,語言老到流暢。開篇借名言,以退為進,提出觀點,干凈利落。對于共享,作者落筆簡潔,卻有力地挖掘出了共享之利弊,為獨創(chuàng)蓄勢;而對于獨創(chuàng)卻濃墨重彩,以個人和國家分列論點,層層深入。論述過程中以翔實的事實為證,由敘帶議,以議深化。作者對共享與獨創(chuàng)本質的闡釋精準有力,對于個人與國家的聯(lián)系也把握得恰到好處。作者不只是論述了共享的美好、創(chuàng)新的重要,還對處于新時代的我們應該怎么做進行了探討。
沉淀自我,在共享中追求獨創(chuàng)
◎韓思婕 浙江省蕭山中學2005班
情感不再壓抑,于朋友圈發(fā)表一篇說說,就可以抒發(fā)得慷慨淋漓;知識不再局限,打開一個論壇,便可見識一番別人的真知灼見最初的共享,是渴望,是溝通,是慷慨。但當情感的共享變成了一種消費,共享的知識越堆越高竟淪落成了飯桌上的談資,共享就成了百無聊賴的重復表達、精神的荒蕪寂寞以及個人思考和情感的消失。
世界的橫寬在不斷縮小,而思想的縱高不可一馬平川,共享使信息覆蓋世界,卻不是將其包裹成平滑的蠶蛹,讓創(chuàng)新思想的幼體在溫馨和諧之風中孵化。這個時代缺少的不再是可以共享的知識和故事,它們漫天遍野、參差不齊,缺的是一個獨創(chuàng)者的思考、一個獨有者的追問,缺的是每一個自我的蘇醒。
共享時代,真正的情感與獨創(chuàng)沒有變得更容易傳達,甚至因為現代人情致和欲望的荒蕪,反而變得更難表露了。點擊鏈接就可以閱讀的美文,打開圖片就可以欣賞的風景,掃碼支付就可以購買的時裝,在千審閱、萬整改之后放在一大群差不多的類似物中間最后展示在一群漫不經心的觀者面前,創(chuàng)作者的匠心與思考早已被消磨殆盡。知識被踐踏,情感被消費,這就是大數據共享之下共享者的悲哀。
豐富愉快的生活,看似是共享時代構建出來的恢宏大廈,實則是不帶任何個人靈魂的快捷酒店。時代呼喚著獨創(chuàng)者。令人欣慰的是,作家劉慈欣的《三體》為中國科幻小說填補空白,成了這一領域的獨創(chuàng)作家與領跑人。潘建偉和他的團隊成功發(fā)射墨子號量子衛(wèi)星,更是青年一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力的證明。事實證明,縱然共享如潮,但才華出眾的創(chuàng)新者和無與倫比的華章,一定能在眾人的茫然面前熠熠生輝。
每一個生命都是需要自我思考與獨創(chuàng)的。文字最初的時候,它的意義不是大眾默認和規(guī)定的,而是帶有獨有的主觀色彩的語言!有自我思考的人才不會讓自己獨創(chuàng)的思想被時代的庸碌之流沖濺腐蝕,才不會在共享的潮流中喪失自我。國家亦然。中國之強,不強在共享成果,而強在獨創(chuàng)立國,強在核心關鍵技術。如此,才能引領世界趨勢。
國人之本色,便是國之本色。真正有價值的共享,是積淀深厚之后緩緩地到來。真正的獨創(chuàng),是自我靈魂蘇醒之后的沉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唯有如蛟龍潛入深海般沉淀自我,才能勇于做立于潮頭的弄潮兒,勇于做獨創(chuàng)者。唯有每個人都自我沉淀,獨自思考,獨自創(chuàng)造,未來信息的共享交流才會顯得盛大而熱鬧。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簡評
文題著一“沉淀自我”,使立意有了新意,同時也回答了如何“在共享中追求獨創(chuàng)”的問題,顯得匠心獨運。
作者從“共享”入篇,談共享的便捷與變化,并深刻挖掘出變化后的原因,進而引出“獨創(chuàng)”這一關鍵詞。誠然,當共享成了“百無聊賴的重復表達……個人思考和情感的消失”,獨創(chuàng)就顯得尤為珍貴。那么,誰堪稱獨創(chuàng)的領跑人呢?獨創(chuàng)對于個人和國家,會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呢?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怎樣去獨創(chuàng)呢?作者條分縷析地回答了這三個問題,步步深入,前后勾連,邏輯嚴密。當然,作者駕馭語言的功底,陌生化的混搭,比喻性的表達,也使得文章錦上添花。稍有遺憾的是文章對共享渲染過多,致使對創(chuàng)新論述不足,“沉淀自我”也只是一筆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