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昌云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太平鎮(zhèn)仙潭小學,四川 瀘州 646500)
幾何圖形是數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系統(tǒng)性、抽象的的特征,學習中涉及到圖形的旋轉、空間變換等,不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想象,因此,在幾何圖像教學過程中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很多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也無法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效果。面對這樣的情況,應深入了解教學中各類問題出現的原因,找到有效的解決對策,實現高效教學。
幾何圖形教學作為數學學科的重點內容,一直受到小學數學教師與學校的重視,在這部分知識教學中,意在通過對知識以及相關概念的掌握,幫助學生構建幾何思維,掌握解決幾何問題的方法,為后續(xù)更深入的幾何學習奠定扎實基礎。但從目前幾何教學實際情況來看,由于需要考慮學生的抽象思維與空間思維發(fā)展情況、學生個性特點等諸多因素,致使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以及設計的教學活動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教學目標并不明確,導致教學活動經常出現偏差;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利于學生靈活的運用知識,從而出現了很多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幾何公式,但并不能正確應用的情況[1]。
與其它數學知識相比,幾何圖形知識需要學生細致的觀察圖形,有理有據的分析圖形線條、角度等元素之間的關系,合理的使用公式才能解決問題。因此,培養(yǎng)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是學習幾何的基礎,但這項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無疑是枯燥的,教師如果仍然主導課堂,讓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理解,將會使學生逐步產生厭煩心理?;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有效的方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的觀察與分析幾何圖形,感受其中的樂趣與圖形關系中的奧妙,從而產生幾何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這部分知識時,直觀的對圖形進行分析學生很容易找到正方形與長方形的不同,但是利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則存在一定難度,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利用手中筆、直尺等工具實踐測量長方形與正方形,利用獲取的數據總結他們的區(qū)別與特點,這種方式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探索與分析過程中,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容易產生學習的欲望與激情,從而能夠更深入的理解知識、更扎實的掌握知識。
數學知識源自生活,加強幾何圖形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更便于學生理解知識與記憶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學生經歷過多的事件引導學生,以這些事件為案例,能夠快速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而且學生親身經歷過的感受更加深刻,在學習過程中更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2]。例如,在學習《初步認知軸對稱圖形》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將生活中常見的摩天輪、汽車標志、建筑物等作為案例,讓學生從數學幾何思維中找到這些事物的共同點,更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鑒于當前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合理的應用探究式學習模式十分必要。這種學習模式給予了學生極大的自主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喜好、行為習慣選擇學習方式與方法,針對教師布置的任務以及存在的問題展開自主探究。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動手實踐,遇到問題需要聯(lián)合以往學習過的知識或向其他伙伴求助、與教師探究得出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案。通常情況下,鑒于小學生年齡較小,開展探究式學習最好以小組為單位,發(fā)揮小組團體的力量,讓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在探究過程中都能得到發(fā)揮,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并不單純的鍛煉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與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合作式的探究,學生與他人展開交流與溝通,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也會得到鍛煉,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培養(yǎng),這對學生日后的學習與成長都有著重要幫助。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幾何圖形的教學使諸多教師都感到頭痛,一方面知識理解難度大,另一方面教學設計存在一定難度。為此,文章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以便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有益的參考,在教學中從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細致的觀察與感悟生活,在配合探究式學習方法實現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鍛煉,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從而為學生日后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