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秀芳
內容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內容,閱讀能力對人們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因此必須要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充分結合起來,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還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所以說讀寫的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 讀寫結合 閱讀教學
閱讀可幫助學生掌握多種語言表達技巧,同時對學生的知識積累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在閱讀的過程中記錄下讀到的好詞好句,并在寫作過程中能夠合理應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讀寫結合思想概述
小學生年齡較小,因此閱讀量和生活閱歷十分有限,由于學生不能經常閱讀課外讀物,所以寫作的學習主要集中于課堂教學,這就限制了學生的知識面,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不斷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更多的知識,從而在寫作中也能用更加嫻熟的表達技巧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從課堂學到的表達技巧,可以應用于不同的文章當中,從而能夠更好地完成一篇作文的寫作,另外,在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的同時,也要不斷地積累自己的閱讀量,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就是這個道理。
二.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寫讀后感。在課堂教學中,讀是最為基礎的環(huán)節(jié),用閱讀來促進寫作,寫作水平的提高離不開閱讀,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中學習寫作的技巧和新穎的表達方式。小學語文教材當中,選擇的內容通常是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經典篇章,在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學生熟讀課文,在授課時還應使用更富感染力的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并也能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教在課堂中,教師主要起到引導的作用。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體會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且在讀書的過程中,也能夠深受鼓舞和感動,獲得更多的快樂和閱讀享受。此外這種方式也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寫讀后感,學生在讀后感當中,可以充分理解文章的含義。
2.以課文內容為樣本,鼓勵學生仿寫。作文最初的階段就是仿寫,并且仿寫也有利于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從閱讀過渡到寫作,仿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結合課文來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如《威尼斯的小艇》中,寫船夫駕駛技術熟練?!按虻鸟{駛技術特別好”這一句起到了統領全段的作用,同時也指明了這一段表達的中心思想,下文中分別從速度快,船只多,面積小,操作嫻熟等多個方面證明了船夫的駕駛技術的高超,“兩邊的建筑飛速后退”,這句描寫也從側面表明了船夫駕駛速度快速的特點。學生要在閱讀當中深刻體會這種表達特色,然后應用總分。及側面描寫的方式來突出主題。
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意義
1.閱讀對小學生的寫作熱情起到有力的激發(fā)作用。目前,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之下,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被運用到國內各個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之中,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同時還能和作者在思想上產生一定的共鳴。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在豐富的語文知識中暢游,語文寫作素材得到有效積累,進而對學生的語文寫作熱情起到有力的激發(fā)作用,促進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
2.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提升其閱讀的積極性。如今,很多小學生在開展語文寫作的過程中,出現寫作困難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在于學生在平日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對于語文知識的積累是非常欠缺的,語文閱讀量嚴重不足。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覺提升語文閱讀量,讓學生積累、掌握大量的寫作素材,學生在進行寫作時,也對其語文成語以及語句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進而對其自身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對其語文閱讀的積極性起到了有力的激發(fā)作用。
3.結合課文,進行聯想和擴寫。在教材當中,一些課文結尾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讀者可以繼續(xù)展開聯想和想象來拓展結尾。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用一些課文的結尾作為自己作文的開篇,將自己的生活與課文充分結合在一起,利用自己的聯想拓展文章的情節(jié)。與此同時,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鍛煉了自己的寫作能力,所以說此種方式也是讀寫結合的有效的應用。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新添堡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