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松
(福建省永泰縣第十七中學 福建 永泰 350700)
本然語文教學主張求真、求序、求和、求新、求實、求美六個方面,把求真放在了首位。本然語文追尋語文之真,讓學生“千學萬學”,學語文的“真”,學語文的“言”,“從讀者的角度,真實閱讀應是原汁原味的閱讀”。而對語文本真的探尋離不開文本解讀,如何正確解讀文本,一直是語文教師探索與思考的問題。教師只有正確解讀文本,才能正確把握文本的核心價值,從而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秘要所在,最終真正做到“授之以漁”。在文本解讀方法上,很多語文教育名家已為我們探究文本的“真”指引了路徑。在眾多的文本解讀方法中,筆者認為,孫紹振教授提出的“還原法”,對中學語文老師正確解讀文本,大有裨益。
孫紹振教授認為:文本的閱讀方法與觀念是緊密聯(lián)系的,閱讀與欣賞要從研究矛盾入手,要運用聯(lián)系的觀點。還原法的核心是將文本中表現(xiàn)的事物恢復到本來的樣子,來揭示事物的矛盾,在研究矛盾的基礎上,用聯(lián)系的觀點解讀文本。筆者認為,“還原法”的有效運用,能夠幫助一線教師深入解讀文本、改進教學設計,可以使我們透過文本的表層看到作品傳達出的真正意蘊,從而引導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引領學生從已知走向未知。
本文謹以統(tǒng)編《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材《偉大的悲劇》一文教學,如何運用“還原法”進行文本解讀,引導學生探究悲劇的偉大本質(zhì)為例,粗淺談談對“還原法”這一文本解讀方法的認識與實踐。
孫紹振教授說:“作家最起碼的修養(yǎng)就是用細節(jié)來說話?!彼€說:“最起碼的形象思維就是以細節(jié)進行思維?!遍喿x文學作品,從細節(jié)中“以文解文”,尋找真實,這是最有效的文本解讀路徑。文學作品,尤其是象小說、人物傳記類作品的構成依賴于細節(jié)。因此,閱讀欣賞文學作品,在反復閱讀中,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細節(jié)所在,通過對細節(jié)的揣摩,領會作家借此細節(jié)所表現(xiàn)出的整體、過程、環(huán)境等等,從而發(fā)現(xiàn)作家創(chuàng)作的真正意圖。陳日亮老師也說過:“文本解讀要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傳言?!薄秱ゴ蟮谋瘎 芬晃模运箍铺貫槭椎奈逦荒蠘O探險英雄,他們“悲劇”的一面,通過文本閱讀是顯而易見的,學生不難理解;但要引導學生去感受悲劇的偉大之處,深入去探究悲劇的偉大本質(zhì),就不那么容易。這首先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品讀細節(jié),去感受、去探究悲劇背后的偉大之處,去思考這個“悲劇”之所以“偉大”的原因(即課文標題的內(nèi)涵)。比如課文中寫威爾遜博士在離死神近在咫尺的時候,還在繼續(xù)進行著科學觀察,“還拖著16公斤的珍貴巖石樣品”這一細節(jié),體現(xiàn)了他為科學事業(yè)崇高的獻身精神。而當他們在歸途中與死亡抗爭時,文中寫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咬緊牙關,絕望的繼續(xù)向前走呀?!边@一細節(jié)令我們感動,他們是多么的頑強。品讀這一細節(jié),筆者認為應引導學生體會: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在恐懼和絕望的邊緣依然“拖著疲憊的身子,咬緊牙關,絕望的繼續(xù)向前走呀。”在這里,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事實上,他們和我們一樣,面對危機,面對死亡,也有恐懼和絕望的心理,但英雄告訴我們,即便是絕望,他們也要“咬緊牙關向前走!”這是英雄留給人類的最大精神財富。還有,文中寫他們面對死亡時的細節(jié):“奧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薄百醯娜齻€人決定驕傲地在帳篷里等待死神的來臨。而且始終沒向世界哀嘆過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種種苦難?!边@些細節(jié),我們應引領學生體會:在冰冷的雪原,幾位英雄一個個倒下,被風雪吞沒了,但他們沒有一個孬種,都是響當當?shù)臐h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壯,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孫紹振教授認為,要揭示文學藝術形象內(nèi)在的奧秘,得用一種方法,“不是憑現(xiàn)成的資料,而是依靠抽象能力把構成藝術形象的原生狀態(tài)想象出來,找出其間的差異,作為分析的起點。這種方法叫做還原法。”“還原”往往和“比較”相輔相成,在“比較”中“還原”,在“還原”中“比較”,故又稱為“還原比較法”(或“比較還原法”),教師將還原比較法落實到文本解讀探究中應特別注意做到兩點:一是要想象出作品省略和淡化的內(nèi)容。“還原比較法”需要聯(lián)想和想象,它要求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文學作品中藝術形象提供的線索,假想出未經(jīng)加工的生活原生態(tài),這樣才能形成欣賞解讀分析的基礎。二是要懂得情感邏輯的還原比較。人物解讀只有還原其情感邏輯,才能準確把握人物形象。因為作家暴露人物靈魂深處的奧秘,就是通過其情感邏輯完成的?!秱ゴ蟮谋瘎 芬晃闹杏幸黄螌懙溃骸八恼碱I者還在那里留下一封信,……所以他請他把那封信帶給挪威的哈康國王。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作證,而這一事業(yè)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痹谶@里,我們解讀文本時應該給學生指出,這表現(xiàn)出的是斯科特一種誠信正直的紳士風度。學生也許不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當時極點上只有斯科特他們,如果將此事置于一個愛耍賴(無賴)、不守信用的人面前,他們完全可以毀掉挪威國旗,插上英國的旗幟(因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他們沒有這樣做,他(斯科特)義無反顧地擔負起證明阿蒙森勝利的責任。也許,講析到此處,學生對斯科特的心理情感還是很難理解。筆者認為,此時應簡單介紹英倫文化,讓學生了解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受這種文化傳統(tǒng)熏陶的斯科特,他愿意接受這項為他人的業(yè)績作證的任務。同時,我們也可以讓學生這樣理解:這何嘗不是他們作為探險家科學家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呢。這樣,我們通過運用還原比較法一分析,就能準確理解把握人物的心理情感。而且我們也正是從這一點上看到,正因為他(斯科特)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而正是這一點,在筆者看來,是他們身上表現(xiàn)出的人類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同時,筆者認為在分析本文人物優(yōu)秀品質(zhì)時,應把這一點放在首位分析。
再比如課文第七段寫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站在一邊不走了。文中寫道“對他怎么辦?把他拋棄在這沒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又必須毫不遲疑地迅速趕到下一個貯藏點,要不然……從日記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辦?!蔽闹幸粋€“不”、一個“要不然……”,我們應該怎么理解?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去解讀?顯然,在這里,我們?nèi)绻蒙蠈O紹振老師的還原比較法,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這樣解讀文本:在當時那樣一個不是凍死就是餓死的絕境中,驅(qū)使斯科特他們帶上埃文斯的是人性親情友情,驅(qū)使他們拋棄埃文斯的是生存。我們要讓學生理解:一切在生存面前顯得那么蒼白,但多年的同甘共苦、榮辱與共的友情又讓他們無法作出殘忍的決定(拋棄)。在這些文字里,我們應引導學生看到,在絕境中他們除了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之外,還要面對巨大的精神壓力。因此,對這一段的文字解讀,我們不能就簡單地理解為體現(xiàn)了他們的團結友愛精神,而應該要運用還原比較法,深入的去解讀他們當時痛苦矛盾的心境,進而了解他們在危難關頭,沒有互相拋棄,從中探究出他們身上的偉大品質(zhì)——團結友愛的精神。理解了這一點,運用還原比較法就能引導學生順利解讀課文第九、十兩段探險隊員奧茨的表現(xiàn):奧茨的表現(xiàn)就是在關鍵時候犧牲自己,寧可自己死去,也不愿意連累同伴,從而我們又看到了這一悲劇背后的又一偉大品質(zhì)——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運用還原比較法,一定要注意對文本中人物情感邏輯的還原比較。我們可以課文的第十二、十三兩段,斯科特臨死前寫日記的那片段為例。文中寫道:“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于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jīng)同他有過聯(lián)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边@是斯科特在心中和親朋好友們告別嗎?還有課文中寫他將“我的妻子”劃去,而改為“我的遺孀”,此舉應怎樣理解?對此,學生可能簡單的理解為斯科特臨終前很關心他的家人,或者只是覺得體現(xiàn)他的孤獨、懷念家人和沮喪的心情。為了能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斯科特當時的心境,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在當時那樣的一個絕境中,斯科特還活著,可他的妻子卻注定要成為一個孤單的人,當他“悲傷地”“堅決地”劃去“我的妻子”,在上面補寫了“我的遺孀”的時候,他的心情就是一種面對無可逃避的死亡的那種鎮(zhèn)定。從文段中,我們應該要讀出: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慮的不是自己,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我們應當引導學生理解:他(斯科特)最后的遺書不是為死后的沽名釣譽,而完全是愛的真情流露;在此處,我們通過對文本中人物情感邏輯的還原比較,讓學生理解、明白:文中主人公斯科特不是一位冷漠無情的英雄,而是一位充滿真情的硬漢子。
總之,以上對《偉大的悲劇》一文的這些文本解讀,只是想說明孫教授的微觀文本分析的理論“還原法”確實是一個簡單易學又非常實用的文本解讀分析方法。孫教授認為它(“還原法”)可以作為經(jīng)典文本的解讀方法,筆者認為,可以把它推廣應用到所有文學作品(含人物傳記)的文本解讀中去。當然,孫教授的經(jīng)典文本解讀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境界,我輩只是學其皮毛,“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筆者只是認為,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每一篇文學作品,進行文本解讀時,如能有意識用上孫教授的“還原法”這一分析工具,悉心地還原事物,運用細節(jié)作用的還原分析,運用情感邏輯的還原比較,運用聯(lián)系的觀點研究矛盾,在研究矛盾的基礎上,用聯(lián)系的觀點解讀文本,你將發(fā)現(xiàn)“還原法”是一把閱讀與欣賞文學作品的萬能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