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亞鶄
(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幼兒園,云南 麗江 674200)
立足幼兒生活環(huán)境發(fā)現、挖掘與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民俗民風中所蘊含的教育資源,整合并轉化到幼兒園課程之中,既有利于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逐漸貼近社會現實、貼近幼兒生活、貼近自然,又有利于促進幼兒情感和社會性發(fā)展、并增強對社會與自然的感知與了解;同時也利于教師建立正確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觀,能基于幼兒生活經驗從自然和生活中取材組織教育活動,從而建構出富有民族特色、個性化、多樣化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資源。
主要通過上網、查閱圖書資料和深入家庭、探訪文化藝人等途徑,搜集具有民俗民風特點文化資源。在搜集的資料基礎上,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民俗民風的特點進行了分析,逐步確立了選擇具有族文化資源的標準:一是生活性,所選擇材料必須貼近幼兒生活,利于幼兒身心發(fā)展,適合幼兒的學習特點;二是有“兒童趣味性”,具有對幼兒的文化教育價值。
按照選擇標準,結合幼兒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極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特點,篩選課程內容。在民族飲食方面選擇了幼兒喜歡的特色飲食,例如,在云南德宏或西雙版納可選傣族家的手抓飯、傣味菜;在新疆可選維吾爾族的烤全羊、烤包子、馕、曲曲、奶茶;藏族家的酥油茶;回民不吃豬肉、而他們家的油香卻是一種特別的面食制作,非常好吃還具有帶上吉祥的意思;新疆物產豐富、盛產瓜果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農作物、動植物等,孩子對這些充滿了興趣和探索欲望,因時因地地利用季節(jié)作物,發(fā)現、挖掘、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來展開教育活動;也可開展教學活動《吐魯番的葡萄熟了》,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等,容易萌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科學的情感。這些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教育資源,更能體現出幼兒園課程生活化和鄉(xiāng)土化的特點。
推進幼兒園、家庭與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始終是幼兒園教育的主旨.對幼兒終身發(fā)展有價值的家庭、社區(qū)資源進行整合,形成教育合力,能有效保證地方文化的教育性以及傳承性.家庭是幼兒成長的重要場所,父母在幼兒成長中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構建良好的家園共育協(xié)作關系至為重要,例如,發(fā)動組織家長與幼兒園一起創(chuàng)設具有民俗特色的環(huán)境和活動區(qū)角以及操作材料,利用家長的特長讓幼兒感知、體驗民間藝術的魅力,通過定期親子活動或藝術開放日活動,請家長到班級了解民族藝術活動開展的情況,促進家長了解多民族藝術教育活動,形成對幼兒園教育的共識等。
首先要確立教育目標,目標要具體明確、具有可行性、突出重點、兼顧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同時要從態(tài)度、情感、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對幼兒進行綜合教育。其次是選擇適宜的教育方法,將挖掘出來的教育資源進行教育價值的判斷,根據教育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例如,參觀法、談話法還是實際操作等。再次是為幼兒提供合適的操作材料,將具有民俗特色或者民間藝術特色的教學活動內容通過實際操作得到體現,使幼兒獲得親近感和深刻感知認識。最后,要善于了解和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和需要,堅持以“幼兒為本”來設計教育活動。
幼兒園教育活動主要包括生活活動、游戲活動、教學活動以及戶外體育活動.對于民族特色教育活動也需要根據教育資源特點選擇合適的活動形式.例如,結合幼兒“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的內容、要求,可以在幼兒來園、離園中進行禮儀教育一樣,將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地、簡便地將民間游戲靈活用于區(qū)域活動中,將以鍛煉大肌肉為主的民間體育游戲融于戶外體育活動中等,可以進行民族主題綜合活動,教師可以圍繞某個主題進行集中學習、了解和體驗等.例如,組織開展主題教學活動《認識納西族族節(jié)日— —三多節(jié)》、《他留鄉(xiāng)的梨花節(jié)》。課題班教師或委托家長帶幼兒前往實地參加過節(jié),感受氣氛,更重要的是各民族小朋友之間呈現了友好、禮貌、尊重,相親相愛的友愛氛圍。
在課題探索研究中,幼兒園很多老師充分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開展特色教育活動、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例如,有的教師舞蹈功底扎實,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選擇適宜幼兒學習音樂進行編創(chuàng),展開納西舞蹈、他留族集體舞。.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活動中的運用,往往能集聲、像、字畫動態(tài)顯示為一體,圖文并茂,形象生動,達到了抽象概念具體化,使得幼兒容易理解接受,提高了幼兒的想象力和興趣。例如,課題組在開展美工他留人家教學活動,教師帶領幼兒進行實景化的社會實踐體驗活動,同時、教師拍攝、錄制VCD片。信息技術手段的充分合理運用,將對地處偏遠、資源匱乏、相對閉塞的邊遠農牧區(qū)少數民族幼兒園提升保教質量、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化成長起到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民族藝術是值得傳承的藝術,也是一種豐富多彩的藝術,可以說是值得我們去挖掘和收集的藝術,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去完成這項使命,幼教工作者更具條件把它充分運用到教育教學中,把它更好地傳承給下一代,不讓這璀璨的文化被丟失和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