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江鋒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廿三里第一小學,浙江 金華 322000)
小學數學課堂,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正在發(fā)生巨大的變革,深刻地影響著教育者,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朝氣蓬勃地進行知識的探究和學習。其中效果最為明顯的就是問題情境的設計,在整個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把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創(chuàng)設出生動而又深刻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把學生引入到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中,調動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引發(fā)學生更加深入地探究,讓學生內心深處迸發(fā)出強烈的熱情,詮釋著新課標的內涵,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下面以“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為例,就如何運用問題驅動教學,促使學生在探究中,生產智慧,進行如下三方面的分析和闡述。
導入是課堂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關鍵切入點,也是問題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新課之前,提出問題:“什么叫四則混合運算呢?”、“到目前為止,我們都學過哪些類型的混合運算呢?”“能不能在小組成員的合作下,說出各自的運算順序呢?”“那么這些運算順序能不能運用到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中呢?”這一連串的問題提出后,學生們就會產生疑惑,難道不行嗎?為什么呢?到底應該怎樣解決呢?這樣以來,學生的思維和意識,就會陷入到深思和探究中,接著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幾道比較簡單的整數混合運算的例題:⑴6×5÷3,⑵15×(35÷7),⑶81+6÷3,學生就會主動說出運算的順序,即為:先算括號里,再算括號外,然后在原問題上進行變形,這就出現:⑴0.6×5÷3,⑵1.5×(35÷7),⑶8.1+6÷3,這樣三道分數混合運算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計算,最后再提出一個問題:“這樣計算順利和方法,能運用到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中嗎?”在層層深入的問題中,學生產生懸念,促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入到下面知識的探究中,以打開學生智慧的大門。
通過上面的例題,可以看出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性很強,如何把上面的運算順序,更好地運用到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中,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需要讓學生對上面的問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究,在學生回憶舊知識的前提下,實現整數、小數再到分數的轉化,把新舊知識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促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識的內涵,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上面計算題為例,在學生計算結束,并檢驗無誤后,教師就提出問題:“分數的運算順序與小數的運算順序一樣嗎?”,為了驗證是否一致,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明有一個蘋果,爸爸先切掉二分之一,然后又切掉四分之一,最后小明還剩多少?”探究問題提出后,學生就會進行討論和計算,許多學生就會得出結論,剩下四分之一,“怎么計算的呢?”,就是按照順序進行的,這樣學生就會初步掌握運算順序,實現數學智慧的發(fā)展。
因為數學知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緊密相連的整體,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對各個知識點進行深入的解析,引導學生自主地找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并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發(fā)現和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和特征,為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做好鋪墊,打好基礎,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現知識的內化,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數學智慧的培養(yǎng)和提高。為此,進行問題設置時,要充分體現問題的層次性,構建知識體系,促使學生整體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高。比如在進行立方體表面積的計算中,可以把正方體的邊長設置為分數,然后提出問題 “如何把幾何和代數統(tǒng)一在一起呢?”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自然就理解了分數運算的工具作用,從而實現學生數學智慧的提升和增強。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以上述方式為主,設置不同的問題,一步步地啟發(fā)和誘導學生,探究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規(guī)律和特征,找到解決本節(jié)知識的竅門,促使學生逐步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相關知識,真正激發(fā)出學生的探究熱情,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的探究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的引領下,生成數學智慧,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