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 張春霄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南海中學分校 廣東 佛山 528000)
課堂肢體語言專家哈佛學者amy cinddy曾經(jīng)說過,教學多倚重關(guān)系,如果不能意識到個人或?qū)W生的肢體語言,教學或教育將會大打折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得不直接和學生和家長溝通,如果僅僅只是仰仗語言,而忽略肢體語言傳遞出來的信息,勢必會影響溝通的效果,因此本文將從課堂駕馭、了解學生、溝通家長三個方面談下教師掌握肢體語言的必要性。
語言學專家陳原先生認為,非語言交際起著比語言交際更有效的效果。非語言的交流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教師而言,它不僅可以強化語言教育的效果,讓學生更好的獲取知識,加強教學效果;同時,它還可以提升教師個人魅力,縮短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創(chuàng)造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課堂教學中,目光的運用是最常見的向?qū)W生傳遞信息的形式,我們經(jīng)常用這么一句話來形容老師,“眼睛可以殺死人”,也就是說老師無需開口說話,就可以向?qū)W生傳遞一種非常明確的信息。那么,我們?nèi)绾瓮ㄟ^這些肢體語言來提升自我的魅力呢?我們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我們的面部動作、眼神、手勢、站位等來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譬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走下講臺,站在學生身邊;在學生做作業(yè)時,教師可以彎腰正對學生,加以指點。這些動作都能表達出教師的誠意和耐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還可以獲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提高自己的魅力值。
我們一直提倡“高效課堂”的概念,要求教師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但現(xiàn)實里的情況是——老師在講臺上洋洋灑灑,費神費力,下面學生昏昏沉沉,不明所以。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結(jié)果,不是因為教師在課前沒有做好精心準備,而是因為他們無法駕馭課堂,掌握學生動態(tài)。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不僅要有優(yōu)美的語言,同時更應(yīng)該有超強的感知力,能夠通過對細節(jié)的捕捉來破譯無聲信息,那么,掌握學生肢體語言所透漏出來的信息就變得非常必要了。一旦我們掌握了這些信息和密碼,我們就能夠僅僅的抓住學生,巧妙的駕馭課堂,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在課堂的45分鐘里,我們很少有時間來詢問學生是否聽明白,是否感興趣,因此我們只能通過學生的面部表情、眼神、手等肢體動作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譬如,我們經(jīng)??吹接袑W生上課喜歡用手托著臉頰,這傳遞著什么信息呢?當學生右手撐在臉上,中指封在嘴上,食指指向右眼角,眼光很少對著老師,那么說明學生對老師講的不感興趣;但是如果學生是單手做握拳狀托著腮,則說明他在觀察或者聚精會神的聽;再假如,學生用手掌托著腮,臉上保持微笑,并不時的點頭,其實多半他開始開小差,沒有認真聽。
“聽其言,觀其行”其實,適當?shù)恼莆罩w語言傳遞出來的信息,不僅是對教師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駕馭課堂有幫助,其實在課后與學生的溝通中也顯得非常必要。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肢體語言來判斷學生的情緒,從而達到關(guān)注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肢體語言,來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更好的走進學生心里。
大多數(shù)的老師很害怕和家長打交道,因為對家長的了解不夠,這也導(dǎo)致很多老師“談家長色變”。但是,教育學生不僅僅是學校和老師的事,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正面接觸家長,和家長一起教育孩子。那么如何在第一次面對家長的時候了解家長的想法和動態(tài),讓與家長的溝通變得更有效呢?那就需要我們通過家長的肢體語言來解讀家長了。人類學家雷·博威斯特指出,在一次面對面的交流中,語言所傳遞出的信息量在總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額還不到35%,剩下的超過65%的信息都是通過非語言交流方式完成的。
當我們和家長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對他做出一個預(yù)判,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一印象。我們可以通過他的年齡性別、衣著打扮等外部特征來判斷他的個人素養(yǎng)和個人性格,從而確定我們溝通的內(nèi)容和方式,但是僅憑這些就加以判斷,那么在極大程度上會出現(xiàn)錯誤。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掌握肢體語言的技巧,通過察言觀色來對家長進行理性判斷。譬如我們可以通過家長腳部的動作來確定什么時候開始談話,什么時候結(jié)束談話。當家長坐在椅子上,腳一前一后,手放在膝蓋上,這傳遞出來的信息是,我已經(jīng)做好準備,我會認真的聽取你說的話;如果家長坐在椅子上,身體保持不動,但是腿和腳趾不停的動,則說明他有點不厭其煩,想盡快結(jié)束話題;再譬如,大多數(shù)人在坐立的時候都有交叉雙腿的習慣,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腳尖的朝向可以得知對方是否對談話內(nèi)容感到愉悅??傊?,一旦我們掌握了肢體語言的密碼,我們就能夠向一個占卜師一樣解讀家長的心思,不僅可以做出精確的判斷,從而還可以駕馭整個談話過程,讓溝通變得更加有效。
博威斯特曾經(jīng)說過,一個訓練有素的人應(yīng)該能夠通過傾聽他人的語言而分辨出此人的動作姿勢,甚至可以通過只觀察人們的動作而判斷他們的語言。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擔任著靈魂塑造的工作,任重道遠。如果我們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系統(tǒng)的掌握肢體語言密碼,加強非語言的交流,那么一定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