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宏/文
上超插畫 柯恩俊 王亞莉/圖
不管人世如何喧囂擁擠,動蕩不安,有一個好所在永遠可以成為你的避風港,成為一間與塵囂隔絕的小屋。你可以躲進去,獨自面對一個豐富有趣的世界,把煩惱和焦躁忘得干干凈凈。
這個好所在便是書。
小時候,一讀書便忘記了一切,自己完全成了書中的主人?;驊n或怒,或喜或悲,都是情不自禁。有時讀著讀著,會忍不住笑出聲來;有時被書中的情景感動,淚水不知不覺就滴落在書頁上。七八歲的時候讀《西游記》,總覺得自己就是孫悟空,常常是邊讀邊手舞足蹈,恨不得立時就學會七十二變,變成一只鳥飛到云里去,或者一個筋斗翻出十萬八千里,見識一下遙遠的世界是什么模樣。再大一些讀《水滸》,讀《三國演義》,讀《東周列國志》,這些書要比課本上學的歷史有趣得多。小時候讀書從來不管時間場合,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能讀,走路讀,吃飯讀,睡覺讀,上廁所也讀……于是旁人便覺得這捧著書忘乎所以的小孩兒有點兒癡。常常是大人的一聲叫喊把我從癡夢中驚醒……
現(xiàn)在,可供選擇的好書就像春天的花草一樣,多得叫人眼花繚亂。不過,真的要找到一本能讓我躲進去、沉醉其中而忘記一切的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時我住在浦東,每天要坐汽車經(jīng)過黃浦江隧道,費很長的時間到市區(qū)上班。在車上的時間特別難熬,車窗外每天重復著同樣的風景,尤其是遇到交通堵塞,心里就更加焦躁。這時,倘若有一本好書在手中,便能把漫長的時光化為愉快的瞬間。在公共汽車上讀書,只要真的讀進去,就能旁若無人,就像在自己的書房里讀書一樣。
有一次,汽車在幽暗的隧道里被堵住了,前面的障礙怎么也排除不了。車窗外,只能看見灰暗毛糙的隧道壁;車廂里,空氣混濁,一片抱怨之聲。這時,我便從包里拿出那本《瓦爾登湖》來。隨手翻開,是那篇《聲》?!堵暋防锩枥L的是一個極為寧靜的世界,那里有山谷,有森林,有飛著的或是唱著的禽鳥,有鄉(xiāng)間公路上馬車的轔轔聲……當這些聲音和每一張葉子、每一枝松針寒暄過以后,回聲便接過了這旋律,給它轉了一個調,又從一個山谷,傳給了另一個山谷……“回聲,不僅把值得重復一遍的鐘聲重復,還重復了山林中的一部分聲音,猶如一個林中女妖所唱出的一些微語和樂音……”《瓦爾登湖》中的這些聲音,就這樣奇妙地在我心里回旋,使我也仿佛成了在瓦爾登湖畔流連忘返、沉醉于美麗天籟中的農(nóng)夫……《聲》之后是《寂寞》,瓦爾登湖畔的寂寞并不是那種可怕的閉塞和孤獨,而是一種安閑,一種寧靜,一種遠離塵囂的超然。作者在山林湖泊之間獨自思索著,“太陽,風雨,夏天,冬天,大自然的不可描寫的純潔和恩惠,它們永遠提供這么多的康健,這么多的歡樂!對我們人類這樣的同情,如果有人為了正當?shù)脑虮?,那大自然也會受到感動……”這樣的寂寞,是一種令人神往的寂寞。對于整天在喧囂和擁擠中忙忙碌碌的現(xiàn)代城市人來說,這樣的寂寞是多么難能可貴!《寂寞》之后是《訪客》,于是我又和梭羅一起,在他的林中小木房里,接待許多有趣的人物。我們的客人是淳樸而又聰明的伐木者,是漁夫和獵人,是隱居山林的智者,是一些沒有被都市塵囂污染的健康的人……和這些有趣的人圍著紅彤彤的爐火,談天說地,道古論今,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就在我興致勃勃漫步于瓦爾登湖畔時,汽車已經(jīng)駛出黑暗的隧道,車窗外日光燦爛,周圍乘客臉上的愁容已經(jīng)消失。聽到人們的議論時我才知道,剛才,汽車竟在隧道里滯留了整整一個小時!而我居然什么也不知道,只是躲進書里做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如果沒有《瓦爾登湖》,這黑暗的一個小時將會多么漫長……我想,今后我的生活內容大概還會有很多變化,然而有一件事情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