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梅
(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實驗小學,福建泉州 362000)
有學情調(diào)查顯示,近年來,小學生對習作的興趣度有了較大提升,有六成學生明確表示喜歡習作,只有約一成學生對習作有排斥感。這是因為新課程改革后,習作訓練取消了諸多限制,有效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實際教學中學生面對習作還是存在許多困惑,找不到寫作起點,如果教師能將學生喜歡的影視資源融入習作教學中,自然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啟迪[1]。小學生特別喜歡動畫類影視,教師在具體引導時,對影視資源進行搜集整合、分析解讀、應用優(yōu)化,都可以形成重要的教學成長點。
影視資源極為豐富,教師在習作教學設計時,需要有搜集整合意識,利用多種信息手段展開相關(guān)操作,并對海量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優(yōu)化處理,為習作教學提供充足的準備。小學生對影視資源有比較集中的審美傾向,經(jīng)典影視作品、戰(zhàn)爭影視作品、動畫影視作品,是學生比較關(guān)注的,也是可以為寫作帶來更多思維啟迪的素材資源。教師要展開深入細致的學情調(diào)查,針對學生個性需求對影視信息資源進行整合。
習作教學一般有比較固定的內(nèi)容,教師需要依據(jù)教材習作內(nèi)容展開信息搜集,這樣才能有明確的操作方向。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語文天地二》時,教材為學生展示了“海市蜃樓”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要求學生寫大自然中的奇觀,如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等。為了讓學生對這些自然奇觀有比較清晰的認知,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觀看:這是電影《阿詩瑪》中的片段,注意看影片中的石林背景,這些石林有哪些特點呢?學生按照教師的引導開始觀看視頻信息,并自發(fā)展開討論,對云南石林有了更豐富的認知,寫作也會更加得心應手。成果展示時,學生當堂誦讀習作,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互評活動,學生參與熱情極高。
一個電影片段,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學習的機會,成功調(diào)動了學生的習作思維。學生對《阿詩瑪》這樣的電影并不是很熟悉,也沒有太多觀看興趣,但教師引導學生專門看石林,其學習目標被鎖定,學生觀看興趣自然形成。
影視作品信息到位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信息分析和篩選,針對習作實際需要做出分析解讀,或者成為習作引導,或者成為習作內(nèi)容。影視資源與習作內(nèi)容要有接軌點,這樣的影視資源才有運用價值。小學生對影視資源缺少深度理解,在尋找接軌點時存在一定制約,教師應及時給予幫助,為學生做出積極的引導,從而讓學生從影視作品資源信息中找到習作助推力。
例如,在學習《成吉思汗和鷹》這篇課文時,教師為學生布設了這樣的習作學習任務: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夠成為大英雄,是因為他具有常人不具備的心理素質(zhì)。讀完課文,你對這個人物有哪些看法呢?不妨以習作形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完成閱讀課文后,教師隨即打開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段電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片段,學生被電影中的氣場所震懾,久久不能平復心情。習作創(chuàng)作開始,學生展開了獨立思考。教師不時給出習作引導,講述成吉思汗的相關(guān)故事,為學生習作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教師為學生解讀電影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給學生帶來了更多啟示,也為學生習作提供了更多素材支持。學生對成吉思汗這個歷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沒有建立更真切的形象認知,通過電影片段展示,可以給學生帶來多種感官沖擊。
將影視資源信息運用到習作創(chuàng)作中,這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目標。如果有需要,教師還可以將影視作品資源作為習作發(fā)動載體,讓學生在觀看影視作品的基礎(chǔ)上展開深入思考,寫觀看體會、觀看思考,或者是續(xù)寫影視故事,都能夠給學生帶來更豐富的習作感知體驗。教師也可以借助影視情境展開習作發(fā)動,讓學生對相關(guān)情節(jié)、場景進行具體描繪,或者對生活中的相類似內(nèi)容進行具體展示,或者是借助影視中的人物對話展開習作,為習作提供更多論據(jù)支撐[2]。
例如,《一個蘋果》是介紹朝鮮戰(zhàn)場的動人故事,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時,為學生設計了習作任務:解放軍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的精神鼓舞了幾代人的成長,你能夠展示一個熟悉的戰(zhàn)爭故事嗎?學生拿到習作任務后,紛紛開始回憶討論。教師給出了援助,利用多媒體播放戰(zhàn)爭影片《上甘嶺》片段,學生看得特別專注,被志愿軍戰(zhàn)士的高尚情懷所感染。學生開始習作,教師給出針對性引導:可以寫電影中的一個片段、一個人物,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體現(xiàn)感染力量。學生順利進入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課堂學習研究氣氛濃厚起來。經(jīng)過一番思考操作,學生寫作順利完成,教師對學生習作表現(xiàn)給出積極評價,習作教學獲得圓滿成功。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片段,將學生帶入到特定場景中,多元信息的全面沖擊,成功啟動了學生的習作思維,從而使習作學習成效顯著。
影視資源需要優(yōu)化處理,這是最為基本的認知。教師在引導學生借助影視資源展開習作學習時,需要對影視資源信息展開多重篩選,為習作教學提供更多幫助。此外,教師還可以對影視中的個性表現(xiàn)手法展開分析,讓學生在習作時加以借鑒,也可以給學生習作帶來更多方法選擇。電影表現(xiàn)手段更為靈動多元,教師要對這些手法展開整合處理,為學生做出針對性引導,這樣才能給習作教學注入豐富主動力[3]。
例如,《語文天地七》中展示了多幕劇《負荊請罪》的內(nèi)容,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寫犯錯能改的類似故事。為了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直觀感知,教師利用網(wǎng)絡為學生找到了動畫故事《負荊請罪》,并在班級內(nèi)播放。在學生觀看動畫的過程中,教師不時給出觀看指導,要求學生重點關(guān)注廉頗的表現(xiàn),這個人物身上體現(xiàn)了哪些優(yōu)良品質(zhì)。學生觀看視頻非常投入,對習作素材有了更深刻的認知。習作階段,教師給出針對性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到創(chuàng)作情境中。在課堂優(yōu)秀習作展示中,學生習作都頗具個性特點,訓練效果非常好。
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動畫電影,這是學生最為喜歡的影視表現(xiàn)形式,自然能夠引起學生的高度關(guān)注。教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展開對應指導,幫助學生順利進入習作狀態(tài),動畫電影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動畫片故事情節(jié)更為生動有趣,其形象塑造更為直觀,深受學生喜愛,教師以此作為習作開始的引子,成功激活了學生的習作思維。
在小學習作教學中運用影視資源已成為語文教師教學的重要共性認識。在信息時代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接受信息的意識大為提升,影視作品也更深入人心,自然能夠產(chǎn)生豐富的習作學習動力。如果教師科學運用影視資源,就會給習作教學帶來更多的借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