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明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仙夾中心小學 福建 永春 362600)
實施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讓學生主動發(fā)展。閱讀教學就是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進行讀書體驗的一種教學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但閱讀教學歷來就是中小學語文教學整體中的重點、難點、弱點,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在閱讀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對學生的“不同見解”應不斷地加以正確評價,使他們的主體地位充分得到加強。每位教師應明確主體性教育的目的,更新教育教學的觀念,充分認識到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主動閱讀的情境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習慣和能力。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充當?shù)闹皇钦n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活動的促進者。我充分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是我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他們,讓他們放飛想象,積極思考,使他們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思想教育、思維訓練的主陣地。閱讀教學的過程最能綜合體現(xiàn)學生的語文素質。葉圣陶先生認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重要的是通過這個例子讓學生悟方法,孕能力使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有的老師閱讀教學忽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師只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上做文章,學生學得被動,課堂上學生質疑問難機會少,信息反饋僅限于一問一答,壓抑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首先要調(diào)整教學結構,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能力為目標的課堂教學原則,努力尋求符合學生心理、生理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備課時,教師必須想到設計怎樣的教學模式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不回避問題,隨時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調(diào)整教學,加強提問的啟發(fā)性,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和組織語言的時間,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敢于質疑問難,及時反饋。努力減少不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出適合學生自己學習,又符合課文特點的課堂教學結構。
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精神落實在閱讀課堂上,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還應講究科學的、具有實效的教學策略。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發(fā)揮,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學”出發(fā),為學生不斷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條件。
3.1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于學習。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這個親就意味著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主體的首要條件。但是,有些教師平時對得學生過嚴厲,上課總板著臉孔對學生說話,表面上學生很聽話,守紀律,但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被壓抑了,不利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首先要善于控制自已的情緒,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讓每位學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課堂上教師要以親切和諧,充滿激勵的話語進行教學。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教師的期待感。要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學要民主,特別對后進生更應多給他們提供發(fā)言的機會,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后進生消除心理障礙,大膽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教師還應常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想他們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哪種教學方法更讓學生所歡迎和按受,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diào)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
3.2 擺正教與學的關系,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互動關系。沒有學生主動學,教師的導也就無從談起。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只有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課堂教學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才能真正得到體現(xiàn)。
閱讀教學當然是以教材為主,老師應該引導學生走向教材,理解教材,而不應該照本宜科,那種無論教師如何賣力,學生總是處在被動的地位。教師在閱讀課著力點敢在啟導、點撥學生,通過讀、討論等方法,把學生組織到自主學習活動中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尋求掌握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由不懂到懂,由學會到會學的過程,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3.3 因材施教,面向全體。我們應該承認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智能、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等方面的差異。但他們的素質高低最主要是在后天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訓練中形成的。因此,教師要正視這一現(xiàn)象,尊重學生興趣、愛好,允許他們個性主動發(fā)展,做到因材施教,要發(fā)展每個學生的潛能,特別對差生要更加偏愛。閱讀課上多給他們提供發(fā)言的機會,練習適當放低要求,多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勇氣,使后進生與其他同學一道參與學習活動。課堂上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程度設計,從淺到深的、有思維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訓練的機會。
總之,在閱讀學生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學,放在調(diào)動學生如何學會上,培養(yǎng)跨世紀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