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麗
(江西省高安中學 江西 高安 330800)
因為寫作可以增加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考驗學生的邏輯組織能力,同樣的微博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讓學生借助微博,從而提升自己的語文寫作能力。而且微博是高中生比較容易接觸到的網(wǎng)絡平臺,在這個平臺學生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熱點下面,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思索別人的評價,從理性的角度評價別人的評價。因此,高中語文老師在進行語文寫作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微博這一網(wǎng)絡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大多都是老師出一個寫作主題或者標題,然后讓學生列提綱,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篇文章。這種方法,其實就是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從腦海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然后運用到寫作中去。但是這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比較困難,更可況其中有些故事情節(jié)需要學生自行想象。而且學生對這著一些文字是很難有寫作靈感的,即使他們絞盡腦汁,也不一定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篇文章。
相反,微博上面有豐富多彩的文字、圖片和視頻,學生在看到這些有趣的東西的時候,就很容易有很多的感想,然后就會有文思泉涌的感覺。而且微博上的資源很多,學生能運用到寫作中的素材自然而然也就多了起來。
高中生在寫作中訓練較多的就是議論文,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論點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很多時候只有論點找好了,一篇文章就能流暢地敘述出來。例如要求學生寫“你對電子產(chǎn)品的看法”,看到看法,教師先讓學生思考一下如何立意。因為學生平時接觸微博比較多,微博上能看見萬千網(wǎng)友對一件事請的評價,有正反兩個方面。所以學生在做這類題目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想到要從利弊兩個層面分析。由此可見,微博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在寫作的時候,微博也能在啟發(fā)學生寫作靈感上起作用。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盵2]可見,閱讀量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扮演著比較重要的角色。但是現(xiàn)階段高中生因為學習壓力大、學習時間緊湊等原因,他們花在閱讀上的時間越來越少,以至于閱讀量不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借助微博,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多在微博上看一些有價值的閱讀內(nèi)容,也可以讓學生對這些內(nèi)容發(fā)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例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一些微博用戶,讓學生在刷微博的時候,多看看這些微博用戶分享的優(yōu)秀文章和優(yōu)秀語錄,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上與班級同學進行交流,在閱讀和分享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記憶住這些內(nèi)容。而且學生在和同學討論的過程中,也能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些能力在學生的寫作中,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微博上有各類形形色色的文章,也有很多豐富多彩的評論,學生通過刷微博,既能夠?qū)W習到優(yōu)秀的文章,也能夠?qū)W會客觀的評價一個事物。因為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也能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寫作素材。所以,教教師可以通過微博,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我們在微博上可以閱讀文章,也可以發(fā)布文章。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推薦學生幾個資深的微博用戶,這些用戶每天都會發(fā)布自己對一些熱點新聞的看法,而且他們的看法大多都是客觀公正的。在課下,學生可以通過看他們的微博,學習這些微博用戶是如何用精煉的語言,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的。而且學生在看完這些文章之后,也能學習到如何用有限的文字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以此能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同樣地,學生還能在微博上發(fā)布文章,通過微博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因為很多的寫作素材是來源于生活的,所以學生通過在微博上對生活的記錄,在自己寫作的時候,就能運用平時記錄的這些素材,充實自己的作文內(nèi)容。
例如學生之前在微博上發(fā)布了一條文章,內(nèi)容大概是:“今天風和日麗,我和家人去逛西湖,夏天的西湖是炎熱中帶著一絲清涼,還有荷花頂著烈日在湖中搖曳。”學生發(fā)布這個文章的時候,是在游西湖的時候有感而發(fā)的,而且可能還會配一些圖片。
因此,高中生在進行語文寫作的時候,如果作文要求是寫一篇關于風景的文章,他們就可以將自己記錄在微博里的游西湖的時候,發(fā)表的文章運用到寫作中去,充實自己的文章。由此可見,微博不僅能夠便利學生記錄生活,還可以拓寬學生的寫作素材,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微博是個網(wǎng)絡大平臺,每天都會有很多不同的熱點新聞和時事評論。在學生寫作的時候,利用微博這一工具,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和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和素材。由此可見,微博對學生的寫作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因此,高中教師在進行語文寫作教學的時候,要充分利用微博和寫作的聯(lián)系,增加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