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在現今語文閱讀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再加上學校采取的一小時語文課堂和分層走班模式,就更有必要將單元課文進行整合后再教學。通過單元整合,在單元主題的統(tǒng)領下,以單元訓練目標為綱,打破以往單課授課以課文內容為主,語文知識零星地散布,各種能力培養(yǎng)往往被忽視的局面。進行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也就是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lián)的多篇文章的一種閱讀教學形式,這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單元整合的教學模式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更關注學生在多種文章閱讀過程中的閱讀方式的積累,更關注學生的自主閱讀、思維訓練、運用能力、整合能力。其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那么,怎樣在課堂上開展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活動?
單篇文章閱讀、多篇文章閱讀、整本書閱讀,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種閱讀方式。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我們要做的是不再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現文章,也不再把多篇文章無序地全部呈現,而是將教材內容進行分門別類,單元內容進行整合。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可讀多篇文章,不僅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多篇不同作家、體裁、內容的文章閱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深入思考,關注略讀、默讀方法的指導,這樣就為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閱讀方式、終身閱讀與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組單元的,一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往往選編了四篇課文,為開展群文閱讀帶來極大的便利。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魚游到了紙上》和《全神貫注》為范例。我教授的內容是《魚游到了紙上》和《全神貫注》這兩篇課文。它們在寫作內容和思想表達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通過體會觀察和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來感悟主人公情感。所以選擇將兩篇課文通過整合一起教授?!遏~游到了紙上》是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通過對聾啞青年觀魚、畫魚表現的細致描寫,贊美了其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觀察細微、構思巧妙成文,寫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生動感人?!度褙炞ⅰ肥且黄宰x課文,《全神貫注》這篇略讀課文,文中對羅丹語言、神態(tài)和動作的描寫,生動傳神,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充分表現出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tài)度和對藝術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下面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主授《魚游到了紙上》,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在學生深入地了解了課文內容后,我以青年人畫魚、看魚為主線,把教學的核心目標鎖定于“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引領學生學習青年看魚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句子和青年畫魚畫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必須先游到心里。在課堂中,我積極落實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讀議結合,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一開始學生體會不深,我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你是怎么看魚的?”,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明白這“靜”不只是嘴靜,更是心靜,從而體會到了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贊嘆之情一步步加深。讓學生得其法。再教授《全神貫注》這篇課文,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己去解析語句從而來感悟羅丹工作時這種全神貫注的精神。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比較閱讀,有意識地滲透質疑討論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同學進行討論。長此以往,學生學會舉一反三,以一篇帶多篇,學生容易學,可操作性強,能很好地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單元整合教學是我們學校語文教學的一種有益嘗試,它擺脫了“一課一教”的傳統(tǒng)教學思路,更加關注單元整體目標的達成。同時也使單元整體目標的落實得到有效強化,保證了學習的深入。從而實現了教學內容編排和學習方式的有機整合,使學生的“學什么內容”和“怎么學習”的問題得到很好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