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林平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南白象第一小學,浙江 溫州 325005)
引言: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不斷地創(chuàng)新改革,為了滿足新課改標準,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教學質量。在“問題化學習”教學提倡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通過教師合理引導,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合理進行教學設計,選擇適合當前班級學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從而使他們的數學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問題學習是探究數學問題的必由之路,在數學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獲取知識的方式看,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假設、解決問題的過程。數學學習層面,絕不是背誦公式定理,而是通過教師的啟發(fā),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逐漸總結理解公式定理的過程。教學層面,數學教學再也不是單純的教數學,而是通過“做數學、用數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并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理解分析能力,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好數學基本知識,還要加強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這對當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課堂中不斷啟發(fā)學生,指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并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最終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教師應不斷加強課堂教學設計,才能逐漸對“問題化學習”模式教學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使之更加貼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服務于教學的重難點及順利實現教學目標的實現,因而問題情境的選擇一方面可以學生先前的數學知識經驗為依托,喚醒學生舊知以便進行遷移學習。強化學生知識鏈,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另一方面,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為依托,寓問題于情境中,使學生在理解問題情境的過程中發(fā)現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進而產生獨立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積極性。
“問題”教學是數學教學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教師根據教學的要求和學生發(fā)展需要設計出具有科學性、思想性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對于提高學生發(fā)現并提出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提問的過程就是思維發(fā)展的過程,教學不能把學生當作固定的容器,而應把學生看作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個體,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構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時,在解決圓的半徑與直徑關系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得出猜想,再通過對半徑和直徑的定義來驗證兩者之間所存在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對合作的理解是以小組合作的模式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因而往往在學生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之后,教師就立刻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課堂上熱熱鬧鬧、討論聲音此起彼伏,那么這節(jié)課多半是成功的。如果課堂出現一時的安靜,教師則會立刻命令學生大聲討論。大多數教師只做到了符合合作探究這一形式,但并未注意到合作探究的前提是學生獨立思考,學生只有在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之后才能清晰、流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反之,未經思考的討論往往沒有目標,學生沒有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明確的思路,這樣容易被其他學生的觀點影響,人云亦云。
新課程改革以來,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模式得到推廣,意味著教學理念的轉變與提升,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改善現今教學中的種種弊端,因此被廣泛提倡。因此,當問題提出后,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幾分鐘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學生明確自己的想法或是了解自己在解決問題的哪方面的想法有所欠缺,再與小組成員進行合作探究,這樣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在于其他同學交換思路的過程中就能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或者了解自己解題方式的優(yōu)越性,從而互相學習、逐步進步。例如,通過實際生活中的“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依據已有的認知,逐步探索出畫圖、列表、假設、列方程等方法,實現了一題多解,對比選出最高效的方法。在小組討論之后,進行整體總結,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實現全體同學的共同進步。
結論: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教學效果的不佳?!皢栴}學習”的教學模式的推廣和應用可以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通過教師合理引導,結合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可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改善小學的數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