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生海
(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qū)平安小學 青海 海東 810600)
人們對語言及文字的敏感叫做語感,語文課程標準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語感的培養(yǎng)對于語文的學習及其重要。敏銳的語感是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標志,同時也是學好語文,鑒賞文學作品的有力保障。小學階段對學生語感進行培養(yǎng),對于學好語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的基礎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然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涵蓋著諸多方面,語感培養(yǎng)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學生只有擁有良好的語感能力,才能正確的理解及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從而為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為交際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培養(yǎng)語感提升語感水平可以充分的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語感能力強的應在學習語言文字時通過表面的字義感知其更深層次的內涵,使自己的思緒活躍起來,在寫作時可以流暢的抒發(fā)情感,將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達出來;有些甚至形成自己的風格,進而擁有自己的語言世界。
2.1 在朗讀背誦過程中培養(yǎng)語感。小學階段接觸最頻繁的就是語文的朗讀背誦。小學的初級階段課堂教學中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言的機會,對學生發(fā)言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語法錯誤,以及語言邏輯方面等錯誤進行及時的糾正,并且進行反復的訓練,使學生形成感性的語感積累。進入高年級,教師可以在寒暑假布置學生記錄下發(fā)生在身邊的,自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最好可以配合圖片,開學后在班會上進行講解。這種方式既可以鍛煉孩子的語感,同時對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記憶能力進行綜合的訓練。
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師會布置學生大聲反復的朗讀課文,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的感情色彩,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鍛煉了朗讀的技巧。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都是經(jīng)典的優(yōu)秀文章,供學生學習,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模仿著這些范文的寫作方法、文章結構、以及素材的選擇等等。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熏陶。
2.2 廣泛的閱讀培養(yǎng)語感。語文這一學科,就是注重積累的學科,語言的學習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語感是語言的修養(yǎng),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與需要長期的語言練習逐步培養(yǎng)出來的。廣泛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實現(xiàn)經(jīng)驗的積累,是培養(yǎng)語感,實現(xiàn)語言積累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斷地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對一些古詩詞,以及各類名著,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進行精讀,鼓勵及引導學生對閱讀的文章進行積極的分析理解,進行語言的積累,以及素材的搜集。長期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語言,可以促進學生大量寫作素材的累積,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感品質。同時還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傾聽,例如:注意力集中的聽他人講話、集中注意力聽講、也或者是聽廣播電視等等。在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及時捕捉語言信息,了解聽講的內容,以及重點和中心點。還應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語言表達過程中充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這一過程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發(fā)言的同時學生的思維在積極地活動,飛速的組織語言,要求語言表達準確、得體、連貫。因此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安排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例如:辯論會,將班級分成兩個小組,可以組織學生一方持正方意見、另一方持反方意見,進行激烈的辯駁。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文的即興表演,根據(jù)課文內容即興編排劇本,讓學生臨場發(fā)揮,在不斷地實踐強化過程中,加強語感的培養(yǎng),提升語感能力。
2.3 寫作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小學生處于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其對語言文字的積累有限,這一階段還談不上寫作文。由于寫作要求一定的語言及文字的積累,用書面語進行情感的抒發(fā)以及思想的表達,然而小學低年級階段的積累還達不到寫作的水平,只適宜簡單的寫景、敘事,也有少數(shù)的寫人題材?;谛W生自身語言功底的特點,一般小學語文經(jīng)歷一定的初級階段,即簡單的寫景、敘事后,下一階段教師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對單元內經(jīng)典課文文段的仿寫上。當閱讀到精彩語段時,學生可以通過本文段主要脈絡的把握,從而模仿其寫作結構和寫作方法,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原文精彩語段的印象,更能在模仿中培養(yǎng)自身的語感。諸如此類周而復始的模仿練習能夠使學生頭腦中的語言詞匯逐漸積累,從而在頭腦中形成日后寫作可能用到的主要素材。另外,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讀中搜集寫作素材的能力。小學生在學習之余必定有一定的課外讀書時間,教師也可以安排一些適合學生欣賞水平的讀物進行閱讀,例如,在葉圣陶《爬山虎的腳》中,描寫爬山虎攀爬墻面的語段就極易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畫面感,并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共鳴,對一些攀爬詞匯印象深刻并隨筆記下來,以便于日后的寫作中。這種讀寫結合的訓練方式,不僅利于“讀書拿筆”的好習慣,其語感水平與寫作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2.4 總結。小學時語感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也是文學素養(yǎng)形成的基礎階段。語感的培養(yǎng)不僅有助于語文成績的提高,更能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對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應滲透到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從而促進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