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輝
鄉(xiāng)鎮(zhèn)中學課余體育訓練常見問題及對策研究
李良輝
(中山市桂山中學,廣東 中山 528000)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問調查法、實地考察法,對鄉(xiāng)鎮(zhèn)中學課余體育訓練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fā)現,課余訓練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課余訓練的隨意性較大、訓練對象缺乏穩(wěn)定性、受訓學生缺乏明確訓練目標、學訓矛盾較為明顯等,制約了課余體育訓練的質量。并針對此類問題提出了形成訓練共識,樹立培養(yǎng)目標、制定長期和有效的訓練計劃、形成家校統一的訓練思想、提高學生的訓練興趣、正確處理學訓關系,走向體教共生的發(fā)展對策。
鄉(xiāng)鎮(zhèn)中學;課余體育訓練;發(fā)展對策
鄉(xiāng)鎮(zhèn)作為城市副中心鎮(zhèn)區(qū),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已經達到一個較高層次,并具有較為濃厚的體育氛圍。課余體育訓練是鄉(xiāng)鎮(zhèn)競技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學校體育訓練隊的發(fā)展。當前中學的課余體育訓練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來自于社會、家庭、學校等各個方面的影響,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該鎮(zhèn)中學的課余體育訓練發(fā)展。
1.1.1研究對象
以XX市XX鄉(xiāng)鎮(zhèn)的8所學校中學生的課余訓練情況為研究對象,對中學課余訓練常見問題進行探究,并據此提出鄉(xiāng)鎮(zhèn)中學課余訓練的發(fā)展對策。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體育課余訓練以及后備人才培養(yǎng)情況的相關文獻以及國內外研究情況并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1.2.2問卷調查法
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四所學校進行問卷調查。采用抽查的方法向所研究學校學生進行調查。
1.2.3訪問調查法
訪問該鄉(xiāng)鎮(zhèn)8所學校的體育教師、主管體育領導,對課余訓練的現狀做進一步了解。
1.2.4實地考察法
對學校的課余訓練開展情況進行實地考察,了解課余體育訓練的最真實情況。
鄉(xiāng)鎮(zhèn)中學在訓練中隨意性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一、訓練內容的隨意性。教練員缺乏訓練計劃,未能制定適合現階段學生的全年、一學期的訓練計劃,甚至每次訓練都是教練員訓練當場才確立的訓練內容,導致學生訓練系統性較差、沒有得到訓練想過的延續(xù);二、訓練時間的隨意性。訓練的時間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常與學校開展的各樣活動存在沖突,從而導致訓練質量下降,得不到預想的訓練效果。
在參訓課余體育訓練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經常受到來自班主任、家長、教練、同學等人員以及其他硬件設施等因素的干擾,容易出現參與訓練一段時間后就退出;或是學生自己在訓練過程缺乏意志,容易出現怕苦怕累的現象,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就退出。這與學生參訓目的不明角,學生、家長、老師思想不統一有關。
中學階段學生是一個心智發(fā)展趨于成熟比較明顯的階段。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高年級學生訓練目標較為明確;低年級學生對課余訓練效果、訓練目標、訓練目的沒有明確概念,甚至有個別初中學生是為了打發(fā)時間、逃避學習而參加的課余體育訓練,這樣的課余體育訓練是很難取得明顯效果的。
中學生即將面臨中考或高考,這兩個升學考試都是家長、文化課老師以及學生都特別重視的考試,在課余訓練過程中往往會和課余訓練的產生沖突。而受訓學生的學習成績容易被教練員和文化課老師所忽視,學生自身也因為訓練疲倦、學習習慣不好、基礎較差等問題,導致學習興趣不大。從而導致學習與訓練的矛盾明顯。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承擔者,課余體育訓練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體育教師成為該項工作最直接的實施者。鄉(xiāng)鎮(zhèn)體育教師的組織架構是由鎮(zhèn)教辦負責人、鎮(zhèn)體育教科研負責人、各學校體育科組長、最后是各學校體育教師的四個階梯組成。課余體育訓練共識的形成可以通過上傳下達或者下級向上反映的形式形成足夠的聯系,從而形成圈內的課余訓練共識。
同時,教練員也要根據學校體育具體情況結合社會和國家人才需要以及升學需求等,確立課余體育訓練中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課余體育訓練學生為既有較高體育運動技能,又有較好的品德文化素養(yǎng)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學生解決升學需要時,也為上級學生提供優(yōu)秀體育人才,實現學生從初中→高中→高校的升學路線;體育技能的突出人才,能為國家體育后備人才的選拔提供一定的基礎,形成初高中→專業(yè)隊的發(fā)展路線。
訓練計劃能對學生在未來一定時間內達到的效果具有一定的預判性,同時訓練計劃能對學生即將要做得事情的方向、時間、內容、方式等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知,能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訓練過程,能較好的統籌整個訓練發(fā)展。因此,在訓練之前,制定長期和有效的訓練計劃能指導訓練穩(wěn)定、持續(xù)的發(fā)展。避免訓練時間不穩(wěn)定、教練員臨場指導時訓練內容的雜亂安排、教練員偶爾缺席學生不知道需要練什么內容以及學生對訓練的發(fā)展認識不足等一些不利于訓練隊長期發(fā)展的情況發(fā)生。
學生接受的教育主要來自于家庭和學校兩大部分,學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體,家庭教育能協助學校教育的開展同時也反饋著學校教育,兩者是相互相承、密不可分的。課余體育訓練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其發(fā)展同樣受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因此,體育課余訓練的高質量完成離不開教練員、學校教育主管領導、班主任和家長之間的通力合作,對學生的培養(yǎng)形成家校統一的思想。
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項目的趣味性較大,田徑、武術、健美操、游泳等項目訓練起來相對就比較枯燥,因此需要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通過訓練手段的調整來提高學生的訓練興趣。如在訓練過程適當加入體育游戲,調節(jié)訓練氣氛;對剛進隊學生適當降低訓練量和動作難度,以積累學生的訓練基礎;又或是教練員在訓練過程通過語言激勵,創(chuàng)設激情訓練環(huán)境,提高學生興奮程度。
“我要訓練、我也要學習”,教練員除了學生的訓練和比賽任務外,還要協助文化課老師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改變學生的學習惡慣,適當安排文化課老師進行補課。例如教練員在訓練過程經常詢問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引起學生對學習的重視;又或是高中階段受訓學生在高三下學期會提前參加體育類單考單招考試,文化課老師可適當利用下午放學時間或晚修時間對學生進行與該考試有針對性的補習,加強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升學率。平衡好學習與訓練、教育和體育的關系,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體育人才。
[1]楊濤.山東省重點中學課余訓練保障條件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04(3).
[2]王永澤.當前中學課余體育訓練現狀及發(fā)展對策的研究—以廣州市為例[J].小作家選刊(教育交流),2014(2).
[3]蔣賢俊,馮利正.對學校課余訓練培養(yǎng)高水平后備人才的探索與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3).
[4]張沖.信陽市中學田徑課余訓練發(fā)展對策研究.[J]金田,2013(3).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fter-school Sports Training in Township Secondary Schools
LI Lianghui
(Guishan Middle School, Zhongshan 528000, Guangdong, China)
李良輝(1979—),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