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琿 秦應明 黃宏輝 萬勇 蔡凱 羅興
摘要 ? ?南縣榨菜栽培技術已多年停滯不前,為進一步挖掘榨菜生產潛力、完善榨菜生產技術,在榨菜栽培上開展了蕓樂收應用效果試驗。結果表明,通過在榨菜蓮座期、瘤狀莖膨大始期、瘤狀莖膨大中期噴施2~3次蕓樂收,可明顯促長保葉、增加產量,并能改善瘤狀莖的品質,經濟效益顯著。
關鍵詞 ? ?榨菜;蕓樂收;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 ? ?S637.3 ?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9-0117-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榨菜在南縣栽培歷史悠久。其較油菜生長時間短,與其他作物搭配不容易發(fā)生季節(jié)沖突矛盾[1],種植技術較為簡單,產量較高,價格穩(wěn)定,因而效益較高。同時,在采收時可以消化更多的農村閑散勞動力,已經成為南縣農民通過冬季農業(yè)增收的一個重要渠道。但是多年形成的栽培技術停滯不前,尤其因病害少,沒有防治病害和施用生長調節(jié)劑的習慣。蕓樂收作為一個防治病害兼調節(jié)作物生長的新型配套農化產品,已在多種農作物上有應用增產的報道[2-4]。為進一步挖掘榨菜生產潛力、完善榨菜生產技術,在榨菜栽培上開展了蕓樂收應用效果試驗,通過觀察榨菜的增產表現(xiàn),計算產投比,以期為蕓樂收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榨菜種植面積最大的鄉(xiāng)鎮(zhèn)武圣宮鎮(zhèn)開展,試驗田位于武圣宮鎮(zhèn)白蚌口村3組,地勢較高、肥力中上、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運輸條件好,土質為紫潮砂壤土,pH值7.08,試驗田前作為一季中稻。承接試驗的農戶為該村組村民,從事榨菜生產多年,栽培水平高,具有精耕細作習慣,科技意識強,能夠按榨菜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操作,更能嚴格地按試驗要求進行操作。
1.2 ? ?試驗材料
供試榨菜品種為多年選育提純的地方板葉榨菜南豐二號。蕓樂收即250 g/L吡唑醚菌酯(樂昇)15 mL+0.01%蕓苔素內酯(蕓天力)10 mL+專用助劑7.5 g,由上海綠澤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安排在同一丘塊內,設3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噴施蕓樂收3次(12月15日和翌年1月15日、2月15日施用);處理2,噴施蕓樂收2次(翌年1月15日和2月15日施用);CK,空白對照,按照當?shù)剞r戶的生產習慣,不噴施任何調節(jié)劑、葉面肥。采用大區(qū)對比的方法,不設重復,每個處理面積為330 m2,采用南北走向,東、西邊各留4.4 m(2壟)保護行。
按試驗設計的時間噴施蕓樂收,每次用蕓樂收1套,先用少量水兌成母液,再兌水至16 kg混合均勻,取8 kg藥液噴施1個小區(qū)。選擇無雨天氣噴霧,防止噴濺到其他小區(qū),有風天氣帶防護裝置噴霧。
1.4 ? ?田間管理
選用南豐二號榨菜,9月20日育苗。前作稻谷9月25日收割,及時清除稻草,9月28日翻耕烤坯,10月21日施用17.1%碳酸氫銨750 kg/hm2、16%過磷酸鈣600 kg/hm2,按照2.2 m旋耕起壟開溝,壟溝底寬20 cm、深25 cm,移栽前溝灌充分浸潤。10月20日移栽,移栽前趁土壤濕潤芽前除草,用96%精異丙甲草胺兌水480 kg/hm2土表噴霧,按照33 cm×23 cm移栽,移栽后馬上溝灌浸潤。在生長期管理中,活棵后追施尿素150 kg/hm2,12月中旬追施51%復合肥300 kg/hm2,1月中旬追施尿素300 kg/hm2。移栽活棵后、蓮座期視情況及時中耕除草,適時防治跳甲、蚜蟲、小菜蛾、軟腐病、霜霉病等病蟲害[5-6]。
1.5 ? ?調查內容與方法
2月15日即瘤狀莖膨大中期,每處理按對角線隨機取3個點,調查27個單株的株高、葉片數(shù)以及最大葉長和葉寬。3月26日即瘤狀莖膨大末期,測產、調查記載相關數(shù)據(jù)。每處理按對角線隨機取3個點(路邊5 m不取樣),每點量取9行(東西向為行),測量行距,量取27株,測量株距,同一人操作,收獲27株,調查單株株高、葉片數(shù)、最大葉長和寬、整株重量;然后去根、去葉、去頂形成商品瘤狀莖,調查測量瘤狀莖菜形指數(shù)、重量。
2 ? ?結果與分析
2.1 ? ?植物學性狀
由表1可知,使用蕓樂收后,榨菜單株莖葉生長量隨蕓樂收施用次數(shù)的增加相應增加,處理1和處理2平均株高較CK分別增加1.58、0.32 cm,葉片數(shù)分別增加0.9、0.2片,最大葉葉長分別增加5.15、1.64 cm,最大葉葉寬分別增加1.09、0.25 cm。該次調查時,處理2第2次蕓樂收剛施用,還沒有效果,植株表現(xiàn)為施用1次的效果,所以不明顯;而處理1已經能表現(xiàn)2次施用的效果。
由表2可知,蕓樂收的促長效果明顯表現(xiàn),處理1、處理2均較CK生長量增加,株高分別增加4.19、3.72 cm,平均葉片分別增加1.9、1.4片,最大葉葉長分別增加3.25、2.76 cm,葉寬分別增加2.68、2.41 cm。處理1與處理2差距明顯減小,證明蕓樂收施用2次與3次的差距較小。另外,處理1和處理2榨菜葉片均較CK葉片的顏色更綠、更有亮度,保葉效果明顯。
2.2 ? ?經濟性狀及效益分析
由表3可知,與CK相比,處理1和處理2瘤狀莖重量分別增加89、72 g,葉重分別增加25、21 g,莖葉比略有增加,菜形指數(shù)變化不大,證明蕓樂收能明顯增加單株的瘤狀莖重和葉重。成熟時,處理1和處理2較CK葉片顏色深,瘤狀莖顏色綠白、較CK商品性更好。因為榨菜噴施蕓樂收具有延緩莖、葉衰老的效果,筆者認為可適當推遲采收,從而進一步增加產量。
處理1、2較CK分別增產11 212.13、9 060.61 kg/hm2,增產率分別為22.2%、18.0%,增產效果明顯。處理1較處理2增產2 151.52 kg/hm2,增產率為3.6%。
按榨菜0.5元/kg、蕓樂收30元/套算,與CK相比,處理1投入1 363.64元/hm2,產值增加5 606.1元/hm2,產投比為4.1,純收入增加4 242.46元/hm2;處理2投入909.09元/hm2,產值增加了4 530.3元/hm2,產投比為5.0,所獲純收入增加了3 621.21元/hm2。處理1所獲的純收入增加最多,而處理2的產投比更大。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榨菜在蓮座期、瘤狀莖膨大始期、瘤狀莖膨大中期噴施蕓樂收可明顯促長保葉、增加產量,并能明顯改善瘤狀莖的品質,經濟效益顯著;蕓樂收噴施2次效益更加顯著、產投比最高,噴3次增產增收依然明顯,種植戶在使用時可酌情選擇。蕓樂收的防病效果、品質改善效果、因莖、葉延緩衰老而推遲3~5 d采收的增產效果等需要進一步試驗觀察。
4 ? ?參考文獻
[1] 鄭孝標,黃道宏,張運勝,等.棉地冬種榨菜勝過油菜[J].江西棉花,2004(6):46-47.
[2] 李紅,趙冰梅,吳文忠,等.蕓樂收對棉花抗逆增產效果[J].中國棉花,2018,45(5):23-25.
[3] 石靜,黃薇,劉冰,等.蕓樂收在水稻上應用試驗方案[J].農業(yè)與技術,2018,38(7):95-97.
[4] 李春清,王家剛,林秋菊,等.“蕓樂收”對花生防病增產效果試驗[J].湖北植保,2019(2):15-16.
[5] 謝麗君,楊林.榨菜無公害規(guī)范化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yè)科技,2015(2):16-18.
[6] 李木良.榨菜高產栽培技術[J].湖南農業(yè),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