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慶田
在迎接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喜慶日子里,我又一次欣賞、研究了七十年來我國發(fā)行的慶祝國慶的全部郵票,深受啟發(fā)和教育,經過反復思考,我用“濃墨重彩,開拓創(chuàng)新,量多質高,意義深遠”來概括這些郵票。
第一套國慶郵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第一次印上了五星紅旗,票上還有戴著八角帽的毛主席像和雄偉的天安門。這套票有一個特點,就是一模一樣印了面值不同的兩套票。因為當時全國貨幣尚未統(tǒng)一,大部分地區(qū)用人民幣,東北地區(qū)仍使用東北銀行發(fā)行的貨幣。所以在部分郵票上加上了“東北貼用”四字,郵票的郵資按東北幣計算。第二套國慶郵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一周年紀念,也是這種情況。1951年,全國幣制統(tǒng)一后,再未出現類似的情況。
國家一直重視國慶郵票的發(fā)行。在國慶十周年和國慶三十周年時,都發(fā)行了五組不同內容的紀念郵票,國慶十周年的五組郵票共19枚,既有舉國歡慶的畫面,又有開國大典的盛況,還有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一套票。國慶三十周年的五組郵票共13枚,其中一枚是國徽小型張,有一組展現各民族的歡慶畫面,一組歌頌我國農業(yè)、工業(yè)、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取得的成就等。
在國慶紀念郵票中,最突出的一套是國慶五十周年發(fā)行的民族大團結郵票,全國56個兄弟民族,一個民族一枚,56枚郵票組成一個大全張,集中展現了各民族的風采和耀眼的服飾,造型生動,使這套被稱為“中華民族第一票”的郵票更加熠熠生輝,它也成為我國自1878年正式發(fā)行郵票以來枚數最多的一套票,在世界郵票發(fā)行史上這是少有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也相繼發(fā)行紀念國慶郵票。1999年10月1日,香港發(fā)行了一套四枚的紀念國慶五十周年郵票,郵票上國旗飄揚,國徽莊嚴,金龍歡騰起舞,夜幕下五光十色的煙花騰空而起。2009年國慶60周年時,香港和澳門都發(fā)行了郵票小型張和套票。香港的套票為六枚異形票,包括雄偉的天安門廣場、舉辦奧運會的鳥巢、萬里長城上的金龍翔舞、神州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以及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等。香港郵政部門還把這六枚異形郵票組成小全張,使這套郵票更具紀念意義。澳門的紀念郵票上,有莊嚴的天安門廣場隆重的升國旗儀式、澳門熱烈慶祝國慶活動等。
◎在我國發(fā)行的郵票上第一次出現56個民族
◎第一、第二套國慶郵票都專門印了東北貼用票
國家郵政部門發(fā)行的國慶60周年紀念郵票,更是濃墨重彩,小型張上焰火騰空而起,使五星紅旗更加艷麗,四枚郵票濃縮了祖國60年的前進步伐,還專門發(fā)行了一套首都國慶大閱兵的郵票,展現了各軍兵種的雄姿和人民軍隊保衛(wèi)祖國的凌云壯志。
新中國成立后,郵政部門除發(fā)行一系列國慶郵票外,全國各地都啟用了風格各異的紀念戳,收集、研究這些紀念戳也是一樂。在我收集的紀念戳中,就有沈陽1949年10月1日啟用的“慶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戳;當年10月2日開封啟用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紀念”戳;1950年10月1日貴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周年紀念”戳和1951年10月1日貴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二周年紀念”戳等。國慶50周年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勻和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凱里分別啟用了布依文、苗文、漢文,苗文、侗文、漢文的三文字紀念戳,也極有特點,受到全國集郵者的歡迎。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些國慶紀念戳
◎國慶50周年時貴州省都勻和凱里分別啟用了布依文、苗文、漢文和苗文、侗文、漢文的三文字郵戳
◎中國人民郵政發(fā)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