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qū)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fā)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萍紓鞑f會、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流言:X射線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尤其是對孕婦、嬰兒和胎兒。所以拍完X射線光片后發(fā)現懷孕,孩子就不能要了,要及時流產。
真相:科學研究已經證實:X射線對于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和幼崽,甚至胚胎所產生的不良影響都是存在閾值的。也就是說,無論是對于成人還是胎兒,接受到的輻射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有損傷。因此,不能離開輻射“劑量”,來談論損傷情況。
對于胎兒來講,不同胎齡對應著不同的射線安全劑量。2017年,美國婦產科協會發(fā)布的相關指南表明:妊娠0~2周,致畸劑量的閾值是50~100mSv(毫西弗),主要的影響是導致胎兒死亡;妊娠2~8周,致畸劑量閾值是200mSv,主要的影響是導致胎兒先天畸形;妊娠8~15周,致畸劑量閾值是60~310mSv,主要影響胎兒的智力發(fā)育和導致畸形。所以,胎兒的最小影響劑量閾值是50mSv,理論上只要不超過這個數值就是安全的。
一般情況下,拍攝一張普通胸片的輻射劑量是0.02mSv,一次膝關節(jié)X射線的輻射劑量是0.005mSv,一個頭部CT是2mSv,一個胸部CT是8mSv。顯而易見,這些輻射劑量都在安全范圍內。要達到50mSv,相當于連拍2500次胸片,或者連做6次CT。
此外,很多醫(yī)院還會對接受檢查的人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比如拍胸片時,會給受檢查者戴上特制的鉛帽、鉛圍領,并在腰部及以下圍上沉重的鉛圍裙,避免使人體受到不必要的輻射。
流言:竹炭可以吸附人體內有害物質,凈化血液中的毒素,還有助于人體消化排泄、清潔腸道,有排毒養(yǎng)顏之功效。
真相:炭的吸附能力跟比表面積密切相關,每克物質所擁有的表面積被稱為比表面積。大家熟悉的活性炭,就是炭經過進一步“活化”處理的產物。竹炭的比表面積一般為150~500平方米,它可以作為活性炭的原料。經過活化,竹炭的比表面積可以增加到1000~2000平方米甚至更高。
雖然竹炭本身有吸附作用,可以放置在居室或冰箱內作為吸濕劑、除臭劑等,但竹炭的吸附性能與吸附人體內毒素的原理并不相同,其所謂“吸附體內毒素”的功能并不可信,沒有科學道理。
人體中的代謝產物,如尿素、尿酸等,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是可以經由腎臟、以尿的形式排出體外,少量進入腸道的,也會通過糞便的形式排出身體。因此,只有在我們的腎臟出現問題、不能完成機體代謝產物的排出時,醫(yī)生才會給患者使用醫(yī)用活性炭來吸附體內過多的代謝廢物,從而減輕腎臟負擔。對于正常人而言,竹炭、活性炭等作為一種異物,吞進胃里后會蠕動到腸道,基本上是原樣排泄出來,不僅起不到好的作用,還會影響人體對營養(yǎng)的吸收,導致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
更需要指出的是,竹炭作為添加劑加入食品并不合法。竹炭不能作為食品原料,也未被列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不能作為合法添加劑使用。所以,“竹炭食品”其實是使用了未經國家批準的材料加工的食品,它在人體內的排毒等功能性作用和安全性還未得到科學有效的驗證,消費者要謹慎對待。
流言:孩子還是胖點兒好,既可愛、又壯實。
真相:家長應該注意讓孩子保持健康體重。看似可愛又壯實的“胖娃娃”,其實存在著威脅健康的重大隱患。
肥胖會降低兒童和青少年的肺功能,導致其呼吸急促,還會影響其心臟功能,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加。長此以往,他們的心臟易因承受不住而發(fā)生衰竭。同時,肥胖兒童會出現運動速度、耐力、爆發(fā)力下降的問題,其活動易受限制,在做劇烈運動時也容易受傷。
另外,如果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肥胖得不到及時糾正,他們有60%的可能性在成年后仍然肥胖,這將增加其成年后罹患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原發(fā)性高血壓、Ⅱ型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危險。
流言:需要用血的時候,最好找自己的直系親屬獻血,因為血緣關系近,排異反應小,效果最佳。
真相:輸血從本質上看屬于移植的一種,由于親屬之間抗原的相似性較高,當受血者即宿主的免疫系統(tǒng)出現嚴重缺陷或受到抑制時,可能會對外來的直系親屬的相似淋巴細胞缺乏識別。此時,外來淋巴細胞就會“反客為主”,定居并增殖、攻擊宿主自身的組織,最終引起致命性的并發(fā)癥。這種并發(fā)癥大多出現在輸血后的7~14天,主要表現為皮疹、黃疸、腹瀉等,當病情難以控制時,會迅速惡化,甚至使患者因感染致死。
因此,沒有經過處理的直系親屬間的血液是不能隨意相互輸血使用的。獻血人和用血人之間的血緣關系越近,這種問題發(fā)生的概率越高,因此,應該盡量避免直系親屬之間相互輸血。
另外,夫妻間輸血也要注意。一般情況下,不建議丈夫給妻子輸血,尤其是尚未生育的夫婦。如果妻子接受了丈夫的血液,可能會產生針對丈夫血型抗原的IgG抗體。妻子懷孕妊娠時,這種抗體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有可能引發(fā)新生兒溶血病,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新生兒死亡。
流言:現有技術水平能滿足癌癥定期普查需求,普通人都需要定期進行癌癥篩查,可以有效降低癌癥死亡率。
真相:實際上,現有技術還不能滿足癌癥定期普查需求。目前來說,并非所有癌癥都適合篩查,只有癌癥高危人群接受適宜的癌癥篩查才是最科學有效的。
癌癥篩查為了達到最佳效果,需要首先對個體進行風險評估,對被評估出的高風險者開展下一步的篩查,才是最科學有效的。值得注意的是,被評估出的高風險者只代表其患某種或某幾種癌癥的風險相對較高,而并非一定就會患癌。而低危者也并非一定不會患癌,還是要關注身體的變化,必要時應及時進行檢查。
另外,并非所有癌癥都適合篩查。目前國際上推薦適宜篩查的癌癥和技術包括: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癌、大便潛血試驗結合結腸鏡篩查結直腸癌、B超結合乳腺X射線篩查女性的乳腺癌、HPV聯合細胞學檢查篩查宮頸癌。根據我國癌癥流行特征,胃癌和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癥也被專家認為可以通過胃鏡檢查降低死亡率,適合在我國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中開展篩查。
(內容來源:“醫(yī)學界兒科頻道”公眾號,人民網-科普中國,“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北京日報客戶端)